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業師推一把 青年做環保企業化

業師推一把 青年做環保企業化

E-mail 列印
慈濟挹注資金,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圓滿,將邁向第三屆。12月15日十組團隊成果發表,其中「梨理人」讓廢農材再生、「神魅設計」利用工業設計等強項著重於循環經濟,發揮巧思而來使物命延長,不浪費地球資源, 也不會增加廢棄物;「湛」設計機器來收拾海洋垃圾,同時呼籲「不要亂丟垃圾到海水裡」。

能入選的團隊都是菁英,在這一年有資金挹注支援下,各組努力將巧思放膽嘗試,實踐計畫中配有志工媬姆的陪伴,以及有業師隨時可以諮詢,還有每個月一次面對面的輔助交流,對於團隊都有實質的幫助。於此歲末,主辦單位特別選在年輕人聚集的華山文創園區舉辦期末發表會,各隊除以攤位展示,同時也站上舞臺發表自己的成果。

◎ 循環農業再生

三位創立人平均二十五歲的「梨理人」團隊,打造農業廢棄物循環再生的模式,讓農民遠離煙害。因為傳統處理方式是果樹的枝條廢棄下來之後全部拿去燒,果農是遭受煙害機率最大的人。隊長徐振捷簡介目前產品除了梨樹枝再製品有梨煙筆外,還有刻章,他們也開發出使用葡萄藤加工的開瓶器,還有龍眼木、荔枝木的資材也都可以運用。徐振捷表示這個實踐計畫,結合了公益的性質跟企業營運,經過業師的指導,會更仔細去思考,我們做的是純粹做公益嗎?若計畫結束如何永續?

他們的業師是元沛農坊的創辦人許又仁,元沛農坊和梨理人有相似的背景,是清華大學時期的同學團隊,從學生創辦到現在的社會企業,是循環農業的前輩。在陪跑的過程中,許又仁告訴團隊如何在公益性與企業營運上,去做取捨;又提供自己遇過的瓶頸、遇到的狀況,希望可以幫助梨理人能夠往前走。許又仁建議團隊:「你要的不是做一塊小時候要的大餅,應該要做一塊精緻的馬卡龍的時候,那你就要做一些減法。」所以看到梨理人從一個比較複雜、主軸不明的計畫,一路縮、精簡到一個精緻化過程。許又仁讚歎,可以想像「梨理人」在未來可以變成一個農業的木材、資材的設計專家,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去做很好的精緻設計。

對於梨理人所從事的廢棄農業物變成產品的議題,許又仁謙虛地說當業師本身的學習也很多。他感覺一般人從來沒有想過身邊的資源其實是有價的,而會不斷地往外去取、要更多。臺灣面積不大,樹非常的寶貴,不能任意地砍樹,但我們也不需要去砍別的國家的樹,這對地球保護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 廢棄物重塑 循環經濟

「神魅設計」擁有整齊的設計人才,將回收的貨櫃屋改造、或是使用回收的廢棄物重塑成裝飾品等,作品在各地區競賽得獎無數,今年到大陸北京、廣州、武漢、溫州等地區參賽也多受肯定。隊長陳勝豐表示團隊做的是循環經濟,到外面參賽也是宣揚循環經濟的概念,希望能夠變成一個潮流,是可以變成一門經濟生意。

這組的業師城市發展顧問公司陳柏守執行長表示,「神魅設計」是十組入選組中在商業營運上,做得還不錯的公司。參加公益實踐計畫的團隊大部分是先做公益,然後將學習轉為社會企業,而神魅除了做循環經濟,節約資源開發做環境保護外,是已有不錯的商業模式要來融入公益計畫。所以陳柏守執行長覺得團隊可以利用強項來做急難救助的設計、運用開發等。

神魅隊長陳勝豐表示很感謝慈濟給的資源跟業師,討論之後,讓團隊加入一些人文關懷的部分,還參加了一些很棒的相關論壇,讓團隊接觸到很多的朋友,開了很多視野,更重要是啟發思維,朝向聯合國永續經營十七項目努力。

◎ 「湛」為消減海洋垃圾而戰

「參加這個計畫,就是我們更有勇氣、做更多的挑戰去嘗試。」另一組做環境保護議題的團隊「湛」,隊長陳思穎如是說。讀海洋科系畢業的三位女生所創立的「湛」團隊,努力為消減海洋垃圾而戰,感動很多人。隊長陳思穎哈哈大笑說:「對很多人來說是沒有收入的事情,我們也是很辛苦,所以我們非常感恩青年公益計畫,有這一筆資金可以讓想做公益的青年更投入。」「而我們為甚麼而做?是因為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環境能夠在我們的努力之下,能夠越來越好。」

他們在學校做研究時,問教授所做的海洋相關研究報告或數據對地球有幫助嗎?教授回答必須依靠決策者的執行,所以團隊秉著淑世的精神,要做實踐者,親自跳下來,構想、設計機器在漁港撿垃圾。

湛團隊有兩位業師,吳漢中設計總監給予一些具體的建議跟方向,並且指導團隊怎麼資源連結,找到正確的路;而詹魁元教授則幫助團隊在機械設計上做更多的發想,減少錯誤。隊長陳思穎道感恩說:「我們很感謝青年公益計畫,沒有他們無私的奉獻,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臺灣大學機械系詹魁元教授說,湛團隊為了撿垃圾,還跳到水裡修機器,水很髒、布滿油垢,水中漂浮著有吃一半的東西,有死掉的生物,還有排泄物等,他讚歎湛團隊很了不起願意克服這種沮喪感,從2016年持續到現在。有海洋科技背景的「湛」團隊,正在做2.0第二版的湛鬥機;「湛」是臺灣少數在做硬體新創的團隊,很不容易,因為做硬體的,若做壞了就整批是丟掉,很少有可以回收的部分,大部分都壞掉;詹教授期待他們的第二版,可以有比較多人願意跟他們一起來把這一艘做出來,然後做出一臺、二臺、三臺,慢慢地進展,可以到稍微離港灣遠一點的地方去撿垃圾。未來,這對環境生態幫助很大,除了港灣變清潔的好處外,對學術來講,從垃圾裡面分析的資訊也可以告訴人類很多事情。

湛團隊的另一位業師吳漢中設計總監,是有參與過大型博覽會及藝術季的經驗,他表示年輕團隊最沒有經驗的是如何籌備一個組織、一個團隊,如何組織分工等。吳漢中提供些想法,從組織內的設計及整合,設立組織外部的明確目標,然後跟共同的策略夥伴的結盟,業師期待團隊調節成更有企圖、更有組織的型態,可以做出一些帶動社會的改變。

吳漢中說,看到年輕人去漁港收垃圾,在這麼差的環境中「眼神還依舊會發亮」,非常謝謝慈濟選了一個這麼棒的團隊!自己從他們身上看到年輕人的精神,希望讓「湛」這個海洋循環的機器,能夠得到更多臺灣社會大眾的共鳴。

在成果發表會結束後,以上三組做環境保護議題的團隊,共同舉辦一個小型座談會,並在臉書上直播,希望友善地球、環境保護議題,能即時發酵,人人出一點力共同來翻轉溫室效應的危害,保護大地之母,世界始能永續發展。慈濟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也期待青年人發揮熱情、潛力,借力使力,使用這平台跨界交流取經,以及業師的輔助,能加速孵化既能創業又做公益的社會企業,順利營運、永續經營。

圖左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頒贈「湛」團隊的業師吳漢中設計總監感謝狀。[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三組做環境保護議題的團隊,(右二起)梨理人徐振捷、神魅設計陳勝豐、「湛」陳思穎,舉辦一個小型座談會,並做直播希望友善地球、環境保護議題,能即時發酵,人人出一點力共同來翻轉溫室效應的危害。[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臺灣大學機械系詹魁元教授(左)和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右)相互交流。[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在成果發表會場中的展示廳中,展示「湛」團隊的湛鬥機,團隊向來賓介紹機台如何在漁港收拾垃圾。[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湛」團隊隊長陳思穎表示很感謝青年公益計畫,她說:「參加這個計畫,就是我們更有勇氣、做更多的挑戰去嘗試。」[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神魅設計」隊長陳勝豐於展示攤位上向來賓介紹,如何利用回收貨櫃屋來做急難救助的設計。[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梨理人」團隊展示梨煙筆外,還有刻章,還有葡萄藤加工的開瓶器等。[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神魅設計的業師,城市發展顧問公司陳柏守執行長(右),覺得團隊可以利用設計強項融入人文關懷來做急難救助的設計、運用開發等。[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梨理人」的業師元沛農坊的許又仁創辦人(右)表示在業師陪跑的過程中,提供過來人的經驗讓團隊思考,如何在公益性與企業營運上,去做取捨。[攝影者:陳何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