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惜福造福 付出中學習

惜福造福 付出中學習

E-mail 列印
我張進儀,是萬華區慈濟志工,承擔機動組窗口,投入做環保、醫院志工。九二一積極參與組合屋和希望工程,前後兩年多的時間感受到慈濟的人文,進而參加培訓並於2001年受證。2010年毅然決定結束經營二十八年的 事業,全心投入慈濟成為全職志工。在擔任隊長的過程中,與人互相包容,遇到事情都能善解。把「要全力以赴,不要量力而為!」視為座右銘來挑戰自己的極限。

◎慈濟因緣 開起大愛

我是1953年出生於彰化縣北斗鎮的鄉下,在九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父母以務農為主,農業社會收入不好,我在貧窮的家庭中長大。小時候很想讀書,但勉強讀到國中畢業,就到臺北萬華親戚家開的洗衣店,住在洗衣店做學徒學習洗衣服、燙衣服的工作。當兵回來後,繼續住在萬華大理街,做整燙衣服的工作。二十七歲那年在朋友的工廠認識許淑美,兩人在我二十八歲時結婚。結婚後開始經營代工整燙衣服的工廠。

我與慈濟的因緣,大約在1989年,因為女兒三歲時感冒,帶去診所看醫生,遇到張施月津師姊,抱一疊月刊到診所。我看到她的月刋寫著慈濟,就問她要怎麼樣才能參加捐款。她很高興地告訴我們:「你將地址給我,我會到你家拜訪收功德款。」後來是萬華區的張碧霞師姊,她陸續來收功德款,也邀請我們夫婦參與慈濟的各項活動。

九二一地震發生的時候,我們看到地震損失那麼嚴重,新聞有報導需要大家到災區幫忙。碧霞師姊就鼓勵我們,到災區參與蓋組合屋的工作。當時,她聯絡在萬華區的環保志工徐進得,進得師兄除了邀請我做環保,也安排我們到九二一希望工程當志工。萬華區認養中寮國中景觀工程,當時危樓大部分都拆除了,有幾間教室沒拆,留給志工們當工寮,晚上就睡那裡。如果是做香積,都是在外面搭帳篷做臨時廚房,所以在那裡是很克難的。

九二一賑災我們前後大約投入兩年多的時間,前面都是去參加蓋組合屋,要給災民臨時居住的地方。組合屋蓋好,再來就是認養學校的希望工程,一開始是中寮國中,完成後我們又認養桃源國小,還有一個東勢幼稚園。志工都是去幫忙做景觀工程、草皮,或是連鎖磚鋪設的工作;組合屋則會幫忙舖屋內的塑膠地板,還有外面的連鎖磚。

如果是星期日當天來回,我和妻子兩人都去,如果是平日週一到週六,要做三、四天的,就只有我一個人去。那時候可以繼續去做希望工程,最感恩的就是妻子可以成就我。我去當志工,我的工作就要由她來承擔。男人做的事情變成女人來做,她就要更加辛苦地收、送衣服。也很感恩店裡的師傅與員工都很配合,他們都把工作做得很順利,讓我無後顧之憂,這樣去付出才會安心。

◎把握因緣 全力付出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剛參加希望工程時,我們的隊長是中正區的陳吉雄師兄,每次要去災區,清晨三、四點到華江高中坐遊覽車時,他一定會來關心我們。他有空也會陪我們一起去做希望工程。我在他身上學到很多待人處事的方法,對我以後在慈濟承擔幹部時,有很大的幫助。

到災區承擔希望工程時,也學會鋪塑膠地毯與塑膠地磚的技術,將它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回到臺北也去買材料來鋪設家裡,讓我們日後很受用。在災區付出時,雖然我們是剛加入,但一點也不覺得陌生,因為師兄們都非常關心我們,有他們的陪伴讓我們做得很溫馨。之後大家鼓勵我們要把握機會,才進一步參加培訓,在2001年受證。

另外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工地看到香積菩薩林陳愛琴師姊。當時她的年齡差不多七十幾歲,比我多二十歲以上。我們大概三天就回來,她一次都承擔好幾個梯次,將近十天,有時候半個月。

愛琴師姊每天一大早就煮早餐給大家吃,都住在災區。那時候我對她印象非常深刻, 她年紀那麼大,還那麼認真在做,怎麼會有這種人這麼發心。到現在二十幾年了,對她印象仍然非常深刻,這一點讓我很欽佩,揪感心。所以,我想她這個年紀都在做,我們這麼年輕當然要把握。

「人不要到生命盡頭時,才想到要做的事還沒做,會感覺很遺憾,現在想要做的事,就要趕快去做。」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所以在我做慈濟第十年的時候,我決定結束做了二十八年的成衣代工整燙工廠,做全職的志工,「能做就是福」,將自己的福報再去造福。

圖左 :張進儀,萬華區慈濟志工。九二一積極參與組合屋和希望工程,前後兩年多時間感受到慈濟的人文,進而參加培訓並於2001年受證。2010年毅然結束經營二十八年的事業,全心投入慈濟成為全職志工。與人互相包容,遇到事情都能善解。把「要全力以赴,不要量力而為!」視為座右銘來挑戰自己的極限。[攝影者:許素貞]
圖右 :如果是星期日當天來回,張進儀(右)和許淑美就一起去參與希望工程;平常日做三、四天,都只有自己去,所以非常感恩淑美師姊成就他。(張進儀提供)[攝影者:黃麗卿]
圖左 :張進儀(右)和許淑美(左)夫妻兩人同心、互相支持,歡喜付出圓滿九二一的希望工程,之後更把握因緣,先後培訓成為慈濟志工,一起精進、全職付出,共行菩薩道。(張進儀提供)[攝影者:黃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