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科大教育營 分享代間教育篇章

慈科大教育營 分享代間教育篇章

E-mail 列印
「你有禮貌嗎?這樣和你老爸說話。」;「你這樣有禮貌嗎,沒有經過我的同意,這樣擅進我的房間……」舞臺上,正如火如荼上演親子間的激烈衝突。

2019年12月6日,在花蓮慈濟科技大學(慈科大)智耕樓地下一 樓的演藝廳裡,2019慈濟人文教育國際研習營開營之後,在今天「代間教育」座談分享前,慈濟科技大學學生正演繹著慈濟志工,也是慈科大慈誠爸爸林朝富與孩子間的真實故事。

◎代間教育

「三十年前,學校成立慈懿會,上人實在是走在時代尖端。在教育裡,如果沒有這一群無私奉獻的爸爸媽媽進入校園為我們關懷陪伴,我們怎能有這麼多一篇一篇感人的故事呢?」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副教授林曉君為接下來的課程引言。

林曉君接著以慈科大人文處主任所著的《青銀之間——慈懿代間教育的故事》一書中作者序的標題——慈懿爸媽的人生教科書向大家提起,這一教科書的篇章是慈誠懿德爸爸媽媽用生命、淚水和汗水所寫出的感人故事,化成文字呈現在大家眼前。「現在我們邀請她們三位,一一來為我們現身說法。」

在舞臺上,一張長桌後,林曉君副教授介紹三位慈誠懿德代表林朝富、林智慧及潘廖葉,開啟今天的座談,分享他們在慈誠懿德會路上的經歷。

「麗華主任所引出的文獻也談到,代間教育的定義。在國際間非常重視跨世代融合的議題,所以上人是非常睿智,而且具有國際化思維。」林曉君再次提及在國際上已普遍受重視的代間教育,而在慈濟全人教育裡,要融合世代,就要透過代間教育理念與方案的設計;而這方案在慈濟教育志業上,就是慈誠懿德會。

◎學做父母

慈濟志工林朝富分享自己依循著父母教導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殊不知不同時代,親子相處及教育方式已然有所變化與演進。

如同座談分享前的舞臺短劇,從打罵方式的教育,讓他與孩子間有了強烈的隔閡;甚至為了彰顯父威,林朝富嚴懲孩子,為了讓其屈服求饒,不惜施以重打。未料孩子卻倔強不服,於是被林朝富趕出家門。

「漏氣求進步。」林朝富道出自己也從未贏過,孩子離家,家裡氣氛也不好,全家人找孩子,擔心孩子。得幸孩子在太太林如金的一封信勸誡返家,而未釀成憾事。他更在太太的鼓勵下加入慈濟。「更因為慈懿會都是單親,只有媽媽沒有爸爸,我就參加慈懿會做慈誠爸爸,學會了如何教育孩子與孩子相處。」

多年來,林朝富不僅改變了自己的親子關係,也因為自己付出關懷與陪伴,幫助了無數的學生。他更與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一個慈懿會孩子,家庭原已經破碎,因為懿德會的細心、用心觀察,繼而陪伴、關懷與協助,讓這個家庭得以有了修復的機會,家庭終能破鏡重圓。

◎為母則強

「一花一葉一如來……」林曉君接著介紹下一位分享者潘廖葉,以誠以德來影響自己的孩子與慈懿會的學生們。

當初為了做懿德媽媽,潘廖業非常緊張,相對也就非常小心。「那時候都是用寫信與孩子們往來、互動,無論是他們個人或家庭,都是關心聊天的話題。」一路走來,她滿滿心得,和孩子溝通要以輕鬆的方式、給予溫暖,以聊出更多心裡的話。

當時接到學校老師通知,有一學生總是肚子痛也因此無法再繼續學業,想辦休學。在與孩子及其家庭充分溝通後,了解孩子是因為心理因素造成身體不舒服,經輔導與陪伴之後,孩子順利畢業了,而家長也成為慈濟會員進而受證為慈濟委員。

還有家住臺北的一個慈懿會孩子,媽媽總是抱怨她與之「沒話講」。潘廖葉以自己人生故事與孩子分享,鼓勵她嘴要甜,凡事一定要懂得溝通。孩子也將自己的心結與她分享,原來自小,媽媽要帶她們回娘家時,總是交代不可亂說話,這樣的叮嚀讓她不再與媽媽親近,關係因而疏遠。

印象最深刻是住在屏東的一個孩子,父親是建築工。一天孩子告知父親工作意外往生,潘廖葉二話不說連夜陪伴孩子。千辛萬苦找到孩子父親大體,從小膽小的潘廖葉獨自在殯儀館為他助念,讓孩子回家處理相關事宜。

「隔天,我在回臺北路上,心想我何來的勇氣,竟然獨自在那個場景,為他助念。」潘廖葉心有所得,因為為母則強,潘廖葉知道,當下自己是孩子的依靠。

◎不過生日

「為什麼父母那麼愛生氣?對孩子要求都那麼嚴格?」歲月匆匆已經三十年,從第一屆慈懿會就承擔懿德媽媽的林智慧,如今已頭髮泛白,已屆八十,自稱是懿德奶奶了 。

林智慧也分享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教導她們一定要尊重長輩,懂得與人打招呼,特別注重禮貌與孝順,這些也影響她要求孩子要以此為圭臬。

和同臺分享的懿德媽媽潘廖葉一樣,都有一個受寵的兒子;也與林朝富爸爸一樣,有個脾氣倔強的孩子。林智慧自稱,沒有修養,自己是個嚴母,對兒子也要求嚴厲,如果他忽略了與人打招呼,就一定要跪算盤。

現在年輕人總喜歡過生日,林智慧告訴大家,「因為母親生我們,那是母難日,我們要感恩她們,所以我只請大家給予祝福就好。」她和大家分享,自己從來不做生日。「各位孩子,有空要寫個line回去給爸爸媽媽。」林智慧提醒在座的年輕學子們,無論身在何處,定要記得向父母報平安,做個讓父母安心的孩子。

◎學習經驗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駱彥菱,雖然父母是慈濟委員,但是因為中學就在澳洲求學,畢業後又在新加坡上班,她從未接觸過慈濟活動,這次陪弟弟前來,除了希望他能夠學習慈濟人文,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科系,將來到慈濟科技大學就學。

「一到慈濟科技大學就感覺很寧靜,這裡環境也很好,覺得這裡的師長,師姑師伯和學生都很和善,感覺溫暖,我很喜歡。」駱彥菱也想在這幾天的研習營裡,親身體驗慈濟人文之美。

一年前,經謝麗華主任得知,今年將辦此三十周年校慶國際研習營活動,馬來西亞教育志工曾錦華與夥伴們就開始規劃前來共襄盛舉。因為相信上人易子而教的教育理念,二十五年前當地就開始親子人文學校進行教育活動。

「父母是孩子的模,剛才林朝富師兄的故事,我聽了眼眶就濕了。」曾錦華分享,對他的故事感同身受,她在還未進入人文學校之前,對孩子也很嚴格。「我的孩子也是很硬,可以和你對抗到底的孩子。」因為感於上人的教導,自己願意繼續在慈濟付出。「孩子是來磨我們的,今天所有的分享都是我們很好的學習。」帶著開朗的笑聲,她表示,大家都期待幾天的課程,能夠有滿滿的學習。

就如《青銀之間——慈懿代間教育的故事》一書編輯顏毓莉分享,當她看了謝麗華住任的文稿之後,就如是看一部電影,但是看啊看,卻看不下去,因為眼睛「螢幕」已經模糊了。

慈濟慈誠懿德志工們,捨棄尊嚴,忘卻身分、地位,將自己過去人生的迷惘與錯誤,或是個人、家庭或社會所經歷的真實故事,與研習營學員們分享,更感恩因為上人無私的教育,翻轉了人生,呈現一篇篇動人篇章,一幕幕感人的片段。

圖左 :研習營學員們很感動,因為上人無私的教育,讓慈誠懿德翻轉了人生,呈現一篇篇動人篇章,一幕幕感人的片段。[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林智慧提醒在座的年輕學子們,無論身在何處,定要記得向父母報平安,做個讓父母安心的孩子。[攝影者:許榮輝]

圖左 :多年來,林朝富(左)不僅改變了自己的親子關係,也因為自己付出關懷與陪伴,幫助了無數的學生。[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舞臺短劇,林朝富嚴懲孩子,為了讓其屈服求饒,不惜施以重打。[攝影者:許榮輝]

圖左 :《青銀之間——慈懿代間教育的故事》一書編輯顏毓莉(左)分享,當她看了謝麗華住任的文稿之後,就如是看一部電影。[攝影者:許榮輝]
圖右 :一路走來,潘廖葉滿滿心得,和孩子溝通要以輕鬆的方式、給予溫暖,以聊出更多心裡的話。[攝影者:許榮輝]

圖左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駱彥菱(右二),這次陪弟弟前來,除了希望他能夠學習慈濟人文,將來到慈濟科技大學就學。[攝影者:詹進德]
圖右 :林曉君再次提及在國際上已普遍受重視的代間教育,而在慈濟全人教育裡,要融合世代,就要透過代間教育理念與方案的設計。[攝影者:許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