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半日法髓精進 靜思法喜

半日法髓精進 靜思法喜

E-mail 列印
慈濟臺北第三聯區(士林、北投、淡水)慈誠委員精進日,12月1日在人文志業中心福慧廳舉行,首先播放的證嚴上人開示影片,就已讓全場參與人員感到震撼及感動。

◎讓臺灣看見慈濟

上人他老人家帶著沙啞的聲音 說,每天很努力地繞著精舍走,為了歲末祝福,拉著生命行腳,就是要給弟子最大祝福;點滴隨身,常打一、兩個小時,上人雖然身體虛弱,但仍堅定地呼籲:「不要放棄一秒鐘,做到最後一口氣!」

上人還沈重地說,眼界愈開,看到的苦難眾生愈多,他自我期許要更努力,也希望人人都能好好展開慈善;你我走在一起、互相結緣,把握這一生,做到最後一口氣;志工要互相關懷,如同粽串將愛的能量匯聚在一起,一直傳下去,進入社區、祥和社會。上人的開示,讓志工們聽了,不捨地頻頻拭淚。

上人的法語,有的像和風細雨,溫潤人心;有的像暮鼓晨鐘,發人深醒;有的像閃電迅雷,防非止悪,許多人都曾因上人的一句話,改變了一生。將上人智慧法語編輯成《靜思語》的洪靜原,應邀分享「靜思語--靜思法髓」。

她說《證嚴法師靜思語》正式發行至今已三十週年,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銷售超過八百多萬本。衍生出精思語教學、靜思手語、精思花道、精思漫畫、精思茶道,進入學校、社區、監獄等許多地方,影響無數人。

將靜思語和歷史重大事件結合,以「行願半世紀、尋根溯點滴」,闡明上人所說的--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如1969年精舍落成,四大志業成為慈濟發展方向,到2019年熱帶氣旋襲擊非洲三國,上人慈示用教育翻轉非洲,以感恩、尊重、愛面對各種受災災民,慈濟永不缺席。靜原說這就是,「讓臺灣看見慈濟,讓全球看見臺灣。」

為各種事討論或爭執時,靜原提醒大家:「發脾氣前,先想想師父。」把上人時時放在心裡,做任何事想想他老人家,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她還語重心長的引述上人的話:「希望我永遠都在,在人人的心裡。」這讓人聯想到〈法華經˙囑累品〉,佛陀最後殷殷囑咐,而深自惕勵,要珍惜追隨上人腳步的分秒時光。

◎靜思語如善種子

兩位活潑年輕女孩,一位是楊雯婷,一位是绰號「阿板」的凌宛琪,兩人以「靜思語零距離」為主題分享。阿板感性地領悟到上人打點滴,就算針都很難打進去,也要打很久,而「靜思語」如同法髓,不管多難打,也要打進每個人的心中。

她們兩人帶著錄影機走訪慈濟大學、中學、小學,大愛台及靜思精舍,只見處處都有靜思語,人人都能琅琅上口。

最感人的是,就連慈院的清潔阿姨,隨口也能說出受用的靜思語,有位就說:「好話多說,不談是非。」另一位就說:「計較少一點、付出多一點。」她們笑瞇瞇地將靜思語放在心中,落實在生活中,把辛苦工作當作是幸福的付出。

阿板以自身經驗分享靜思語很有力量,一句句如同善種子種在心中,機緣到了,就會跳出來幫助自己;雯婷在唸研究所時,遇到困境睡不著、起不來,老師很有智慧的跟她說:「是日子過妳,還是妳過日子?」雯婷想到上人說的:「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這才走出低潮完成學業,成為能付出的人。

在聽完精彩的分享後,志工林富美也是大愛媽媽,她說:「進入校園,可以廣結善緣。碰到困境,都靠靜思語解決。如: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皆是空過因緣。」這對她和家人的影響最深,也提醒自己要把握精進、勤耕福田。

今年剛受證的慈濟委員楊琇婷,在國小四年級時,父母加入慈濟。她在國中時是慈青,進入慈濟護專就讀,靜原就是她的導師。今天很高興能看到老師,也很高興地想告訴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

楊爸爸則滿面笑容的說:「有傳承、有期望、有福報。」

半日精進活動,共約七百多位志工齊聚。北投二志工分享的「行經(做慈濟)」的真實記錄,頻獲如雷掌聲,而講師們生動緊湊的分享,更是讓參與者如醍醐灌頂,法喜賦歸。

圖左 :12月1日的半日精進研習,有七百多位志工齊聚人文志業中心,參與靜思法髓饗宴。[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一位是楊雯婷,一位自稱「阿板」的凌宛琪,兩人用幽默輕鬆又不失莊嚴的話語,說《靜思語》。[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講師洪靜原分享,《證嚴法師靜思語》正式發行至今已三十週年,翻譯成二十二種語言,銷售超過八百多萬本。[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證嚴上人的開示,讓志工們聽了,不捨地頻頻拭淚。[攝影者:魏國林]

圖左 :今年剛受證的慈濟委員楊琇婷,在國小四年級時,父母加入慈濟。她在國中時是慈青,進入慈濟護專就讀,靜原就是她的導師。今天很高興能看到老師,也很高興地想告訴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攝影者:魏國林]
圖右 :在聽完精彩的分享後,志工林富美說,身為大愛媽媽進入校園,可以廣結善緣。自己碰到困境,都靠靜思語解決。[攝影者:魏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