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每個人 都是地球的行動家

每個人 都是地球的行動家

E-mail 列印
「感恩醫生,減輕病人的病痛。地球已生病多年,如何救地球呢?人人都是地球的醫生,唯有從自身的環保做起,才能拯救地球環境。」慈濟志工楊明富強調此趟參訪,志工帶領大家先從認識環保開始,再藉由實際參訪環保站的 作業,透過實體的回收資源說明,讓大家深入了解如何做分類。

四十二位慈濟人醫會醫生和醫療志工,平時在慈濟馬六甲義診中心付出,特別在2019年10月11日公共假期當天,安排一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參訪之旅。

◎人人 都是大地的醫生

一開場,志工楊明富(濟擇)透過影片和圖片帶出人類、地球和環境的關係。看著美麗的家園,因為畜牧砍伐,人類經濟的發展,以及便利性的生活習慣,逐漸傷害了地球環境,動物、植物深受其害,最終反撲到人類身上,天災人禍頻傳,食衣住行直接或間接的污染導致健康隱憂。

即使慈濟在馬六甲有十二個環保站、七十二個環保點,分布在各社區,其中三個環保站還設有二手惜福區。天天有志工投入做回收和分類,但速度卻遠不及人人天天做著傷害地球的事。

透過科技、互動式和3D效果的展覽區,志工引領大家深入理解塑膠危機,垃圾土埋場的現況,地球暖化對人類和動物的威脅,地水火風不調造成環境崩壞的現象與後果等等。

根據聯合國科學小組研究顯示,若排碳量持續照目前的速度上升,氣溫長期升幅,世界在2040年之前就會面臨海岸線被淹沒、乾旱加劇,糧食安全也將受衝擊。透過展覽區除了加深眾人的印象,同時也呼籲現場的大人和小孩,唯有每個人出一點力,才能阻止環境持續惡化,拯救人類生存之地。

◎發揮 一呼百應之力量

「X光片可以回收嗎?」、「衣服也可以回收!」、「唉呀!我將可回收物丟棄,不可回收的當作回收。」、「面紙也是污染,我以後要帶手帕。」、「原來鋁箔包可以回收。」……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相互討論,同時也提出疑問,志工則邊帶領大家參觀環保站,邊詳細介紹與說明分類的知識。當大夥看見一袋袋的衣服擠滿整個儲藏空間,有人驚訝提問「衣服可以回收?」,有人則訝異「被丟棄的衣服竟有如此龐大的數量。」

志工黃金寶(惟群)表示,這只是冰山的一角,年末至新年期間,慈濟一個月的衣服總回收量達到二十萬至三十萬公斤,你以為很多嗎?快速時尚潮流讓衣服更廉價,幾乎一周內可以更換兩批新貨,快速淘汰舊衣服的趨勢,這樣的回收量真的不足以對抗被丟棄的量。「繼塑膠危機後,快速時尚將是另一波嚴重的污染問題。」

范麗玲醫師帶著兩位女兒,八歲的張嘉芯和五歲的張嘉希一同參與,幼小的她們看見那麼多衣服被丟棄,以及在惜福區裡又看見眾多的衣服等著他人結緣回家,張嘉芯率真地說:「我的玩具沒有很多,但衣服很多,我不要再買衣服了!」而妹妺則拉著母親在惜福區裡選了一雙鞋結緣回家,不用買新鞋讓二手鞋再發揮它的功用。

范醫師開心地分享,自己直到在人醫會醫師黃月吉的診所服務,才養成環保回收的習慣,即便已離開診所,但這個習慣仍持續落實在生活中。這次利用假期帶孩子來就是要教育他們,從小培養環保概念。在家,她也會教導孩子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資源分類放好,並灌輸回收前完成清洗乾淨的概念。

但她不諱言,有些回收和不可回收資源,她搞錯了!今日透過志工的說明,才知道塑膠瓶罐底部有一個號碼,需要看號碼來做分類,而志工也教導以手按壓簡單的分辨法,只要發出大而清脆的聲響,例如塑膠蛋盒和蛋糕盒等皆不可回收。另外,原來鋁箔包裝是可以回收,之前認為不可以回收皆直接丟棄。「幸好,今天來參與才能即時改正錯誤的分類行為。」

「知道地球暖化情況,自己無法做什麼,就從可以做到的環保回收開始著手。現在服務的診所也有做分類,但大家不積極,還是依個人方便為主。但是環保是每個人該做的,每個人該有醒覺!」

◎醒覺 改變思維與行動

黃月吉醫師也呼應地表示,從自身做起,再延伸至診所帶動和影響員工和醫生,就是希望發揮一人影響百人、千人至無數人的力量。

同樣受黃月吉醫師影響而養成環保習慣,現在任職於黃醫師的牙醫診所的林利蔚醫師,見證黃醫師以身作則的帶動與影響力。即使現在她調派至分行服務,同樣也將環保徹底執行在診所裡。她分享說:「自己堅持在診所推動環保,只要員工分類錯誤,我會親自解釋和示範。」反覆無數次地糾正,員工自然會有所警惕,而她也會向員工解釋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的重要和意義。

當楊明富導覽時指出,吃一片糕點,只需要花費三十秒,但是丟棄的塑膠包裝袋卻需要二十至三十年才能分解,而且從石油開採與提煉,到製造成塑膠袋歷經一連串的污染。大家都習慣享受方便性,但付出的代價有誰真正看見或感受到呢?

林醫師深有感觸地表示,一般人的心裡都認為環保不關我的事,思維很狹隘。只要自家乾淨,其他地方不理會,未曾感受到脆弱的地球已生病。她明白,改變一個人,要先改變他的思維,唯有醒覺才能改變思維,才能有所行動。期許自我發揮影響力,帶動更多人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

她更提議人人應該都來參觀環保站,看見地球是怎樣生病,人類的行為如何破壞地球。她坦言,第一次參觀環保站與自己想像的不一樣,沒有異味也沒有骯髒的感覺。反而條理分明,分類區和展覽區都看得出志工規劃的用心,尤其展區的設計十足吸引人,其中立體的北極熊極為逼真,直接突顯地球暖化之主題,小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危機 失控的塑膠生活

服務於醫院的陳悅昂先生,因為工作關係便利用閒暇時間投入義診中心當志工。每天工作接觸到很多的X光片,當聽到塑膠嚴重的污染問題,他馬上意識而詢問志工「X光片是否可以回收?」

志工戴秉汶(濟汶)回應,目前慈濟回收廠商沒有這類的回收,請他找一找是否有其他廠商有做此類回收,就可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如同以前志工不知道保麗龍可以回收,直到近期才找到有廠商做此類回收,因而開始無償協助回收。

另外,陳悅昂也表示,醫院裡每天製造許多塑膠袋、打包塑膠餐盒,還有一次性餐具。展覽區裡顯示一個人三餐外食,一天、一個星期和一個月所產生的垃圾量,以前他不曾想過此問題,親眼看見才驚覺真的很恐怖!慶幸從小母親教導家人自備餐具打包食物,單純只是為了避免熱食碰觸塑膠材質產生毒素,當時媽媽是以健康為出發點,沒想到家人無形中養成習慣,至今人人維持自備環保餐具的習慣,他笑著說:「總算對環保有所貢獻。」

然而,家人卻沒有做環保回收和分類,他想想是時候該行動了!他也將回去醫院與同事分享塑膠污染問題,讓大家正視每天每個人所造成的塑膠垃圾,對環境的傷害。

◎環保 知易行難的態度

從室內靜態課程的分享,到參訪整個環保站的過程,紀適財先生不斷地拍照和錄影,三位青少年的孩子也不時地相互討論。他表示,5月聽聞志工分享環保站的展覽區,一直很心動,想要前來參觀。正好在育民學校校友會網路群組中看見校友也是志工的吳金珠邀約,馬上安排時間並帶動全家一起來。

「我服務於廢紙重新再製衛生紙、紙巾等產品的公司,經常需要前往回收紙類的廠商評估回收紙的品質,再依品質估價。今天來環保站才了解第一線人員是如何處理分類。」

由於回收紙的顏色會影響再製紙類的顏色,而通常再製的顏色比較沒有那麼潔白,即使價格便宜民眾也知道環保的重要性,但市場接受度仍是較低。他坦言,大眾還是喜歡潔白的衛生紙之刻板印象,環保與否已拋諸腦後。

另外每個員工進入公司服務時,除了給予專業訓練,也教導環保知識,並且公司在廠內都有設置資源分類桶,但真正落實回收分類的只有約百分之十的員工。懂的人很多,做的人很少,因此他將今日志工的簡介和說明,環保站各區資源分類的作業,以及展覽區內的資訊,一一拍攝紀錄。身為品管和教育訓練的他,不僅增加在塑膠、鐵類、鋁類等回收的知識,預計將運用今日收集的資料,作為加強公司環保教育訓練的依據,期望能改變員工的環保態度。

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踏入環保站,沿途不斷地提出疑問,或是拍照、錄影,這一切看在協調此活動的志工曾廣發(濟廣)的眼中盡是無限的喜悅。他說:「期許人人將所見所學帶回去醫院、診所、公司或是自家分享與實踐。一起醒覺,一起為地球盡點心力,攜手保護地球環境。」

如果說,每個人製造的污染,而引起溫室效應,改變整個地球環境。那麼,透過每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改善這個世界,保護我們的家園。即便再微小的環境保護行動,都能對這個世界造成大改變!

圖左 :地球暖化日趨嚴重,透過北極熊的呼喚,請參訪者認真地傾聽牠們的心聲。[攝影者:饒于潤]
圖右 :展覽區,楊明富以實體顯示一個人三餐外食,一天、一個星期和一個月所產生的垃圾量。[攝影者:饒于潤]

圖左 :范麗玲醫師帶著兩位女兒,張嘉芯(中)和張嘉希一同參與。過程中,姊妹倆有所啟發,在惜福區當場結緣一雙鞋回家,延續物命。[攝影者:饒于潤]
圖右 :黃月吉醫師邀約診所員工一同參與,過程中不時與她們互動討論,加深大家的環保知識。[攝影者:饒于潤]

圖左 :志工黃金寶向大家說明保麗龍的污染,以及宣傳近期慈濟開始回收保麗龍之訊息。【攝影:廖志勇】[攝影者:饒于潤]
圖右 :紀適財(著白衣者)專心聆聽志工講解,預計將運用今日收集的資料作為公司環保教育訓練的依據。【攝影:廖志勇】[攝影者:饒于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