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他山之石 生命營省思生命真義

他山之石 生命營省思生命真義

E-mail 列印
「謝謝你們把我送來慈濟,我才有緣份感受慈濟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謝謝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從我一出生你們就一直保護我,不讓我受到傷害……」、「參加了生命營真的領悟了很多,以前都覺得人生很不公平,別人 有幸福的家庭……但是我很幸運的擁有一個很愛我的媽媽,你付出了很多,我卻沒有有好好跟你說聲謝謝,我愛你!」、「姊姊和我長大了,你們不用太擔心,好好上班、休養,把身體養好,以後換我們一起照顧你們。」2019年慈濟科技大學關懷生命研習營,發自學員肺腑的字句躍然明信片上。

◎緣結九二一 關懷生命不停歇

經過10月4日前置作業,跑流程、走動線,2019年慈濟科技大學關懷生命研習營一切準備就緒,工作人員各就各位,等待迎接慈濟科技大學(慈科大)護理系同學的到來。

慈科大關懷生命研習營的開辦始自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後,由靜思精舍德慇師父指導的人文課發起了希望感恩之旅,到災區鋪設連鎖磚,感受其中的喜悅與意義,同學跟慇師父約定辦理人文營隊。2000年開辦的慈濟人文營隊,於2003年定名為「關懷生命研習營」,上下學期各規劃辦理一梯次。

這學期參加的同學以五專及二技一年級護理系學生為主,報名學員熱烈,不斷增加,達到空前的四百二十二位。去年是學員,今年主動爭取加入工作團隊的學長姊有五十五位,加上近百位的隊輔、課務、生活、文書、音控、機動等慈誠委員及教聯會志工所組成的功能團隊假花蓮靜思堂展開為期二天的營隊。希望藉由精心安排的課程,用生命感動生命,引導學員思考生命價值,進而追尋有意義的生命;也希望激發學員感恩之心,體會行善行孝不能等,回報親恩、眾生恩。

◎殷殷叮嚀 愛與榜樣

10月5日早上,學員分成四十六個小隊,於慈科大智慧樓前廣場集合完畢,搭車來到慈濟大學停車場,井然有序地跟著引導,魚貫進入靜思堂國議廳就座。

開營典禮上,羅文瑞校長以上人「醫療是守護生命的職業」提點這群未來將在醫療院所從事護理工作的學員,去到醫院是要處理與生命交關的事,要很用心;也要培養耐心,才不會有職業倦怠,不僅個人辛苦,病人也可能跟著受苦。「從事護理工作是最容易累積功德,可以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羅校長砥勵學員,在求學、實習和工作時難免遇到挫折,不要怕,挫折才能知道自己不足之處,不要打退堂鼓,否則永遠不會進步。「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羅校長祝福學員在學校、在營隊領受師長和志工的愛,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帶著滿滿著學習收穫迎向未來。

陳清標教務長致詞時先問學員:「人跟動物差在哪裡?」再以生命必然邁向死亡,說明人與動物之不同,正在於人可以自己去定義生命的意義。他舉印尼為例,當地人士告訴他之所以將子弟送到慈濟科大就學,就是因慈科大以慈濟人文為學校核心素養,所培養的學生應對進退儀得宜,畢業後很受歡迎。他期勉學員從此次營隊講師的不同典範人物所述說的生命故事,去體會課程內涵並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慈濟人文的精神是在人跟人之間去實踐『感恩、尊重、愛』這三種核心價值。」做為英文老師,蔡裕美老師指出,她會投入慈濟人文課程,是因看到同學在人文情境中慈悲心和正向情感被啟發出來。除了請此次熱烈報名參加的學員為自己拍手鼓掌外,她提醒學員要感恩成就有史以來最盛大營隊的工作人員,包括主動承擔的學長姊以及志工們。「希望同學們在密集的課程中可以打開心門,學習看見自己的心,看見生命的目標跟意義。」師長們諄諄教誨,關愛之心溢於言表。

◎動靜課程 充實有感

「有一天太陽總會升起,就有美麗晨曦;黑夜總會過去,讓它過去……」由志工劉登下和王秀梅指導的「音樂有愛」為營隊課程揭開序曲,接下來的一天半,喻含《無量義經》序曲、德行品、說法品、十功德品和終曲的〈美麗晨曦〉、〈給你〉、〈守候〉、〈我很幸福〉和〈路要自己走〉以及慈科大校歌將穿插在課程前後,讓同學們繼昨晚在學校的初步練習後加強演練手語,在明天的圓緣時呈現。羅文瑞校長和陳清標教務長受邀上臺一起帶動,歌詞中有著布農族語的好聽歌曲,激勵學員感恩知足,一起迎接美麗晨曦。

緊接著的課程,靜思精舍德安師父以淺白方式介紹「靜思家風」,細說慈濟功德會創辦人證嚴上人的出生、成長、在花蓮苦修的從前──上人自力更生,不接受供養,帶著弟子縫製嬰兒鞋、做成衣代工、木板雕刻……只為多攢下濟貧經費。上人五十幾年來對臺灣的愛不減少,以臺灣之名,在全球行善。德安師父信手拈來就是智慧諺語,以因國臺語發音在醫院發生的笑話,提醒學員要學好臺語,才不會造成與病人溝通的誤解。「有福跌倒撿到錢,無福跌倒去住院」(臺語)德安師父期勉同學日存一塊錢行善積福,並透過《靜思》、《善護》這二本今年新出版的書了解上人、了解慈濟。

接下來的動態課程安排同學參訪博覽館,為了不使同學只是走馬看花,課務組林淳真老師事前設計了學習單,要加深學員對慈濟慈善、教育、賑災、環保等志業的認知。只見學員跟著隊輔走進展場,認真的尋找答案,完成學習單。「選我,選我!」聲此起彼落,參訪後,因時間有限,各小組上臺分享的同學高舉著小隊牌,希望學員長能選中他發表心得。

十三組的王同學對慈善特別有感,因為單親的她,就是慈濟的照顧戶。慈濟的幫助讓她選擇就讀慈科大,也希望自己以後可以去幫助人,將慈濟的愛延續下去。第五組黃綮騰同學感受到地球環境被破壞,人類要負很大的責任。他體會環保的重要,要從自身減少浪費和隨身帶環保杯碗筷做起,以行動來展現愛地球的好習慣。展場中海燕風災後災民難過的影片則令三十二組的粘淑婷深感震撼,她說天災越來越多,是否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反撲?她體認到「吃素環保救地球」已刻不容緩。

◎盡本分得本事 得福分結福緣

螢幕上,大愛臺主播倪銘均以新聞播報方式介紹自己,然而卻不見他出現在講臺上,學員們好生納悶。驀然,豪邁的〈馬蘭情歌〉響起,似遠而近的響徹會場,引得人人引頸尋找歌聲的來源。說時遲那時快,倪主播出現在學員面前,他邀請阿美族學員合唱此歌,沒有彩排的歌聲渾然天成,歌罷,全場報以熱烈掌聲。倪主播告訴學員,以歌聲開場是想讓他們知道,歌聲也能喚醒生命力,花蓮慈濟醫院常住志工顏惠美就曾以原住民歌曲叫醒一位在加護病房瀕危的阿美族長者。

精彩的不只此,倪主播以「盡多少本分就有多少本事,盡本分得福分、結福緣」為講題「主播臺下更精彩」破題,介紹他職場外的二種身分──「志工」和「爸爸」。為人父的他雖心滿意足,卻也因育兒而「睡眠不足、體力不足、存款不足」!透過兒女出生的照片和名人的話,如愛因斯坦所說的「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與一個個生命故事,引導學員思考能夠平安出生、長大的他們,「用感恩心算算自己有多幸福。」藉著選擇「十元、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和摺紙飛機的小活動,倪主播指出,「生命為何而來?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生命意義,踏實感愈多愈有意義。」進一步揭示,「生命不會回頭,當志工行善和孝順父母這二件事不能等。」

課程中生命誕生和陪伴小孩成長的畫面讓學員吳佩蓉回想起在產房實習,親眼看到嬰兒出生及與產婦互動經驗,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倪主播育兒的生命啟示則「喚醒」原本對課程有些抗拒的學員林渟貞,開始認真領受一堂堂啟大愛、動人心、長知識的豐富課程。

緊湊的分站活動登場。「讓愛飛揚」、「淨斯資糧」、「保健之道」、「禮儀之美」、「莫忘那一年」和「希望工程」等六個站,學員依序體驗。從對東非三國的援助到品嚐有機無毒的健康資糧,再到讓身心靈常保健康的穴位及養生指導、頭頂書走路的美姿美儀練習,還有因九二一大地震而興的防災教育以及當時的希望工程、近年的減災希望工程介紹等,站主們或唱或說,或是讓學員DIY、或是讓他們實際操作,都是希望能夠讓學員多認識與接觸慈濟人文,了解慈濟如何在國內及國外賑濟受災人民,從而希望能增進學員健康觀念以及當不可避免的災難發生時應如何自我保護等等。

◎化小愛為大愛 用寬恕取代仇恨

陽光開朗的大男孩蕭智謙,剛考上大學,正是青春飛揚的年紀,卻在上學途中騎機車自摔身亡,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媽媽許慎慧從難以接受,轉而決定捐出他的心、肝、腎、眼角膜、骨骼等器官,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造福了六個人和他們的家庭。儘管有太多的不捨,儘管十五年來對兒子的思念不曾少過,許老師接受了讓別人來延續兒子的生命,以另一個形體存在,以不同方式生活。「一輩子在瞬間,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以一個做媽媽的心,許老師提醒學員愛要及時,要擁抱父母,告訴他們你愛他們;她也分享了許多器官捐贈的知識,如腦死的判定和有哪些部位的器官可捐贈等,化無用為大用。

這不是戲劇,而是真實的愛的故事,許老師的無私與勇敢感動了臺下的學員紅了眼眶。演講結束,初時先是一位、二位學員有點不好意思的來到臺上與許老師相互擁抱,那是孩子對父母的愛,也是一個做母親的將對兒子的小愛化為幫助更多人的大愛。

一波波的學員把握機會衝到臺上,緊緊圍著許老師傳達他們的致意。待得許老師下了臺仍有多位學員跑到她面前與她愛的抱抱。二技一年級的張景喻更是抱著許老師激動落淚!「要做出一個這麼無私的風險跟決定的時候,她的心一定在淌血。」跪在許老師面前,苦紅眼的她說出感謝:「非常謝謝您,讓我有機會能夠聽見你的演講……我真的很感恩,謝謝。」許老師愛憐的牽起景喻,陪著她去見德慇師父,細細訴說她的感動與感恩。

《天堂的媽媽》是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大愛劇場,述說罹癌的李秀玲在醫生宣判只剩三個月生命後,她接受治療後,以身示教,教導孩子面對死亡,活出生命意意。五年後她雖不敵病魔往生,二個兒子繼承遺志當志工,要將媽媽的精神延續下去。

播過影片,張美瑛老師娓娓道來她的家庭故事,她的先生是臺大教授,在前往學校準備指導研究生的途中遭更生人攻擊身亡!無常打擊,美瑛老師雖無法接受,思及靜思語「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她選擇原諒對方,不去追究和怨懟。她的女兒先後遭逢爺爺和爸爸往生,理解到人生無常,「原來行善和行孝不能等待。」寫下給爸爸的信,跟爸爸說:「為了你,我願意放下,也請你為了自己,為了讓我們安心,放下一切,無牽無掛,只帶著所有人對你的祝福離開。」

「每當夜晚很寧靜的時候,我總是傾聽心中的聲音,說聲感恩爸爸媽媽,我是多麼多麼愛你們……」以童音演唱的〈心中的聲音〉迴盪會場,工作人員手捧心燈從左右兩側緩緩走進來,動聽感人的歌聲、攝受人心的氛圍中,美瑛老師請學員為家人合十祈禱,祝福他們「平安健康,智慧慈悲」。愛要說出口,美瑛老師請學員利用明信片寫下給家人的話,讓家人收到對他們的感恩與祝福。

靜默中,學員有人振筆疾書,有人低頭苦思,有人寫給爸爸媽媽,有人則時要跟撫養她長大的阿公阿嬤說出心裡的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只有真誠的感謝。

◎髓緣之愛 幸福在慈濟

「你聽過飲血地獄、剝皮地獄、啖眼地獄、糞尿地獄……嗎?」長相秀麗的講師黃采緹述說著她因罹患急性骨髓白血病,住院超過四百二十三天中體驗《地藏經》經文所說種種地獄的病苦。醫生宣告她只剩二個月生命,很想要活的她躺在病床上發願,「只要活著走出醫院,我要去做能夠幫助別人的人。」看著病房外不遠處中正紀念堂正在舉辦的慈濟三節合一浴佛大典,她也祈願能去參加莊嚴盛會。

二度希望落空,慈濟骨髓資料庫再度傳來第三位配對者的好消息。「生病以前,我以為自己還有大把青春可以揮霍;生病以後,我體會到不是等到有錢有閒才去布施,才去幫助別人。」獲得重生,黃采緹被醫生讚譽是「有醫學貢獻的活體老師」加入慈濟志工行列,把握機會去做一個傳愛的人。

「我是捐髓者,我現在很健康。」嬌小的楊琇雲是此次營隊隊輔,獲知可以捐髓卻因體重不足差點不能完成,回報父母給她健康身體的恩情,她努力增重,先後捐出幹細胞和淋巴球,二度幫助受髓者。琇雲和采緹說明了捐髓的條件,「多一個人建檔,病人就多一個活下來的機會。」希望有更多人以無損己身的方式去幫助等待在生死邊緣的患者。

「如果沒有遇見慈濟,我將會是在哪裡?」大學姊沈芳吉感性又幽默的跟臺下的護理系學弟妹分享她的人生故事。「我以前是技術很好,人緣不好。」自恃技術高超,總是擺著臭臉的阿吉,因為「甘願做,歡喜受」這句靜思語,開始改變自己的對人處事態度,考績從乙等一躍而為優等。「做護理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成為病人的貴人。」如今人稱吉姊的她,每天要跟自己全身上下至少五處病痛共處,更能體會病苦,處處從病人需求出發去思考如何去幫助病人走出生命低潮。她同時也是慈濟志工,深刻感受「付出一點點,獲得很大的喜樂。」工作之餘,幫助遊民、參與賑災,她勉勵學弟妹們莫忘初心,每天都要心存感恩,做一個快樂的護理人。

「您是最特別的老師,無言無語傳授生命的奧祕。」為感念大體老師、由前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作詞的〈最特別的老師〉和慈科大校歌「……救苦救難,慈悲就是力量;人傷我痛,讓愛照亮黑暗。慈濟慈濟,我們是護理榮光;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蓮花一樣,在慈濟滋潤下綻放。」合唱團優美的歌聲中,為生命營圓緣揭開序曲,兼具人文展演及競賽的手語演繹隨之登場。各班同學依次呈現〈美麗晨曦〉、〈給你〉、〈守候〉、〈我很幸福〉和〈路要自己走〉,目的是希望學員從中體悟人生是單程的旅途,沒有回頭的機會,要勇敢面對,不要輕言放棄。

合影後關懷生命營圓滿閉幕,隊輔與學員在相互祝福中,期待學員經過營隊的雨露和陽光,「心像蓮花一樣,在慈濟滋潤下綻放」以愛照亮黑暗,用生命光輝映照人間。

圖左 :講師黃采緹述說她受髓經歷,獲得重生後,她加入慈濟志工行列,把握機會去做一個傳愛的人。[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10月5日早上,學員分成四十六個小隊,於慈科大智慧樓前廣場集合完畢,準備出發。[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羅文瑞校長(左二)和陳清標教務長(右二)上臺帶動,激勵學員感恩知足,一起迎接美麗晨曦。[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我是捐髓者,我現在很健康。」嬌小的楊琇雲(左一)參與營隊隊輔,也分享了她的捐髓故事。[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學員跟著隊輔走進靜思堂博覽館展場,認真的尋找答案,完成學習單。[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五十五位曾參加關懷生命營的學長姊主動報名擔任工作人員,正在練習午齋過堂。[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大愛臺倪銘鈞主播邀請阿美族學員合唱此歌,沒有彩排的歌聲渾然天成。[攝影者:朱秀蓮]
圖右 :許慎慧老師(左)的無私與勇敢學員,感動二技一年級的張景喻抱著她激動落淚。[攝影者:朱秀蓮]
圖左 :優勝班級與德慇師父、評審合影。[攝影者:朱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