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惠能禪機 啟發教育深感受

惠能禪機 啟發教育深感受

E-mail 列印
「宗教的宗是宗旨,教是教育。」證嚴上人常常以此開示弟子:佛教教義與教育內涵深相互通。在朱妍綸校長號召下,高雄市參與教育工作的慈濟志工,每月第二個周六上午齊聚鳳山聯絡處,試圖從經典中尋求教育現場裡的印證 。

◎盛筵開始 教壇處處經典

十月十二日星期六,仍在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慈濟志工把握這個假期來參加朱妍綸「佛教經典與教學」的課程,自我充實。鳳山靜思堂工地旁的小小講堂裡,滿座學員以慈濟道侶叢書的《六祖惠能》一書作為研習核心。

今天朱妍綸從梁武帝造像、建塔、皈依、拜佛等種種善行,質問達摩祖師有沒有功德切入。歷來流傳六祖惠能的掌故,都凸顯傳承衣缽的神蹟。妍綸則把佛陀的衣缽傳承,搭配大愛臺歌仔戲《高僧傳.六祖惠能》相連結,提醒大家受付衣缽「以心印心,得證菩提」的殊勝意涵。

由於上次講述匆促,妍綸再回到「初見弘忍」的部分。弘忍問惠能遠來求法原因,惠能則以「皈依大師只求成佛」「佛性無南北」「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一連串的回應,顯現過人的悟性,得到大師的重視。

針對「不離自性,即是福田」,妍綸與大家討論上人建立慈濟世界,為弟子們營造了廣大福田。她自問走入慈濟三十年,很努力也很有收穫。就禪宗而言,其實應該「前腳走,後腳放」,也就是不應執著於我相,莫認為捐款、募心、募愛、承擔,已經為慈濟做許多;而應「破我相」,確實服膺上人所說「對的事,做就對了」,才符合「諸法皆空」的道理,因為「求功德,就不是功德」。

惠能在五祖弘忍座下修行時間不算長,師徒因緣卻非常難得。妍綸導讀此段時引用歌仔戲中神秀對惠能粗重的勞務,有親切的關懷。書中無此情節,而神秀為僧眾教授師,關懷異鄉遊子,遂使惠能的勞苦歲月增加了些許溫馨,堪稱神來之筆。佛教重視教育傳承,妍綸與歌仔戲編劇顯然都認為這是必然也必須存在的事實。

◎身心苦熬 依舊輕安自在

書中提到宋人王之道〈黃梅東禪寺〉詩,對於惠能身心的苦熬,深致同情,指出「惠能已經了悟到身體只是眾多器官、元素的結合,疼痛只是身體變化的感受而已。」妍綸則以「關照內在」詮釋惠能的心念,在專心找尋自心的了悟,至於身體的勞累、痛苦已經排除在心念之外。在艱苦的鍛鍊與折磨中,反而其心靈明,能夠找到自己的歡喜自在。

「身體只是眾多器官、元素單元的結合」,妍綸對於「有身」很有感觸。大約是每天薰法香,聽聞上人說法,她完全遵循上人的詮釋「此身是四大假合」。於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所以痛苦勞累的肉身,依然可以有「輕安自在」現前,正好與上人早年的苦修相印證。

妍綸更進而指出,惠能一心求道,苦受在身,恰如我們心有所執時候,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是弘忍所宣示的:「生死事大,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她指出面對人生,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也才能真正看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她提到,今年國慶煙火在屏東高屏溪東岸施放。由於家居西岸的大樹區,在堤岸邊就可以毫無阻礙的隔溪觀賞到號稱花費高達七千多萬的煙火。沒想到第一批璀璨的煙火之後,就是濃厚的煙塵與火藥的惡臭。電光彩花轉瞬即逝,只剩下難以忍受的空氣汙染。

人人在宇宙虛空之中,本來清淨無染,相對於宇宙之大,我們只是微塵。倘若不知自我約束,只會恣意破壞環境,擾亂自然法則,即是宇宙中的老鼠屎。一人的疼痛、病苦、生死,與宇宙之大,究竟何干?我們一身相對於宇宙之大,大小懸殊到只是奈米微塵,就接近於畢竟空的狀態,豈能妄自尊大。

◎師徒相惜 參悟諸法深意

妍綸感受到弘忍與惠能師徒對話中,舉手投足莫逆於心,其中充盈的都是滿滿來自恩師的疼惜與期許。她走入慈濟三十年,儘管花蓮高雄遠遠懸隔,而恆時以澄淨志玄自勵,對上人的眼神與肢體語言,自有許多不必言傳的感應。

她提到與校長營隊回花蓮研習時,曾經在一天中兩次面見上人。第一次見面只聽到上人說:「馬來西亞家人稍後要來。」她就不斷落淚相應,相較於馬來西亞的遙遠,我們沒有常常親近請益,應該就是懈怠。第二次面見時,就立刻跪下痛哭。上人說:「為什麼哭?你的道心很堅固啊!」上人在頒發「菩提葉」紀念章時,還問起妹妹妍綾,並加發一幀讓她轉達。妍綸很珍惜像這樣不必言宣的師徒因緣,也就更認真地觀法體空,希望能有更多參悟。

講述來到神秀與惠能先後呈現的詩偈,迫於時間僅能以書本為依據。然而只要碰觸到教育,她還是會多加宣說。例如神秀此偈明心見性固然有所不足,然而用以修行,仍是正宗的漸教法門。她對弘忍愛惜弟子既有成就,公開讚揚,命眾禮拜讀誦,又私下當面勸勉督促,以期根器修為更有提升,善盡導師提攜弟子的用心,認為在教育立場正應該如此。

◎心得分享 欣喜自我成長

今天的共修,設定的議題之一是:「教育是慧命的傳承,靠什麼心念力量讓自己堅持走下去?」小學組的教師們討論熱烈,咸認為教學要「以愛」為出發點。楊淑雲表示,早期會體罰,也曾拿東西丟學生,都是期望孩子改進。現在她會設法引導學生向善向上,以有智慧的愛與學生結善緣,教書就更快樂了。

正因為教書是付出無所求的使命,以身作則是最好的身教,看到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從而獲得無價的喜悅。因此慈濟的教育團隊,如大愛媽媽班、親子成長班中,有許多退休的老師仍在盡心協助,也從中自我成長。

今年可以退休的吳卿綺說,現在的孩子出現很多問題,都是在考驗老師,她表示:「以前帶學生時說理多,容易被孩子的情緒牽引。現在學會談情多,先看到孩子的優點,處理事情前先關照孩子的情緒,當情夠愛足了,學生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理。」卿綺認為人生需經過歷練才能體悟出智慧,面對多元複雜的環境,教書雖有無力感,仍有使命感在支持,所以仍繼續在職場努力。她希望幫助更多孩子,讓良善的種子在學生心田裡普遍萌芽茁壯,形成淨化人心的善力量。

今年受證步入第十年的謝碧蓮嗓門很大,承認以前是個非常尖銳的人,看到事情不平則仗義執言。自認凡事都盡心盡力,卻帶來很多的人我是非,跳脫不出而苦不堪言。薰法聞法之後,內心不斷洗滌。參加慈少班以後,有資深志工的提醒,才懂得省思,告訴自己要知足感恩,在人與人之間懂得善解包容。

碧蓮牢記吳炳輝老師的勸告:「有一天你可能成為幹部,也有下臺的一天,勇於承擔固然重要,但樂於配合更重要,那才是修行的開始。」她勵行上人說的,「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踏踏實實付出,讓生命感受真空妙有的美境。從過去的自己談到現在的改變與成長,她真是個勇於承擔,也是個勵行善法的慈濟人。

受限於時間,大眾涵濡在佛教的禪學世界中,室外陽光和煦,秋氣正好。人人都深深領受心靈豐厚的收穫。課程中還有陳慶瑞教授的小品文欣賞,陳美緩主任也帶來日本關西旅行的快樂經驗,正可為經典正餐的豐富內涵,再增盛筵後的甜點與飲品,令人齒頰留香。

圖左 :已受證十年的謝碧蓮(右一),承認自己以前是個非常尖銳的人,看到事情不平則仗義執言,帶來很多的人我是非,跳脫不出而苦不堪言。聞法後懂得自省,常懷知足感恩心,在人與人之間也懂得善解包容,現在輕安自在多了。[攝影者:吳卿綺]
圖右 :十月十二日星期六,仍在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慈濟志工把握這個假期來參加,試圖從經典中尋求與教育現場裡相印證的感動。[攝影者:吳卿綺]

圖左 :參與經典研習共修的每位成員,都很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專心聆聽、認真做筆記,希望得到的法能滋潤自己的心田,也能去影響他人。[攝影者:吳卿綺]
圖右 :李麗華雖然不在教育工作岡位,然而日常在職場中,她以平等心面對每一個客人,認為人人都有佛性,每位客人來了都親切招呼,與人人結好緣,期許自己八識田裡都放善的種子。[攝影者:吳卿綺]

圖左 :課程中陳美緩主任帶來日本關西旅行的快樂經驗,她與兩個女兒自助旅行,尋訪當地古蹟、名勝,體驗那兒的生活習慣,內容相當精彩,鼓勵在場人員那兒值得去,但要先練好體力。[攝影者:吳卿綺]
圖右 :這組討論慈濟的教育志業,立足臺灣弘法天下,體會傳承靜思法脈需要依靠那些信念、元素、力量。[攝影者:吳卿綺]
圖左 :今天的共修,小學組討論議題是:「教育是慧命的傳承,靠什麼心念力量讓自己堅持走下去?」彼此討論熱烈,咸認為教學要「以愛」為出發點。楊淑雲表示以前愛的方式不妥,現在她會設法引導學生向善向上,以有智慧的愛與學生結善緣,教書就更快樂了。[攝影者:吳卿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