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探研身障特教 提昇教師學能

探研身障特教 提昇教師學能

E-mail 列印
「身心障礙的小朋友都是我們的老師,他可以讓我們更專業,我們絕對是很多小朋友的貴人,有時候回過頭來,讓我最感恩的是身心障礙的小朋友,他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教育專業」。從事教育與特教研究逾四十年的張英鵬教授感 恩的表示。

自七月以來,強風、陣雨不斷,幸運的是颱風對高雄僅輕輕撫掠,經過洗滌、潔淨舒爽,花木蔥鬱更顯盎然;進入白露時節,天氣轉涼,晝夜溫差顯著,諺云「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學期伊始,開學後的第二週(9/6),慈濟高雄教聯會九月份共修,在高雄靜思堂舉行,共有學員一0九人,工作人員四十人參與。邀請學有專精的張英鵬教授闡述特殊教育,以前瞻的宏觀,如何教導身心障的孩子,讓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提升學習成效。

◎過動症 隨著成長而改善

在談特殊教育前,首先要瞭解甚麼教做身心障障礙、過動症、自閉症,所謂身心障礙者:「係指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在學校裡常見的有過動兒、自閉症等,過動兒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集中。

活動量過多,通常被老師們評語為活潑好動,調皮搗蛋,常常看到的是沒有辦法好好坐在椅子上,上課時離開座位,跑來跑去、跳上跳下,靜不下來;再者為行為衝動,不管是否危險他想做就做,未經他人同意擅自拿取他人物品;另外自閉症有三大特徵,社交能力發展障礙、溝通能力障礙、重複刻板及有限行為、興趣、和活動模式。

張英鵬教授說明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可能改善,大腦的發展是從後半到前半,而且主管注意力等重要認知功能的前額葉皮層,要到20甚至30歲才會趨於成熟,ADHD與前額葉皮層發展遲緩有關,這是因為大腦前半的皮質發展較晚,一
般約晚個2到3年,但半數的孩童慢慢都能趕上。

◎與身障兒互動 預警預告

「特殊教育」對一般的老師而言是較為生疏的一環,張教授強調對身障孩童的講話、互動,要先有預警、預告,並且
要以肯定句、命令式的口吻,千萬不要用詢問句,例如:這個是不是黑色的?東西放著好不好?寶貝你要不要去上學?而是告訴他,「寶貝,明天起開始要上學了,這個橘子是甚麼顏色啊!玻璃杯子放著,拿著掉下去會破掉。」

張教授繼續分享,資源班上課的狀況很多,失控、太吵各種狀況都有,他於資源班與一位女老師一起上課時,女老師和顏悅色的告訴同學,請大家坐好,不要講話好不好?結果同學們仍是喧鬧不休,因為同個教室內上課分成兩組,如此他們這一組的上課已受影響,他不經意地走到女老師的這一組,然後他只做了一個動作,發出「嗯」長長的一聲,同學們就安靜下來了,雖然在下課的時候他會跟資源班的同學一起玩「鬥牛」的籃球競賽,下課玩歸玩,但是到了上課就要有師生應有的倫常分際,所以當老師的一個原則就是維持師生的分際,他又想起師專畢業實習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抓他的頭髮,被拍了下來,每看到這張照片他會提醒自己,不能讓學生爬到頭上來。

又有一次早上十點半資源班的老師,與學生的爸爸爺爺在討論孩子的事情,過了不到十分鐘,小孩子已按耐不住開始插嘴吵鬧不止,家長也甚感無奈。這時候張教授又走了過來,對小朋友而言,他是陌生人,他把孩子叫過來,告訴孩子:「你先不要吵!」這時時鐘正指著十點四十八分,他告訴孩子,等一下時鐘的長針指到十二,短針走到十一的時候,爺爺爸爸老師的談話就結束。孩子聽後終於安靜了下來,然後他就盯著時鐘一直看,這時候老師很快地跟家長意見交換溝通,十一點鐘一到結束了討論,彼此遵守諾言。這個就是跟小朋友的約法三章,用簡單的概念,小朋友就安靜下來了,十一點鐘就結束,這就是跟他做預告,讓他心裡有準備,叫做胸有成竹,他才能有充裕的準備面對問題,所以對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就是要預警、預告。

◎發揮孩子優勢

張教授的太太於小學任教高年級,四升五編班的時候,教務主任找到他太太,有一個身障兒要分配到他班上,請她幫忙接下這個任務,教務主任還對她說:「學校對你很有信心,你可以把她帶得很好。」她答應了校方的安排接下了這個讓老師頭痛的孩子。

回到家以後,太太就請教張教授,他給太太的建議:「挖掘孩子的強項優勢,坐在椅子上的最大限是幾分鐘,你跟孩子間的默契、暗語,比如說在他快失控的時候,可以提醒老師,快坐不住了,就舉個紅牌,讓老師知道,老師容許他到教室後面走幾圈,穩定之後再回座位繼續聽課,妳跟身障孩子的約法三章要公開,讓全班同學知道,也要告訴全班同學要包容接納這位孩子,讓師生、同學之間建立共識」。

太太依照教授的意見,與這小孩相處兩個多月後,有次在學校參加導師會議,這個小朋友跑進會場大叫我太太 「老師!老師!」,全校老師回頭看著太太,讓她很沒有面子,全校老師當場哄堂大笑,她就走過來跟孩子說:「在開會,你趕快進教室。」小朋友對老師很尊重,沒有哭鬧就回到了教室。

英文老師有一天跟太太說:「這個孩子,好奇怪,教過的英文單字,他都能記起來沒忘記。」太太發現了孩子的優勢、強項,就請這位小朋友參加英文朗誦及單字競賽,孩子聽老師的話參加了。一個身障的孩子在她耐心呵護下,快樂學習成長,順利的完成小學高年級的課程,也因為帶這個小朋友她寫了一篇文章分享,學校推薦獲得屏東縣「教師愛心獎」。

◎家長正向 讓孩子快樂成長

生澀的特教,在張教授的案例經驗配合準則的相互驗證,「愛心、耐心與不斷精進、探索、勇敢面對、尋求解決方法」為教育的不二法門,沒有教不會的孩子;老師們若有所悟,聆聽教授的分享對特教有了深入的了解。張英鵬教授更舉例來自歐美國家一位媽媽如何從沮喪到面對,自己的孩子沒有四肢,如何教導孩子走路、穿衣吃飯等日常生活,讓他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到了學齡,媽媽帶著孩子去上學,媽媽更勇敢地帶著孩子到全校各班去介紹,他讓同學提問方式來了解孩子,因為沒手沒腳,大家總是好奇的問著:「他怎麼吃飯,穿衣服、怎麼走路?」媽媽帶著孩子一個班一個班的做給大家看,等介紹完了之後,全校的同學不另眼相看或譏諷,而都與他做朋友;家長的態度給了孩子正向的理念,孩子也因為這樣不再悲傷而是快樂成長。

〈老師心、菩薩心〉柔美手語的帶動,讓首次參加研習的老師們,感受慈濟老師們的愛心、菩薩心;團康帶動,更讓老師們陶醉於歡樂的氛圍裡,歡笑洋溢瑜大家的臉上;郭淑娟老師瑜珈伸展的帶領,更讓大家習得如何以簡單的動作活動筋骨,透過分組討論,彼此經驗傳承增進教學技能,充實班級經營。這些課程的安排,讓老師們不虛此行。

圖左 :國小國中組的老師們分享:今天的課程很受用,在特教這一環普通班的老師們顯得較為生疏,經過張教授的闡述,大家對身心障礙孩子分配到普通班的教學與互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攝影者:吳政璇]
圖右 :分組討論幼兒園的老師分享:張教授強調的預警與預告是非常有用的。[攝影者:吳政璇]

圖左 :郭英鵬教授強調對身障孩童的講話、互動,要先有預警、預告,並且要以肯定句、千萬不要用詢問句。[攝影者:吳政璇]
圖右 :郭英鵬教授闡述「特教前瞻、前瞻特教」以前瞻的宏觀,如何教導身心障的孩子,讓他們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提升學習成效。[攝影者:吳政璇]

圖左 :做完左邊側身彎再做右邊,可讓腋下淋巴獲得舒展,郭淑娟老師強調雙手一定要扣緊不要鬆掉,還有腰桿要打直喔![攝影者:吳政璇]
圖右 :郭淑娟老師帶領教徐員們用簡單的動作伸展筋骨,讓身體的各部位都得到伸展,活絡筋骨。[攝影者:吳政璇]

圖左 :帶動的團康大家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我們一起大聲吼一吼,感到幸福我想說愛妳,我們一起跳舞1.2.3.4。[攝影者:吳政璇]
圖右 :教聯會老師們帶領大家團康活動,讓活動開始將快樂歡笑帶給參與的老師們,歡顏展露在大家的臉上。[攝影者:吳政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