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許青年一個夢想 創造無窮影響力

許青年一個夢想 創造無窮影響力

E-mail 列印
2019年12月15日,週日、陽光普照的冬日,臺北華山文創園區人潮熙來攘往,慈濟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歲末成果發表會在園區「中7館」舉辦,計畫執行團隊、賓客暨服務團隊共計六百多位與會。 青年團隊熱情洋溢,自行創業暨做公益,將一年的計畫實踐,於此發表會中向來賓介紹階段性的成果。

一群熱血青年,用自身的故事或創新的想法,透過交流展現向上提升的正向力量。文宣解說區,每個攤位都有動人的故事與想法,夢想分享區,報告為期一年的實踐計畫中,如何與慈濟一起創造社會公益的希望及願景。

◎ 熱血青年 實踐夢想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感謝來自許多不同業界的菁英擔任青年團體的業師,熱情交流、指導,讓青年公益實踐計畫能夠延續。執行長表示氣候變遷是全球重視的議題,非常鼓勵城鄉年輕人找到自己與社會、地球的需要,共創社會和諧與美好環境。

擔任「Ibu部落共學」的業師李應平也分享,業師的任務是「陪伴」,與團隊一起整理、找出差異性,一起想像著未來的發展,一起尋求社會資源與網絡。她看到團隊對臺東部落教學的熱情與努力,也看到他們的挫折艱難。團隊猶如社會大圖面上的一塊小拼圖,李應平溫暖的喊話,年青人做事遇到困難時,要記得舉手發聲,有人會找到幫忙的出口;「做公益不會是孤獨的」慈濟基金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提供專業師資,還有專業課程學習,「Ibu部落共學」創辦人郭孔寧的妹妹郭孔勳是社工系的學生,也是團隊一員,表示業師經驗、專業課程都可為借鏡,還有公益實踐計畫也提供很多具體的資源,加速「Ibu」計畫未來成立行政協會的腳步。

「逆風劇團」由三位曾經年少輕狂的青年共同創辦,成瑋盛、陳韋志、蝌蚪,最大的目標就是透過藝術以及陪伴的方式,使高關懷少年脫離原本的方向,從被助者成為給予者,「戲劇只是引導、是媒介,陪伴才是真正要的」。隊長成瑋盛分享他們2019年有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資金挹注、業師的陪伴,還有其他單位的協助,他們的劇團練習場地改善了,仍然推出年度大戲公演,還受邀至學校、單位演出舞台劇,演團員自身經歷的故事;還有展開為期兩個月的臺灣環島之旅,十一位團員一起,到臺灣八個縣市,四十個單位包含少觀所、育幼院、青少年中心機構,去演講、分享戲劇演出等,讓團員們學習做一個影響別人的人。成果會中陳韋志的媽媽古碧珠女士特別來加油打氣,表示很欣慰孩子能照顧好自己,也有力量再去幫助別人。

「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引領前進,是一件對的事!」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的黃鈴翔副執行長有感而發;2019年6月份,第一次接觸「逆風劇團」,看到這群曾經找不到定位而迷失的人,無懼地分享自身經驗,進而包容有相同經驗的青少年,這勇氣讓她覺得感動。因為感動而開始主動關懷團員們,如家長般引導想法,熱心地邀約朋友幫助推廣劇團的公演給予有形的贊助。

◎ 團隊分享理念與願景

展示現場裡,團隊精心布展的攤位前,各組隊員熱情地訴說所心中所擘劃的創業藍圖,與做公益的理念,以及參與慈濟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分享……

「好食機」隊長周倫弘分享,表示今年正式推出「食農職人製造所」的概念,經由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協助輔導,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他們開始朝向行銷領域發展,幫忙生產者善用和聚焦產品優勢,去跟消費者做品牌溝通。

「我們都有病」成員蔡孟儒表達透過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專業帶領,與異業合作、並推展公益品牌的經營,也開始服務其他非癌的病友。

「玩轉學校」成員陳思妤感謝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給予的彈性空間很大,讓玩轉學校可以做真正想做的議題。她表示透過計畫真的獲益良多,學習到深入瞭解家長、老師的需求,讓孩子在議題式教學中,快樂遊戲學習,搭起下一代連結社會的橋樑,她感覺團隊對於經營的社會企業,能夠更聚焦在所想要達成的願景。

「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隊長陳怡君,感謝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是一個很大的支撐,讓我們不會擔心如果失敗了要怎麼辦,反而是有股力量往前推進;輔導巧婦們在產品的定位,提供顧客的服務,讓巧婦從不可能做到可能。她希望創造循環經濟的「巧婦」,能走得更長遠,模式能被複製到其他鄉鎮,期待解決婦女二度就業問題,為地方造福。

「城市浪人」臺北區副召集人的周宇心,就讀於元智大學企管系,表達感謝慈濟的幫忙與陪伴,媒合業師幫助團隊並引導方向,讓團隊知道如何面對困難。

感恩之情流淌心間的此刻,是第二屆成果展的結業式時分,同時也是第三屆啟航的開始…… 祈願推動公益的善念,能讓青少年放大視野,向未來拋出思想、夢想與理想。祝願青年做公益,創造無窮影響力。

圖左 :「巧婦織布工藝工作室」陳怡君(左)介紹他們以回收的廢棉絮作為素材,研究發展廢棉絮的再生機會點;一雙雙巧手透過經緯交錯由線成面,編織各項成品,推動婦女二度就業的循環經濟。[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玩轉學校」陳思妤(左) 介紹他們設計以「我反霸凌」為主題,透過四堂課讓學生用同理心去了解霸凌的背後是因為缺乏溝通,導致人際關係斷裂。以議題式教學,搭起下一代連結社會的橋樑。[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我們都有病」蔡孟儒(右)分享成立病友社群,為病友和醫病工作者共同經營打造「我有病,我驕傲」、「我沒病,挺有病」的雙贏社會局面。[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透過「好食機」團隊輔導轉型成功的「大樹下健康餐飲」,光臨成果發表會,(右一起)「好食機」隊長周倫弘、與店長媽媽林麗圓(右二)等快樂合影。[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IBU部落共學」成員郭孔勳(右)介紹他們設計成模組來進行輔導,從基本成長需求切入,重視平時日常關係的建立,個管追蹤系統穩定輔導陪伴,快速精準地給予協助。[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城市浪人」成員周宇心(中) 介紹他們設計的各項挑戰賽,比如:3個人3週內完成30個任務,帶領亞洲青年探索自我,透過創新的體驗教育,啟發青年走出舒適圈去探索自我與世界,參與社會關懷弱勢群體,了解自我的特質,引導青年尋求人生方向與社會使命感。[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擔任「IBU部落共學」的業師李應平也分享,業師的任務是「陪伴」,與團隊一起整理、找出差異性,一起想像著未來的發展,一起尋求社會資源與網絡。[攝影者:羅景譽]
圖右 :聯合國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以和學校、企業等合作的(左起)「玩轉學校」隊長黎孔平、「好食機」周倫弘、「城市浪人」張希慈,針對永續發展方針--「社會進步」的努力方向舉辦座談會。[攝影者:羅景譽]
圖左 :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的黃鈴翔副執行長(中)表示接觸「逆風劇團」後,看到這群曾經迷失的人,無懼地分享自身經驗,進而包容有相同經驗的青少年,令她感動說:「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引領前進,是一件對的事!」[攝影者:羅景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