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3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無悔的慈濟路

E-mail 列印
2019年11月20日,天未亮,人潮即陸續湧向新店靜思堂。工作人員與演繹志工們就定位後立刻各司所職,此起彼落的問候互動聲,劃破寂靜的天空、喚醒沈睡的大地。

今天早上九點至十一點是北區(第四場)上人場 歲末祝福,來自三重、蘆洲、新泰、士林、北投、淡水的志工、榮董、家屬及二百位新受證菩薩,新發意菩薩一早別上佛心師志,未來要跟大家一起同行人間菩薩道,抱持著感恩心等待上人受證,所有人分別進入講經堂、國議廳、福慧廳、感恩堂、小舞臺參與一年一度的盛事。

◎無悔 走出生命的價值

〈開經偈〉梵唄揚起,揭開靈山大法會序幕,眾人合掌虔誠唱誦,全體靜思弟子誠敬恭迎上人進場。

「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慈濟路不好走,覺得方向在哪?為佛教為眾生,現在是萬人挑擔子,大臺北兩萬多人(二萬六千七百一十一位)的委員,這麼多人用心挑起。」上人首先讚歎北區的家人。

當《慈濟大藏經》影片播到三月時,令上人想起二十三年前大陸的青海:二十三年前王端正領隊去青海援助,第一次踏上青海,看到小孩都沒有水洗頭,頭髮結成一團,那年大雪災情嚴重,有一位受災戶把師父寫的慰問信、部份慰問金一直保留到現在,還供奉起來,他說再苦也不想用它,尤其要把信當成傳家寶。

上人問:「看到二十三年前的感恩心還在,大家都法喜充滿,莫忘那一年,此生無後悔,做慈濟讓你一生不後悔,大家有沒有後悔?」

上人以「粽串」比喻慈濟合和互協的力道,以粽串把大家拉在一起,就是靜思法脈勤行道,上人期盼每個地區都好好編串,各功能組都要編這條粽串,跟組員、社區及大家分享,大家都能做到串起來。

「看到各位菩薩走入人間救拔苦難,這是生命的價值,這一生應該都跟師父一樣無悔,人人的心念,『四弘誓願』不能忘,要背在心中,不是背在背後。」上人諄諄教誨……此時,大家心中更堅定、無悔地跟著上人走出生命的價值。

◎如飴 為課輔班的孩子

螢幕上播放「柑之如飴」江柑的影片,全場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

當本尊五十五歲的江柑帶著家人及課輔班的志工老師上臺見證分享,大家專注聆聽。

江柑說:「課輔班的志工有著不同年齡、職業。雖然我不會教書,但我很努力的找老師,每次看到課輔老師下班就匆忙趕過來上課,內心非常感動。」她感恩上人的教導,並感恩慈濟有這塊大福田讓她耕耘。

1990年與慈濟結緣,在訪視中遇見內向瘦弱的小翔(化名),父母相繼往生。為了幫助小翔適應課業與人際關係,江柑請慈青為他課輔。

江柑想「一定也有像小翔一樣的孩子。」於是自2008年開始,她主動提供自宅,為弱勢家庭的孩子創建課輔園地。為了尋找師資,她祈求菩薩:「為了這些孩子,請菩薩讓我找到好的哥哥姐姐來支援。」漸漸的,有愛心、願意付出時間的課輔志工來了。

課輔班成立至今,曾陪伴孩子的課輔志工超過四百位,因感動而受證的志工有七位,接受課輔的小朋友有一百三十三位,江柑一路走來甘之如飴。

◎正向 看到自己的幸福

臺上、臺下法海區,藉由經藏演繹,以問道、死苦、悟道、轉法輪圖騰,呈現「佛陀的一生」故事意涵。

二十九歲的陳薇涵是2015年八仙塵爆的傷者,至今歷經五十幾次的手術,今年首度參加歲末祝福入經藏演繹。

陳薇涵表示,剛接到邀請參加入經藏時,心裡的壓力很大,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為了感恩臺灣志工和到美國德州醫療時,志工不間斷的溫暖陪伴和關懷,陳薇涵終於克服心中的障礙,站上舞臺表達感恩。

媽媽分享從出事到現在,不曾聽到陳薇涵任何的抱怨,而且現在願意拿下口罩。「我要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老天爺認為我能承受比別人多的苦痛,才讓我受這個考驗。 」陳薇涵很正向的說。

為「大愛劇場」穿了十幾年慈濟制服的謝美伊,終於以受證志工身份踏踏實實穿著志工服,更帶著一份使命感。

她說:「從培訓到別上胸花這一刻,我知道找到了人生該走的路。」

在參加培訓前,謝美伊心中有著許多的怨,對很多事總是往負面想。在參與許多志工勤務,走入苦難中,才讓她看到自己的幸福。

謝美伊將靜思語「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掛在門板上,她了解當心寬念純時,人生道路即變開闊。

◎榮董 珍惜上人的因緣

來自士林的林玉華女士,在女婿李光啓志工護持下受證榮董。

女兒胡可人與李光啓長年住美國,為慈濟盡心付出不遺餘力,由慈青至委員。十年前為陪伴在臺北的父母,雙雙回到臺灣盡孝。

喜歡抄寫《無量義經》的林玉華佛緣深厚,在女兒的邀約下,參與天母共修處讀書會,更加了解慈濟慈悲濟世的意涵;爾後聽取《智者大師》、《靜思》、《善護》,感動上人的毅力與勇氣,林玉華讚歎道:「上人能做到如此,真的很了不起。」

為延續往生的先生遺願,林寶玉把握因緣參加培訓。今天受證的她,帶著先生尚未完成的陪訓證,要一起接受上人祝福。

林寶玉的先生在2009年培訓期間不幸罹患胃癌。「水懺那年,十一個月最難熬的日子,讓我深刻體悟到病苦最苦。」她慶幸先生雖然那時生病,但很認真聽〈水懺〉的經文,八識田中已種下善因。

林寶玉工作之餘,在志工的帶引下,學習做環保。她會詢問附近的店家,將服飾外包裝透明塑膠袋回收,持續至今已經七年了。林寶玉也期許能影響周遭的人,因為每個人做一點點,都能成為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的一股力量。

今年七十四歲的王素卿,不畏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的病痛,發好願圓滿人文榮董。

「上人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因為接受治療,沒有辦法承擔吃力的勤務,所以我就發一個好願。」

王素卿於今年七、八、九月,分三個月捐了人文榮董,圓滿心中想做的事。因為治療頭髮掉落,王素卿戴著假髮參加法海演繹,珍惜見上人的因緣。在社區接引菩薩參加人文讀書會,找回流失的會員,分秒不空過增進生命的價值。

慈濟邁向五十四年,為佛教、為眾生,是師徒之間生生世世的約定,更是弟子們對師父的發心立願。

祝福會在不斷的震撼與感動中走到最後,上人帶領大眾點亮心燈,照著前方無悔的慈濟路……

圖左 :〈開經偈〉梵唄揚起,揭開靈山大法會序幕,眾人合掌虔誠唱誦,全體靜思弟子誠敬恭迎上人進場。[攝影者:張元聰]
圖右 :當本尊五十五歲的江柑(中,拿麥克風者)帶著家人及課輔班的志工老師上臺見證分享,大家專注聆聽。[攝影者:張長勝]

圖左 :二十九歲的陳薇涵(中)是2015年八仙塵爆的傷者,至今歷經五十幾次的手術,今年首度參加歲末祝福入經藏演繹。[攝影者:謝明晉]
圖右 :為「大愛劇場」穿了十幾年慈濟制服的謝美伊,終於以受證志工身份踏踏實實穿著志工服,更帶著一份使命感。[攝影者:林秋玉]

圖左 :來自士林的林玉華女士(中),在女兒胡可人(右一)之夫婿李光啓護持下受證榮董。[攝影者:陸晏婕]
圖右 :今年七十四歲的王素卿,不畏癌細胞轉移到腦部的病痛,發好願圓滿人文榮董。[攝影者:許麗珠]

圖左 :為延續往生的先生遺願,林寶玉把握因緣參加培訓。今天受證的她,帶著先生尚未完成的陪訓證,要一起接受上人祝福。[攝影者:彭潔露]
圖右 :慈濟邁向五十四年,為佛教、為眾生,是師徒之間生生世世的約定,更是弟子們對師父的發心立願。[攝影者:謝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