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法不在深 人醫用愛舖路行

法不在深 人醫用愛舖路行

E-mail 列印
2019年11月10日在三芝智成里忠義宮,慈濟志工、醫護人員計二百八十多位共同參與舉辦定點義診及三芝石門區的七條往診路線,且特地安排一法親關懷路線。醫護人員及志工們用心,付出無所求,以實際行動關懷苦難 眾生。

「一早去運動,不怕冷不怕風……」司儀林秀華帶著八位志工一起表演手語〈阿嬤佮阿公〉揭開序幕,忠義宮後棟庭院現場洋溢溫馨又活潑氣氛;八點不到就有患者前來登記等待八點半義診開始。

◎醫囑顯溫情

往診來到石門區第一位照顧戶家阿龍(化名)、阿春(化名)兄弟。志工長期關懷罹患癌症的阿春。聞其兄發生車禍,特地來關懷問候。

「啊……,輕輕張開!」林金龍醫師檢查有睡眠障礙、拔掉四根牙齒的阿龍,他之前騎車一時恍神跌倒,導致右肩骨折送醫,一周後出院在家休養,傷神面容仍難忍創痛。

林醫師減輕疼痛建議:「可以往前伸手拉,做做復健,右眼臉瘀傷已二周,可以用熱毛巾熱敷二十分鐘,不要揉哦!肩上用貼布或藥膏。」護理師洪婉慧親切地幫三十多歲的阿龍量血壓血糖,發現他的血壓偏高,叮囑要按時服降壓藥再觀察後續。「多喝水,不要吃太多有含鈉的味精、醬油。」

另一線往診車程回到三芝街上,來到照顧戶進益(化名)家,家門早已開著等著志工們到來。進益三年前中風,影響身體右半邊行動,但一直沒有做復健,所以狀況毫無起色,心情鬱鬱寡歡。今年四月因緣具足,人醫會開始關懷,再加上他努力復健,以前舉不起來的手,現在可慢慢的舉過肩膀,也漸漸看到他的笑容。

蘇旺裕醫師當場示範如何將手搭在牆壁上,用身體的力量稍微出力,慢慢拉筋,讓手可以抬得更高,進益也跟著醫師的指示做。洪茂雄藥師則鼓勵他多做擴胸運動及手指抓取,讓手部橫展及手指運用可以更靈活。護理師也教他如何自己量血壓及做記錄,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

由慈院廖健富醫師領隊的另一線,醫師觀察到獨居的清河(化名)老伯心情不太好,親切的關心原因。清河說,因為肝病常常頭暈、精神不濟,醫師請藥師李麗俐檢查用藥情況後,立即開藥請志工再送藥過來,以減緩他頭暈情況,並且鼓勵伯伯善用居住環境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平常要多運動。

準住院醫師楊菁很貼心的陪秀麗(化名)阿嬤聊天,透過閒聊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阿嬤的生活起居,鼓勵阿嬤平常要多走走,可減酸痛。

◎隨境轉心開

三芝往診中的劉阿嬤已九十二歲,罹患阿茲海默症,失能臥床多年,她一直抱怨兒子沒用心照顧,曾文尚醫師好言相勸:「恁看(閩南語,您看)……兒子都在家裡照顧恁,幫恁餵食、換尿布,不離不棄。人難免會有情緒,要互相體諒、包容,彼此相互陪伴也要相互感恩。」

眾生平等,苦難的人也有植福的機會來手心向下、翻轉自己的人生;劉阿嬤的兒子從去年開始每個月都會存竹筒,將沉甸甸的竹筒交給曾醫師,還靦腆的說:「謝謝!」雖然只是簡單兩個字,卻是內心對志工最誠摯的感謝。

青子(化名)看到人醫團隊來訪,主動走過來跟訪視志工邱麗玲聊起最近採收賣筊白筍事。麗玲寒暄:「妳以前都躲起來、現在越來越好!」自稱有憂鬱症的青子回說:「還好有妳像朋友一樣,常來關心我。」

彭百慧醫師細心地拿起「淚液試紙」貼進青子長倒插毛的眼睛裡,彭醫師說:「第二次來時,帶睫毛鑷來,幫她把睫毛拔掉,帶人工淚液給她每晚點,持續幾個月,今天用『淚液試紙』來測試看看治療有沒有改善,檢驗看起來效果不錯,長者能夠得到視力改善,沒有眼睛或其他的不舒服,是我最大的心願。」醫師、志工從與鄉親互動中了解到需求,希望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麗玲說:「長期累積(情誼)到現在,她對我們信任,我看待她們就像看待父母一樣,讓她們感覺到溫暖。看到他們孤單、病苦那麼多的一面,我們更需要用愛去關懷;能參與這一塊,跟護理師、大醫王學到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受益很多。」

◎訪視加醫療

在無比溫暖的陽光下,另一隊分乘三輛車,到最遠的山仔邊看望周瑜女士(化名)。在大門外,就聽到好尖銳的女聲傳出來,志工林秀芳高聲回應:「妳在歡迎我們嗎?妳有洗澡嗎?」大廳裡有那位出聲傻笑的大女孩、另一個專注看電視的較小女孩,還有一個不斷走動、不知所措的大男孩。

孩子的媽媽周瑜戴著鼻胃管躺在臥房內,慈院醫師許景盛和護理師郭淑宜正在量血壓、血糖、聽診,大廳的三位同樣需要關懷。周瑜的先生出現,幽幽地說:「二女兒及兒子都讀啓智班,只有放假日回來。外勞幫忙煮飯、也請長照的幫忙替大女兒洗澡。」

志工秀芳叮嚀洗澡問題後,入房探視四年前積勞成疾的周瑜,也對三個孩子說:「媽媽說你們早上到現在沒和她問好、抱抱,現在讓媽媽看看你們,好嗎?」愛說話的大女兒立刻回嘴:「今天又不是母親節!」孩子們半推半進房擁抱,掀起媽媽心頭的激動。

父母都不是智能不足,三個小孩卻都有問題。秀芳回憶最初家訪時,大女兒全身沾著尿糞……全家又髒又臭,志工到來就是先幫她洗澡,幫她拍照,激起她愛漂亮的心理,情況才有改善。許醫生分享:「其實這樣的個案,只有醫療人員根本無法完成,需要訪視跟醫療結合。」

◎需家人照顧

曾在新店慈院藥局工作的吳國雄藥師表示,往診藥師的功能是到病患家看藥品存放,是否得當以及有無按時服用,很多病患有時不會聽醫囑服藥,所以從他藥物的消耗量瞭解是否按時服用,從藥物儲存環境看保存好不好,有無變壞。

「看到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他們狀況變好,我們就覺得欣慰。」往診已二年多的吳國雄表示,往診最重要是關懷,由醫護、志工一起去慰問關懷,實際上關懷的精神遠勝於醫療行為。

他心有所感地說,若要爭取資源更需要家屬的配合,訪視方面,醫療不是最主要的貢獻,透過往診深入關懷,到他們家是看到環境,看那些地方需更關注,希望有更多的幫忙,不是一廂情願就能做到,可能需要家人、政府的協助,才能獲得到最大照顧。「慈濟提供義診機會,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被注意、被照顧到,這是很難得,也是很棒的事。」吳國雄最後感恩地說。

◎法親回饋心

自從今年(2019)6月份人醫志工前來法親關懷之後,葉培祥不僅復健更為積極,且8月份起的每周六更前往淡水沙崙環保站做紙類回收;人醫會許裕明中醫師特來為他扎針,以四關穴、百會穴、通天穴等穴位行氣活血;醫護志工並現場指導「手臂牽引器」的正確操作,儘管培祥吃力地拉伸手臂而臉紅氣喘,但一旁的志工都為他歡呼,林俊傑醫師加油鼓舞說:「一定要酸才有效!」

今年甫交棒的臺南慈濟中學校長張經昆,也是資深慈誠,卻在今年的4月中風;在妻子陪同下一起來到淡水共修處,接受中醫師許裕明針灸。許醫師說明,6個月內都算是黃金復健期,因此這段期間一定要勤快復健,無論走路、拉筋……就算會酸會累,休息之後還是要繼續,「因為復健只能靠自己!」

李芙蓉是新店慈院準住院醫生。在群組裡看到三芝、石門大型義診就主動報名。芙蓉表示,雖然往診不能給照顧戶即時的幫助,卻可以給他們心靈上的安慰;跟在醫院看診感受不一樣,是比較有溫暖,就像跟家人溫馨互動。像餵食阿嬷的互動就像對待自己的阿嬤般,不像是在醫院只是病患的關係而已。

另一位準住院醫師陳俐融表示,第一回參加義診感受到「知福惜福、再造福」,跨越舒適生活圈,深入偏鄉,把握時間去關懷社會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種子散播出去。往診醫護團隊人人滙集愛的能量,減輕鄉親的身心之苦,帶給他們向善、向上的力量。

圖左 :「啊……,輕輕張開!」林金龍醫師檢查有睡眠障礙、拔掉四根牙齒的阿龍(化名),他之前騎車一時恍神跌倒,導致右肩骨折送醫,一周後出院在家休養,傷神面容仍難忍創痛。[攝影者:汪宇洋]
圖右 :許景盛醫師期讓女兒(短髮者)體會「見苦知福」便邀約她一起來義診,女兒也感受到父親的用心,已多次參加義診。[攝影者:簡聰田]

圖左 :中醫師許裕明(圖後)指導葉培祥手臂伸展。[攝影者:陳明欽]
圖右 :彭百慧醫師細心地拿起「淚液試紙」貼進青子(化名)長倒插毛的眼睛裡,測試治療後是否改善。[攝影者:錢紹驊]

圖左 :準住院醫師李芙蓉(右)表示,雖然往診不能給關懷戶太多即時的幫助,卻可以給他們心靈上的一些安慰;跟在醫院看診感覺很不一樣,是比較有溫暖的感受。[攝影者:李政明]
圖右 :劉阿嬤的兒子從去年開始每個月都會存竹筒,他將沉甸甸的竹筒交給曾文尚醫師(左),還靦腆的說:「謝謝!」卻是內心對醫護人員與志工們最誠摯的感謝。[攝影者:李政明]

圖左 :仔細比對案家藥單,往診已二年多的藥師吳國雄說:「看到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儘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他們狀況變好,我們就覺得欣慰。」[攝影者:汪宇洋]
圖右 :準住院醫師陳俐融(中間)表示,第一回參加義診感受到「知福惜福、再造福」。[攝影者:汪宇洋]
圖左 :蘇旺裕醫師(左)示範如何復健,教導案主將手搭在牆壁上,用身體的力量慢慢拉筋,洪茂雄藥師在旁協助。[攝影者:林群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