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粒粒米香 道盡修行者的心靈風光

粒粒米香 道盡修行者的心靈風光

E-mail 列印
許多人都曾在救災現場,食用過慈濟的「香積飯」,卻可能不知道研發者是一位出身農家、只會務農不會煮飯的出家師父。靜思精舍德晗師父說:「我從來不知道這是我來修行的功課。」

11月30日,社區歲末祝福前夕, 來自北區各地志工五百二十人,匯聚三重園區靜思堂,參與「2019北區靜思人文團隊精神研習」共修。靜思精舍德晗師父分享研發香積飯等食品到獲得ISO22000認證,一路走來的點滴;德慶師父分享研發菌種的用心與體會。

花蓮靜思精舍常住眾,以農禪生活自立耕生,卻心繫苦難人間,走著一條難行之路,其所研發創新的食品與用品,背後投入的善念與愛,無不都是在藉物說法。

◎「憨牛」的拼勁 願力堅定

出身農家的德晗師父,因上人為了災民及救災現場需要,希望研發出泡冷水或熱水就可以即時食用的米飯,他接下重任。「我沒有專業、沒有學歷,就是憑著一股憨力和傻勁,不斷的摸索。」德晗師父說自己是用「憨牛」的拼勁一步步完成目標。

剛開始研發時,德晗師父用電鍋洗米煮飯,因抓不到米、水的比例,不管焦的、還是沒煮熟的,都惜福的成了精舍師父們的正餐,德晗師父常對著洗米的鍋子說話:我要怎麼把你們變成沖泡就可以吃的米飯呢?

歷經多次反覆的失敗,德晗師父終於在2006年8月成功做出了乾燥飯,由上人取名「香積飯」。手工作的香積飯,若要量產,得運用機器生產,在大型機器進廠後,遭遇到許多的困難,不斷嘗試與修正,直至2008年歲末,香積飯正式上架。

埋頭研發、生產,卻沒想到社區沒有人知道,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負面聲音迎面而來,德晗師父概括承受。

「儘管站在原地,還是要繼續向前走。」為了香積飯,德晗師父說自己很勇敢的和兩位常住師父,拉著三個裝滿香積飯的皮箱,走入全臺灣各社區,為志工解說香積飯的沖泡方式及創意香積飯料理。竭盡己力,完成任務。

德晗師父笑說:「好像臉上就寫著:我是香積飯。」引起現場學員一陣笑聲,卻也道盡德晗師父拼盡全力的一股傻勁。「當因緣來到前面,就要把握當下,做該做的事。」這一粒粒充滿德晗師父的道心、願力與生命之力的香積飯,終於在日後登上救災的食品行列。

◎法華菌寶寶 歡喜中茁壯

2014年協力工廠啟用,因為誠正的生產方式,取得GHP認證,成為臺灣認證的優良廠商。年底的食安風暴,我們的工廠亦安然度過。但是2016年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德晗師父面臨到人生中的一大考驗。

因為當初搬遷到協力工廠時,有些文件誤漏,沒有齊全而被視為違規,對於一位恪守佛教儀軌的出家師父來說,「違規」兩字簡直晴天霹靂。

在無路可走之下,幸而貴人相助,決定再備文件向ISO國際認證邁進。德晗師父說:「當時就好像從地獄中,被救拔起來。」有了方向,經過專業人士的協助,德晗師父一步、一步地拚盡生命之力,終於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於2017年3月通過ISO22000認證,取得HACCP的證書。

雖然每次考驗如同堅石擋住前進的腳步,德晗師父的願力,卻成就了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務。

為了大家的健康,德晗師父開始學習培養菌種,做起「科技農夫」,要讓大家有吃得起的健康。在培養室裡想讓菌寶寶長得好,德晗師父說首先自己要培養歡喜心,所以每天以微笑讚賞這些菌寶寶。

德慶師父也在一旁笑著解釋,這些菌寶寶一天的二十四小時,都在聽上人的開示,是「法華菌寶寶」。德慶師父說菌草也是一種生命,在恆溫培養室裡,日日聞法,茁壯成長。精舍師父以純淨天然、友善大地的心,辛苦研發產品,為了顧好大家的健康,德晗與德慶兩位師父實踐這樣的理念,深耕靜思淨斯。

◎有形的營養 無形的是正能量

課堂上有歡笑,也有感動的淚水。學員專注聆聽、勤作筆記,要將精舍常住師父製作食品背後所投入的善念與愛,烙印在心,再真誠分享給大眾。

來自桃園區的學員林麗娟說:「原來師父在做每一樣食品都是這麼用心。」對於靜思的產品,林麗娟都只停留在「使用」,今日聽到德晗師父分享,她感動地說:「師父花費心血辛苦研發,不只是食品,而是有溫情。有形的是營養,無形的是裡面的溫度和誠意,以及對所有眾生的供養。」

德晗師父因為上人的一句話而發好心、好願,學員謝宜珊體會到:「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

謝宜珊說:「我常覺得自己的善念好微小短暫,缺少堅持下去的願力。上人因為一攤血而發心在花蓮建設醫院,因此匯聚很多菩薩的力量,成就大事業。」她希望自己能把握因緣之外,用精進心、勇猛心持續下去,菩薩道才能走得更長、更寬闊。

「用結好緣、面帶微笑、莊嚴的聲色來推廣靜思文物。」學員張秀敏微笑地說,在新泰靜思堂承擔文物時,她會與客人解說各種產品的特性,還會將自己食用後改善身體不適的經驗分享,用誠正信實的方式推廣真正好的產品。這也是靜思精舍師父們在研發產品時,心心念念要呈現的心意。

協力工廠是心靈故鄉的經濟來源,時時刻刻想到要為慈濟家人回來心靈故鄉可以提供所有需求,這分心意無所求,只有憨力與傻勁,只有不放棄與堅持的信願。

德晗師父面對重重困難,研發產品從無到有,讓嚴肅的德晗師父有笑容了,課堂上的幽默言語,讓過去所面對的困難好像輕盈如羽,也對所有参與的研發團隊心存感恩。

圖左 :「我沒有專業、沒有學歷,就是憑著一股憨力和傻勁,不斷的摸索。」德晗師父說自己是用「憨牛」的拼勁一步步完成目標。[攝影者:蘇峻民]
圖右 :課堂上德晗師父的幽默言語,引起現場學員一陣笑聲。[攝影者:蘇峻民]

圖左 :林麗娟(中)體會到師父辛苦研發的不只是食品,有形的是營養,無形的是裡面的溫度和誠意,以及對所有眾生的供養。[攝影者:蘇峻民]
圖右 :德晗(右)、德慶(左)二位師父,分享「科技農夫」培養菌種的研發過程。[攝影者:蘇峻民]

圖左 :德慶師父解說菌草也是一種生命,在恆溫培養室裡,日日聞法,茁壯成長。[攝影者:蘇峻民]
圖右 :學員專注聆聽、勤作筆記,要將精舍常住師父製作食品背後所投入的善念與愛,真誠分享給大眾。[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德晗師父因為上人的一句話而發好心、好願,學員謝宜珊體會到:「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11月30日,來自北區各地志工五百二十人,匯聚三重園區靜思堂,聆聽德晗師父以「深耕靜思淨斯」為題,分享一路走來的心靈風光。[攝影者:蘇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