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有則惜福、無則知足

有則惜福、無則知足

E-mail 列印
11月02日(六) 上午八點半在廣福環保站,舉辦八德親子成長班活動,本月主題:知足—克己復禮、知足常樂。回想,今年三月,東非三國遭到伊代颱風肆虐,屋毀橋斷又停電,風災後,滿目瘡痍,和現在的我們相比,應 該要感到幸福與知足。今天約有二十多位志工及五十多位學員前來參加。

「CHEIA洪水」是個女嬰兒的名字,她是在颱風逃難時出生,靠著大家幫忙在樹上出生的,但當時醫院也淹水,只好搭棚露宿,用路邊水煮沸喝了六天。喬安娜是個行動不便的孩子,每天步行二公里去上學,路顛難行仍能行,回到家中後,靠著微弱手電筒的燈光讀書。因為教育可以扭轉貧窮的宿命,各國捐贈文具用品、課本……等,也紛紛響應「讓愛”非”揚」活動,竹筒聚善、愛傳千里。

學員們體驗喝稀釋的豆漿,葉秀如老師說這一桶就是四十四位難民七天的食物。接著播放東非三國風災後的影片,一夕之間,家當全沒了、我的家就在我的腳下,雖然物資匱乏,但他們從慈濟人身上學會自助互助,孩子們從家裡帶些沙土,要重建學校,他們樂天知命的在樹蔭下讀書,隨著光影跟著移動位置,珍惜撿回來的課本及一枝筆,把書曬乾一起共用,筆用到如硬幣大小,仍捨不得丟掉,用塑膠袋當成書包……這些對他們而言,就是日常生活,那換成我們來過呢?

賴玉情老師示範製作惜福筆筒,用鐵罐頭、廣告紙……等製作做成。顏淑津老師帶領大家寫下願望清單並領取東西,在過關時東西不可落地,最後討論「是需要還是想要」,願望愈多,東西也愈多,是不是應該把「想要」的丟掉,而留下「需要」的。善解隊的高永威和女兒平潔捐竹筒要幫助東非三國,並分享說:「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教育孩子去賣場時,告訴她只能買一樣需要的東西,要培養她不要貪心要知足的觀念。」

蔡金腰老師和家長們分享,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因爲戰爭、天災、飢餓、疾病,造成七千萬人流離失所,近幾年敘利亞難民,為生存逃離家園。慈濟在土耳其為敘利亞難民兒童,成立學校。在土耳其難民學校的孩子,在師長啟發下,發揮點滴善念,也讓我們見證到愛的力量!再看到東非的孩子,生活困乏,得到ㄧ枝鉛筆,就高興得雀躍起來,知足的笑容,讓人動容!

電影《天堂的孩子》那對兄妹,雖然家庭貧窮,但懂事善良。即便發現遺失的鞋子,但發現對方的父親是個盲人,就不忍心向對方要回鞋子,生活不富有,但知足善良。還有《一雙鞋子》短片裡面傳達一富一貧的兩個孩子,同樣有一顆愛人助人的心!

雖然很難改變大世界,但可以從「小我」開始做起,期待家長帶著孩子見苦知福,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知足惜福的心!

圖左 :11月2日 上午在廣福環保站,舉辦八德親子成長班活動,全體學員在〈知足〉團康歌曲律動中,揭開課程序幕。[攝影者:楊家亭]
圖右 :善解隊的高永威和女兒平潔捐竹筒要幫助東非三國,並分享說:「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教育孩子去賣場時,告訴她只能買一樣需要的東西,要培養她不要貪心要知足的觀念。」[攝影者:楊家亭]

圖左 :賴玉情老師示範製作惜福筆筒,用鐵罐頭、廣告紙……等製作做成。[攝影者:楊家亭]
圖右 :蔡金腰老師和家長們分享,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因爲戰爭、天災、飢餓、疾病,造成七千萬人流離失所,近幾年敘利亞難民,為生存逃離家園。慈濟在土耳其為敘利亞難民兒童,成立學校。在土耳其難民學校的孩子,在師長啟發下,發揮點滴善念,也讓我們見證到愛的力量![攝影者:楊家亭]
圖左 :顏淑津老師帶領大家寫下願望清單並領取東西,在過關時東西不可落地,最後討論「是需要還是想要」,願望愈多,東西也愈多,是不是應該把「想要」的丟掉,而留下「需要」的。[攝影者:楊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