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山不轉人轉 人不轉心轉

山不轉人轉 人不轉心轉

E-mail 列印
國旗飄揚,寮國國歌在發放現場響起。2019年12月2日適逢是寮國國慶日,全體受災村民在發放現場唱國歌,慈濟志工更放下手上的工作,恭敬起立。

「快點,快點,你們那邊開一條動線。」
「來,你們這裡要先圍 起來。」「你先拿著牌子,我到前面看看。」
在現場引導慈濟志工和村民調整動線和分配工作,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張柏林被炎熱的太陽曬得一臉黝黑,但他的動作和反應卻是非常敏銳和快速。「今天最大的挑戰是每一個小時就有一場發放,八點、九點、十點、十一點共四場。我們要同時進行資料確認、系統報到 ,如果有一組出現問題, 就會影響很大。這次的發放, 看到師兄、師姊在溝通方面都表現很棒,彼此互相感恩和善解。」

11月30日和12月1日一連兩天,慈濟志工共分成A、B兩組在四個場地進行發放。為了順利圓滿今天的發放,兩組功能組志工結合成一組。為了達成更好的合作,各功能組在發放結束後,在晚上召開共識會議。張柏林是動線組小組長,在昨晚和團隊互相切磋,吸收更好的建議。

「來的時候是看到志工是以合作為基礎,分工為座線,橫跟重的部分,大家都配合很好。大家都可以互相互補,展現慈濟合和互協的精神。」負責領隊的臺灣慈濟志工許學智,在現場四處觀察志工服務的狀況,在必要時給予志工們更好的建議或調整。

隨著大團從馬來西亞來到寮國,林俊彥是慈少出身,寮國是他續緬甸賑災發放後的第二個國際賑災,這次的發放加強了他的經驗。「我在出發前就已經生病,一直咳嗽還有喉嚨痛,但我覺得機會難得,來到了就要付出。」林俊彥在現場承擔系統掃描作業,在過程中被受災村民感動。「原本是來撒愛,但最後是他們撒愛給我們。」 林俊彥靦腆道出內心的感觸。

分發物資給受災村民時,陳銘樺一直臉帶微笑。再加上和受災村民的溝通有鬧出語言上的笑話,她常發出開朗的笑聲。陳銘樺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我們來自不同國家,都很不了解彼此,但大組長有交代我們要互相配合,所以大家都在過程中互相包容。」

「他們這邊的村民非常熱忱,你叫他怎麼做,他就跟著怎麼做。雖然我們語言不通,可是用手勢來比一比的話都可以溝通。」把一包包的白糖傳遞放在桌上,臺灣慈濟志工林添登帶著村民發放白糖,但現場卻沒有任何聲音,一句話都沒有說。原來他和村民之間因為有愛而沒有隔閡,只是一個小小的手勢,彼此就可以互相明白要表達的意思。

「你的身體再低一點,比較容易把沙子拿起來。」幾位志工隨手拿了一片鋅片,一起把地上的泥沙搬到沒有人的地方。「這邊有一個小山丘,因為民眾會從這裡經過,坐在這裡,所以為了不讓他們感覺不舒服,我們就做這個小小的動作。這個是山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不會有障礙的。」負責互動組的臺灣慈濟志工游美雲,為了讓受災村民出入方便,她和幾位志工合力剷平地上一堆泥沙。

受災村民人數太多,發放現場並沒有足夠的椅子,志工想出妙法,用裝物資的回收袋子和箱子鋪在地上,讓受災村民席地而坐。當風徐徐吹來時,這些輕盈的袋子就會隨風亂飛。在現場協助的臺灣慈濟志工葉秀蘭一看情況不妙,不厭其煩地趕快蹲在地上再把它們放平。「我們要歡喜迎接鄉親,等下進來可以坐,安心等待。」

「他有一公頃的田地,會獲得慈濟贈送六十公斤的稻種,若一切順利,明年四月就會有收成了!」受災村民古葉(KHOY)很高興慈濟的援助,在離開發放現場時還合掌祝福志工。協助翻譯的本地居民說,古葉平時以耕種咖啡和稻米為生,他很高興慈濟幫助他。

在志工們的合心協力下,12月2日,慈濟在寮國占巴薩瓦杜米阿寺廟舉辦的四場大型水患發放,在將近下午兩點圓滿結束,共有八個村莊 二千五百三十五戶受災村民受惠。

圖左 :負責領隊的慈濟志工許學智在現場四處觀察,並給予更好的建議。[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受災村民古葉獲得慈濟贈送六十公斤的稻種,若一切順利,明年四月就會有收成了![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受災村民太多,現場不夠椅子,志工用裝物資的回收袋子和箱子鋪在地上。[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慈濟志工張柏林在現場引導慈濟志工和村民調整動線和分配工作。[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慈濟志工張柏林在現場協調動線。[攝影者:呂嘉嘉]
圖右 :慈濟志工張柏林和志工溝通更好的共識。[攝影者:呂嘉嘉]
圖左 :發放組志工在現場共識默契。(拍攝者:鍾宛吟)[攝影者:呂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