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加速減塑行動 維護海洋生態

加速減塑行動 維護海洋生態

E-mail 列印
馬來西亞半島最東南端的柔佛邊加蘭,是徐佛賜(濟璿)出生的地方,童年時常到海邊等待父親捕魚歸來時,便漫步在潔白柔軟的沙灘上,或撿拾光澤美麗、型態各異的貝殼,依偎在海灘潮浪中;岸上搖曳生姿的椰林,奇異別緻 的海岩,清澈湛藍的海水,形成一幅熱帶的海岸風景畫。

原本樸素寧靜的漁村,隨著時代發展的洪流不斷變異。近年來,邊加蘭大興土木發展全馬最大的石化工業重鎮,吸引各地民工前來就業。同時更提升當地生活水準,消費力增加,也因物資廉價物美,養成民眾喜新厭舊的習慣,無形中垃圾量劇增。然而,大海興風作浪,海洋垃圾隨著海浪衝上沙灘,寶特瓶、塑膠袋、保麗龍不易腐化的垃圾,在邊加蘭綿長的海域隨處可見,進而污染了潔淨的海灘。

◎回母校 分享環境保護的意義

四灣是邊加蘭最大的村鎮,有一所臨海而建的育本華文小學(SJK(C)Yok Poon),校舍後方即是大海,海潮上下波動,像是節拍器,為朗朗讀書聲和著拍子,吹送陣陣的海風。校內彩繪的壁畫,寫上「生斯長斯 吾愛母校」的字句,而課室矮牆也書寫著證嚴法師的靜思語,都是育本校友的精心作品。當地慈濟志工王桂蘭(明治)和徐佛賜的六年小學生涯,就在此校學習充實。

2019年11月10日,和風涼意的上午,王桂蘭和徐佛賜邀約了二十五位哥打丁宜和烏魯地南的慈濟志工,到育本華小分享「環境保護」的重要,並為校內一百六十多名的小學生,上了一堂有趣的環保體驗課。

活動開場,志工帶動破冰遊戲,請小朋友向身旁的三個同學說:「你是一個好人,一看你就知道。」頓時,整個場面熱絡起來,同學們彼此都變成好人了。

「馬來西亞有青山綠水、潔白的海灘,例如氣候涼爽的金馬崙高原、風光明媚的熱浪島,邊加蘭也有著名的海濱迪沙魯……這麼多令人心曠神怡的美麗景點,你們有去過嗎?」志工徐佛賜詢問同學,他們紛紛舉手。

「但是,你們有發現到邊加蘭的海域有許多垃圾,是你們丟的或是海上漂來的?」徐佛賜再問。大馬人每天製造三萬八千一百四十二噸垃圾,每七天就可以堆積成國油雙峰塔的高度。也因人類過度消耗資源,垃圾量不斷上升,卻沒得到妥善的處理,而污染了環境。

志工透過各地的災害影片提醒同學,地球正在遭受垃圾的侵害。「請問你們願意成為環保小尖兵,一起來維護河川海洋的生態嗎?」同學們異口同聲表達願意。學生陳星螢從影像中了解,因為人類大量製造垃圾,造成許多災難,所以她要減少消費,力行環保。

於是,志工特別安排體驗「海洋垃圾」和「搶救紅溪河」二項遊戲,讓同學們親身去感受,垃圾造成人類生活和海洋生物的危害。

◎垃圾湯 海洋生物的可怕殺手

「2008年英國獨立報的報導,在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上,美國的海洋學家摩爾發現了『兩鍋垃圾湯』,估計總面積已有美國土地的兩倍大。海底洋流漩渦,將大量的垃圾雜物,聚集成漂流的垃圾湯,從美國加州外海約五百公里處開始沿北太平洋一路延伸接近日本……」活動中播放的《太平洋垃圾漩渦》影片,小朋友聚精會神地注視螢幕上,海洋中大約有一億噸垃圾在海面上飄流。

徐佛賜說明,鯨魚大口吞,就把塑料吞下肚,從海龜鼻子拔出來的塑膠吸管,圈住海豹頸項的塑膠環,海鳥把塑料當美食,一個個地吃下肚,最後卻消化不良死亡了,很多海洋生物因此都受害了。塑膠袋一旦漂流到大海,卻成為海洋生物最可怕的殺手。

「海洋垃圾」體驗遊戲,四位志工拉起一條魚網,網下吊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志工王桂蘭請學生們在魚網下學習海洋生物,在大海中穿梭游走五分鐘,體會被海洋垃圾侵襲的感覺,小朋友們都有深刻的感受。

「我感覺很混亂,因為那些垃圾都集中在一起,我都看不到,而且鋁罐敲到我的頭很痛;我發現有很多吸管、寶特瓶的蓋、塑料袋的垃圾。」學生林愷豐在魚網下體會五分鐘,感覺很辛苦,可以感受到這些魚在海裡是怎樣過的。他表示今後看到垃圾就要拾起來,不要扔到海洋裡,才不會讓海洋生物都受傷害。

學生陳佳慧難過地分享:「我很傷心,因為人類一直把垃圾丟進海洋裡面,導致海裡的生物死亡。」她呼籲不要把垃圾丟進海裡,還要告訴家人朋友做環保的好處,要學會資源回收,才不讓海中生物大受其害。以後,她要自備環保袋、便當盒、湯匙叉子等餐具,去打包食物或用餐。

四年級的同學黃德倫,在「海」裡五分鐘感覺不好受,而且發覺垃圾很臭,又容易受傷,他很不喜歡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因此,他會和家人講海洋裡有幾萬個垃圾,不要再扔垃圾了,也不要使用保麗龍、塑膠袋,並邀朋友一起幫忙撿拾地上的垃圾,共同維護環境的清潔。

◎塑膠袋 究竟您一天用多少個

印尼紅溪河,以前在首都雅加達境內是一條寬闊的河流。然而,居住在河邊的貧民,因為環保意識薄弱,把使用後的垃圾都扔進河裡。因此,整條河都佈滿了垃圾,人幾乎可以在上面行走,為此,素有「黑色心臟」之稱。

吳昭億同學在玩「搶救紅溪河」遊戲時,發覺整條河很肮髒,多數是塑料垃圾,他就和朋友同心協力用盡各種方法,把垃圾清理出來,再做分類。之後,他感覺很開心。這個遊戲讓他學會保護環境的重要,不要再製造垃圾,也要減少使用有毒的物品,如塑料袋、免洗筷等。

「我們不要亂丟垃圾,也不要用保麗龍、塑膠袋,因為會危害我們的健康,會讓環境受污染,更會使水中動物死亡。」學生林詩羽分享。從「搶救紅溪河」活動中學會分類,也知道怎樣保護環境了。她會以身作則,使用自己的飯盒和水瓶,並把使用後的物品,拿去循環回收。

四位志工在活動中,使用紙盤、竹筷、塑膠袋、保麗龍做成道具服裝佩戴,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環保話劇「四大毒王」,讓學生了解這些一次性免洗餐具的毒害,不止會影響身體健康,也會破壞環境生態,危及海洋動物。其中飾演塑膠袋的男眾志工,更反串因長期使用塑膠袋裝熱食,而行為變成女性化。引發小朋友的省思,究竟您一天接觸了多少樣塑膠製品,使用多少個塑膠袋!

育本華小吳瑞銀校長,非常感恩志工帶來豐富的環保資訊和體驗遊戲,又教導如何資源回收與分類的方法,讓學生獲益不淺。她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努力去實踐環保,讓這個地球得以長存,生活過得更美好。

海洋可以沒有人類,但人類卻不能沒有海洋,保護海洋絕不是口號。用摩爾的話說,對於海洋垃圾「每個人都有責任,誰都難逃其咎」。不小心遺落路邊的一個塑料瓶、從超市帶回來的塑料袋,它們可能都會無聲無息地潛入了河川大海,繼續成為海中生物的「沉默殺手」。

圖左 :海洋垃圾隨著海浪衝上沙灘,王桂蘭(右)和志工到四灣海邊撿拾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攝影者:葉素晶]
圖右 :志工徐佛賜與學生分享邊加蘭海灘已遭受垃圾污染的狀況。[攝影者:王觀鳳]

圖左 :慈濟志工王桂蘭回到育本母校,向學生倡導保護環境的意義。[攝影者:莊麗晶]
圖右 :志工們拉起魚網,讓學生體會在海洋垃圾漩渦生活的感受。【攝影:湯禮康】[攝影者:莊麗晶]

圖左 :學生陳佳慧(前左-穿深青衣服者)、林愷豐(後二-穿淺綠色制服者)、黃德倫(右一-穿童子軍制服者)等在海洋垃圾漩渦體驗後,特別有感受。[攝影者:莊麗晶]
圖右 :學生們同心協力用盡各種方法,把紅溪河裡的垃圾清理出來,然後做分類。【攝影:湯禮康】[攝影者:莊麗晶]

圖左 :學生吳昭億從活動中學會保護環境,不要再製造垃圾,也要減少使用有毒的物品。[攝影者:葉素晶]
圖右 :志工通過看板,向學生解說環保的意義。【攝影:湯禮康】[攝影者:莊麗晶]
圖左 :四位志工利用紙盤、竹筷、塑膠袋、保麗龍做成道具服裝佩戴,呈現環保話劇“四大毒王”,讓學生了解這些免洗餐具的毒害。【攝影:湯禮康】[攝影者:莊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