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環保站多功能 帶動人間菩薩勤付出

環保站多功能 帶動人間菩薩勤付出

E-mail 列印
一陣冷風吹來,吹落了掛在桂花樹葉上的露珠,樟樹上的鳥兒正快樂的唱著歌。冬天清晨昏暗的光線下,一群彎腰低頭做資源分類的環保志工,不畏寒風烈日、刮風下雨,臉上總掛著愉悅的笑容、手邊的工作未曾停過。

目前 高樹環保教育站約有四十位志工,除了週二、週四下午有空閒的志工會到環保站做分類外;每個星期六早上五、六點是環保站的「大環保精進日」,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到這裡來付出。全鄉有四條回收的路線、三十多個環保點,志工二、三天就去載回環保站。屏東環保車則每星期會運載回收物過來環保站,讓高樹環保志工們協助分類,同時順便將環保站內已處理好寶特瓶載回屏東。

◎莫忘那一年、那一人、那些事

高樹環保志工於1997年5月起與高樹鄉公所合辦資源回收,由鄉公所負責運載資源回收,並提供東振村內廢棄的屠宰場做夜間環保,當時衛生環境不佳,志工們分類時常有鼠輩。蟑螂到處亂竄,腳邊還不時看到蟲蛆蠕動著。雖然是這樣克難的環境也接引許多人走向菩薩道。2004年10月清潔隊長蔡瓊花職務調整後,因而結束了這長達七年的合作關係。

為繼續推動環保志業,志工四處尋找場地。因緣具足,有一天慈誠葉輝芳回到高樹與老友鍾榮華見面話家常,鍾榮華藉機向葉輝芳說明目前資源回收的困境,葉輝芳在了解情況後,很歡喜的表達願無償提供自家高樹鄉的土地作為環保站使用,土地面積1994平方公尺,緊臨屏22線,近高樹鄉衛生所,交通便利。此地因豬舍拆除後久未使用,雜草叢生,經志工群策群力,填土、整地完成各項設施後,於2004年11月14日啟用。

高樹慈濟志工每年持續成長,卻苦無共修之處,每月聯誼活動只能借用許森吉師兄住宅。因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全部志工集會,為推動社區活動,大家都渴望有個家。適逢高雄旗山國小組合教室功成身退,在2007年3月24日拆除後贈予慈濟,5月19日動土興建,並於2007年5月26日完成使用。

2008年9月22日高樹環保教室正式啟用並舉辦中秋節感恩晚會,環保教室雖然簡易,卻是匯集眾人的愛心,期許以智慧為牆、大愛為樑,成為小而美的社區道場,接引更多人間菩薩共耕福田。

2019年5月15日,地主徐雲彩 (葉輝芳的同修)正式將高樹環保教育站土地產權贈予慈濟基金會。

◎多功能環保站 人間菩薩勤付出

環保站為多功能的環保教育站,慈濟八大法印,與社區大小事全皆參與了,平常志工會利用環保站進行晚間讀書會、晨間薰法香、連線拜經、重要集會等,是社區有修繕個案、骨髓幹細胞驗血建檔時準備餐飲之場所,更在十年前的大災難(八八水災)時,即使當地慈濟人自己家受災,卻在第一時間放下家業投入慈濟志業,志工在這裡,製作了五千份熱食給受災鄉親,當年深受 上人肯定。

這裡雖名為「環保教育站」但是主辦不少多元化的活動。2014年11月9日舉辦環保志工辦理健檢,為他們的健康把關;2015年6月6日舉辦「粽香傳情」的活動,廣邀照顧戶及環保志工一同歡慶端午;2015年11月15日配合高樹鄉公所「粄條節」活動,以蔬食粄條呈現,讓大眾眼睛為之一亮,讚嘆蔬食也能如此美味。

因應政府的長照推動,2016年3月環保站內更開辦樂齡活動,提供長輩們身心靈健康的課程,同年5月志工為樂齡長者及其家屬,舉辦一場莊嚴又感人的浴佛與奉茶活動,感動在場的所有人,也讓數十個家庭的親子關係更親密了。

在教育方面,慈濟援建的高泰國中於動工以來,每天都由高樹慈濟志工供應茶水給工地菩薩使用,直至完工日。2017年高樹互愛團隊籌劃,在環保站內舉辦新芽志工營隊,透過課程講解讓孩子們了解到新芽獎學金的涵義及來源,而親身動手做資源分類,更讓他們實質體會到做志工付出的快樂。

◎做環保休閒又修行 環保站裡勤耕福田

初期促成慈濟與高樹鄉公所合作資源回收的蔡瓊花師姊,因接觸慈濟而改變人生價值觀。由於任職於公部門本著服務大眾的精神,廣結善緣,更以職工的精神從事慈濟志業,她感恩因有慈濟,讓她的生命更豐富。

蔡瓊花自認是個「閒」不下來的人,自2013年退休後,一天當中就有半天在環保站度過,就算是出門,也是做慈濟事居多,像是收功德款、居家關懷個案修繕、協助中低收入戶申請補助、關懷獨居老人等,就佔了她百分之八十的時間。她說:「慈濟事就是踏出門口就可以做的事,休閒又可修行,花時間做有意義的事,勤耕福田。」

喜歡做環保的蔡瓊花認為做環保就是健身,也是運動又可靜心,所以她感覺做環保的時候會消除所有的雜念,一天很快就過了,所以常常開玩笑說:「無田無園,淨看這一門–慈濟宗門。」

七十歲的張美菊做環保有6、7年經驗,是一位很精進的環保志工,每週二、四下午與週六早上都準時來到環保站做分類,她也是樂齡學堂的學員,每次都會利用週六環保日結束後、樂齡活動前的一些零碎時間,坐在小椅子開始剪寶特瓶環了。做環保、無煩惱的她笑咪咪的說:「做環保做到著迷了,没有什麼目的,做就對了。越做身體越勇。」

志工鄭月春從初期在屠宰場即參與環保,已經68歲的她目前還是一名居服員,每天穿梭於各村庄內,為弱勢對象整理家務與備餐,她覺得這工個作可以幫助人,又可以補貼家用,真的很棒;在業餘時間做慈濟,覺得生活好充實。

月春的先生交友廣闊,每次與朋友碰在一起就喝得醉茫茫,苦勸先生多年仍毫無進展。有一天做環保時,她的腦海出現一個念頭:「那就是每丟一個瓶子,讓先生能少喝一瓶酒。」就這樣她持續丟瓶子邊虔誠發願,二年後她的先生居然不喝酒了,她高興的不得了,也真心希望先生能夠誠心悔過。

◎由迷轉悟成為人品典範

董進華年少時期跟朋友學到壞習慣,嚼檳榔又喝酒,酒醉後就在村子裡頭惹事,讓媽媽心裡很難過,怨嘆這個孩子為什麼會這麼難調教?於是她把董進華帶到花蓮玉里醫院治療,受到慈濟人的關懷。董進華見到每位慈濟志工都是那麼謙和有禮,他鼓起勇氣告訴志工也想加入慈濟,於是在回到家鄉後,立即由當區志工接引進入高樹環保站,每天都到環保站付出。2005年他開始參與見習、培訓慈誠,終日忙碌於資源回收,無暇拿起酒瓶,因此克制了喝酒的慾望,終於在2007年12月達成想當「慈濟人」的願望。

受證十二年來,董進華將大半的時間奉獻在做環保,在鄉間路上常常看到他用機車載著回收物往返環保站之間。「動作俐落、勤勞又不推託」是志工們對董進華的評價,也讓他贏得好人緣,只要拜託他的事,他一定想辦法達成。

鄰居王坤山目睹董進華的轉變,抱著好奇心向王清同師兄請問「慈濟是在做什麼?」王清同回答:「若想了解,晚上跟我來就知道了。」王坤山就這樣踏入環保之門無法自拔,並將原先的不良習氣戒除了,亦在2007年與董進華同時受證慈誠。

進入慈濟後,王坤山悟到「福報享盡,苦就來了」,不捨爸爸媽媽這麼年輕就往生,他覺得要趕快做一些福田迴向給他們。因此王坤山不斷的累積福報,只要没有開送水車出門,幾乎在慈濟的道場裡都能找到他,他表示開了三十多年的車,現在還是不喜歡開車,除非是慈濟的環保車。

◎翻轉手背向下 體悟施比受更有福

潘清水自小生長於不健全的家庭,由於父親長年酒醉後的家暴,導致幼年時期與媽媽常躲到人家的甘蔗園裡睡覺,因此對父親的陰影一直無法抹滅。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潘清水似乎已放棄自己,長期酗酒麻醉自己,在十五歲時即被帶去討債,因而被控告恐嚇而啷噹入獄,判處刑責九年。雖幸運提前三年假釋出獄,卻未珍惜改過自新的機會,之後又因假結婚案件受刑。總之,潘清水將美好的年輕歲月就流連在酒店、賭博場所,所有不好的習性,全都染上而不自覺。

回到家鄉後,潘清水仍然活在醉生夢死之中,終於疾病纏身,因腦中風被送至醫院開腦治療,一場大病返家後,個性也變得不愛講話了,常常念著要自殺,整個人心情鬱卒。

有一天王坤山跟潘清水說:「您這麼鬱卒,不如跟我坐環保車,到處看看,讓心情好些。」於是開始跟著王坤山做環保分類,大大小小的活動,也總能看到他們二人的身影。

幾年下來,王坤山帶動潘清水做慈濟,學做人間菩薩,認真做著本分事。2018年他從手心向上翻轉手背成為手心向下的慈濟志工,體悟到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幸福。

環保志工張清得、王文雄、刁祥雲也是由王坤山陪伴、接引至環保站做分類的,張清得一週有6天會到環保站做分類,有時也會跟車去載回收。他表示自己在家很無聊,這裡人較多,也有講話的對象,又可做利益眾生的事,心情較快活啦!

高樹環保教育站雖然設備簡單但具多功能性,提供當地志工一個很好的共修之處,更將其環保教室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唯獨鄉內人口嚴重老化,當地志工年歲稍高,平均年齡也超過六十五歲以上,高齡化情況日漸嚴重,這是未來高樹環保教育站將面臨的重大考驗。

圖左 :高樹協力組隊每年志工持續成長,卻苦無共修之處,為推動社區活動,大家都渴望有個家。適逢旗山國小有組合教室功成身退贈予慈濟,高樹環保站予愛物惜物,延續物命於2007年5月26日興建完成。[攝影者:蔡瓊花]
圖右 :旗山國小的組合教室功成身退贈予慈濟,在2007年3月24日拆除後,5月19日動土,並於2007年5月26日興建完成。[攝影者:蔡瓊花]

圖左 :高樹互愛團隊籌劃,在環保站內舉辦新芽志工營隊,透過課程講解讓孩子們了解到新芽獎學金的涵義及來源,而實際動手做資源分類,更讓他們實質體會到做志工付出的快樂。[攝影者:陳妍棻]
圖右 :潘清水師兄做慈濟,學做人間菩薩,認真做著本分事,2018年他從手心向上翻轉手背成為手心向下的慈濟志工,體悟到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幸福。[攝影者:陳妍棻]

圖左 :屏東縣高樹鄉盛產水果,水果貨運行很多,每天回收的套袋數量龐大,需要曝曬乾燥後,才能分類回收。[攝影者:陳妍棻]
圖右 :七十歲的張美菊是一位很精進的環保志工,每週二、四下午與週六早上都準時來到環保站做分類,做環保、無煩惱的她笑咪咪的說:「做環保做到著迷了,没有什麼目的,做就對了。越做身體越勇。」[攝影者:陳妍棻]

圖左 :鄭月春的先生交友廣闊,每次與朋友碰在一起就喝得醉茫茫,鄭月春苦勸他多年仍毫無進展。有一天做環保時,她的腦海出現一個念頭:「那就是每丟一個瓶子,她的先生能少喝一瓶酒。」就這樣她持續丟瓶子邊虔誠發願,二年後她的先生居然不喝酒了,讓她高興的不得了,也真心希望先生能夠誠心悔過。[攝影者:陳妍棻]
圖右 :進入慈濟後王坤山悟到「福報享盡,苦就來了」,不捨爸爸媽媽這麼年輕就往生,他覺得要趕快做一些福田迴向給他們。[攝影者:邱瑞連]
圖左 :喜歡做環保的蔡瓊花認為做環保就是健身,也是運動又可靜心,所以她感覺做環保的時候會消除所有的雜念,一天很快就過了,所以常常開玩笑說:「無田無園,淨看這一門–慈濟宗門。」[攝影者:邱瑞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