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助學生發揮創意 寶特瓶變身

助學生發揮創意 寶特瓶變身

E-mail 列印
天氣炎熱,出門在外,如果你忘了帶水,而買了一瓶飲料解渴消暑,喝完的空寶特瓶,是隨手一扔投入垃圾桶?稍微清洗一下,輕輕壓扁,資源回收?或是可以創意改造?

慈濟馬六甲分會佛堂裡,一張張長桌上擺著琳瑯滿目 的豬豬撲滿、可愛兔子、承載夢想的飛機……各種創意吊飾和擺設、花器、文具或餐具收納盒等。定睛一看,原來每件手工作品的主要材料為寶特瓶,剪剪切切,粘粘貼貼,加上一些其他回收材料,拼湊之下,即是一件獨一無二的物品。

◎減少使用 落實生活環保

2019年10月20日,慈濟獎助學金頒發典禮,突破以往較靜態的節目流程,改以環保為主題,用趣味競賽方式帶動學生發揮創意。競賽設計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善用寶特瓶等資源,在三十分鐘內,製作出一件環保創意生活用品,希望灌輸他們環保意識,在生活中學習以行動來珍惜資源、延長物命。

現場上組員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拋出建議;或有使用手機上網搜尋找靈感;也有各持己見,相爭不下的小學生,在隊輔媽媽巧妙引導下,以猜拳迎刃而解。不論是否得獎,將普通的寶特瓶大變身,成為創意又實用的生活用品,每個人都很滿意。

從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接受慈濟獎助學金,參加過很多場頒發典禮的中四生小莉(化名)覺得今年的節目安排很新鮮。從一進入會場報到,原本掛在胸前的識別掛牌改為用塑膠袋製成的襟花,而且沒有冗長的靜態課程,而是動手製作,親身體驗。

小莉和姊姊小晶(化名)同一組製作餐具收納盒,大家把幾個切開的寶特瓶組合起來,貼上心、花、月亮等裝飾。雖然作品沒有獲獎,但她們對自己的作品相當滿意,很有成就感,也讚歎其他組別的創意。

姊妹倆參與慈濟環保志工服務約三年,對環保有一定的概念,在家裡有做資源回收,外出也帶環保餐具,只是從來沒想過要善用環保回收資源製成生活用品。

從影片和分享中,小莉眼見馬六甲雙溪烏浪垃圾山已面臨不敷使用之危機。在環保點做回收時,她也常看到回收量頗大,因此自我警惕要做好分類,把可回收物品送到環保點,不增加地球的負擔;可以使用的包包或半新的衣服,也不輕易丟棄,減低購買欲。小晶也分享,減少購買飲料,平常隨身帶水瓶,是更環保的生活習慣。

姊妹倆也曾因天氣乾旱而經歷制水窘境,造成生活上諸多不便,她們異口同聲要好好珍惜地球資源。小莉期待夥伴們透過這次的活動,有所醒覺,一起做環保。「唯有越多人一起來做,才能做得更好、更成功。」

◎發揮巧思 賦予第二生命

中二生勇志(化名)看到螢幕上播放用寶特瓶製成的手機充電支架,覺得很不可思議,回家後要嘗試製作一個來使用;而用兩個切開的寶特瓶尾端組合成蘋果形狀的盒子,再用彩色玻璃紙和碎布裝飾就可以完成一個禮盒,簡單又別緻。

勇志沒想到每個人平均一天製造大約零點八到二點二公斤垃圾,他自我反省,平常喝了飲料,偶爾也因嫌麻煩就直接丟棄。現在知道垃圾量龐大,他決定改變習慣,要盡量回收資源,或善用資源製作一些實用的生活用品。

2017年就開始接受慈濟獎助學金的康康(化名),平常也在環保站服務,常會看到很多寶特瓶,但是從沒將它製作用品。今天課程,小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充滿童趣的小豬撲滿,他大為讚歎,自己也靈感湧現,把瓶子穿幾個洞,就能當作澆花器,或做成燈籠吊飾。「這是一個起跑點,讓大家一起來學習怎麼做環保,保護地球。」

◎需要才買 卸除地球負荷

「地球生病了,大家該如何拯救呢?那就要做到環保5R。」聽到司儀這番話之後,前來領獎助學金的中學生莎拉(化名)回答說:「我會使用不銹鋼做的吸水管,這樣重覆使用,也能減少地球的負擔。」莎拉很流暢地道出環保5R其中一項reuse(重覆使用)的方針。

環保對她來說已不陌生,因為她和妹妹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在分類時,她常看到有很多華麗的衣裳被丟棄而感到痛心,所以很堅定——需要才買。莎拉為響應減塑行動,她想用寶特瓶製成鉛筆筒送給弟妹使用,既可以減輕家庭開銷又富有意義,而使用環保資源製成裝飾品和花器,除了點綴家居,也賦予寶特瓶第二次生命。

妹妹烏莉(化名)也分享將舊衣物製成環保袋和鉛筆袋,在桌上鋪一層舊報紙以維護桌面清潔等一些環保小撇步。「如果不快速進行環保,大家將面臨空氣和水源污染、環境髒亂的局面。屆時,人們的健康將受到極大的威脅。」人人肩負環保的責任,愛大地的母親,才能減緩氣候極端的變化,同時降低災難發生。

◎灌輸環保 資源不當垃圾

受邀來為環保創意比賽評審的督學、校長、老師們對學生們的創意作品嘖嘖稱奇,讚歎連連。

育華小學副校長蕭玉蘭對回收資源製成的生活用品頗感興趣,尤其鍾情於一個筷子收納袋。「看起來真的很實用,環保資源人人家裡都有,而且這些生活用品都是平常需要用到的。」

她分享身上背的一個以回收食品錫箔包裝袋編織成的水瓶提袋禮物,一直用到現在,覺得很好用。蕭副校長認為,透過這樣的活動,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讓小朋友知道哪些資源可以回收利用,就減少垃圾。

今天的這堂課,讓學子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能做些什麼來改善環境?
馬六甲土埋場已不敷使用,而其中最多的是超過五百年才能分解的塑料垃圾,已經成為環境的隱憂。資源回收固然是環保一環,但唯有從源頭減量才是解方。

圖左 :除了各種創意吊飾和擺設、花器、文具或餐具收納盒等,當天所有得獎獎杯也是志工事前利用寶特瓶製作而成。[攝影者:錢福權]
圖右 :小莉(化名)和小晶(化名)參與慈濟環保志工服務約三年,對環保頗有概念,但從來不曾利用環保資源製成生活用品,所以覺得今年的節目安排很有新鮮感。[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從影片中看到土埋場龐大的垃圾量,勇志(化名)決定改變習慣,盡量回收資源,或加以善用來製作一些實用的生活用品。[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莎拉(化名)和妹妹烏莉(化名)對環保並不陌生,因為她倆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環保創意比賽評審們對學生的創意作品嘖嘖稱奇,讚歎連連。前右一為育華小學副校長蕭玉蘭。[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一個寶特瓶可以創造多大的創意?希望透過今天的活動,讓學子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環境的關係,進而提升環保意識,並自我反思。[攝影者:李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