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

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

E-mail 列印
何謂「靜思人文」大家是否有所了解?靜思弟子該有的責任與使命又是什麼?

靜思法脈是慈濟宗門的根源,沒有根,宗門無法穩固。身為靜思弟子,如果對於法脈的源頭不了解,慈濟怎麼能夠走得長久呢?又該如何弘揚證嚴 上人的法,發揮凈化人心的使命?為了讓加拿大歸來的慈濟志工更了解「靜思與淨斯」的意涵,課務團隊規畫於12月19日的開營日,由德勘師父講授「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課程。

◎心歸本性 物歸本源

「靜思是家,是慈濟人心靈的家,也是心靈的道場。有家才有門,有靜思法脈才能開啟慈濟宗門。」若說靜思法脈是大樹的根,慈濟宗門就是樹幹和枝葉。靜思法脈的根源扎實深廣,才能讓慈濟宗門更加開闊茂盛。

靜思:靜思惟修,身體力行;靜思惟的極致就是禪定,我們是在動中修行。德勘師父接著說明,上人為什麼將靜思人文所製造的食品、生活用品等資糧產品另取名為「淨斯」的原因。穀粉等食品吃完之後,就把印著「靜思」的包裝袋丟掉,不就是把「靜思」丟到垃圾桶,似乎沒有尊重和恭敬。

「淨斯」依文解字,淨是乾淨,是清淨;斯,是斯人、斯物,萬事萬物都要回歸清淨的源頭。所以靜思與淨斯,真正的內涵就是要心歸本性,物歸本源,從內到外都要清淨在源頭。

「淨斯」產品,以清淨心出清淨品的願力,以敬天愛地聚福緣的善念,為的是提倡敬天愛地與環保。 成立靜思人文之初,上人明示:「目的不在營利,為的是要淨化人心,讓慈濟精神普及,以法長養慧命。」德勘師父重述上人所揭示:靜思人文最重要的是精神,若不能傳承靜思法脈,就無法打開慈濟宗門。

德勘師父引領學員回首來時路,克難初期的點滴,再以上人的告誡提醒大家:靜思法脈不可不知的三件事:一、緬念克難草創,二、堅持自力耕生,三、作為志業後盾。雖然現在物質條件比較好,但不能忘記克己、克難、克勤、克儉的精神,這是靜思的家風,絕對不可以改變的。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們固守自力耕生的清規,不只要維持常住們的生活,還要作為慈濟的後盾,永遠承擔起全球慈濟人歸來,包括醫療志工在精舍用度,所以靜思人文必須穩固。早期,精舍的晚餐很簡單,煮個大鍋麵或羹飯當藥石。後來,有了醫療志工,他們在醫院服務一天很辛苦,一定要把志工健康照顧好,所以才有現在四菜一湯的晚餐。

靜思是慈濟的後盾、靠山,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也是全球慈濟人的家,要負起慈濟人「回家」的生活用度,靜思人文志業為四大志業而營生。德勘師父再三強調:「上人的希望,靜思書軒要有家的感覺,是個說法傳法,能夠接引菩薩的地方。」

◎智慧財產 福慧酵母

法脈既立,宗門已開,就要千百年流傳。靜思人文是精舍資糧的來源,提到靜思人文的起源,就要追溯到靜思語的出版。靜思語出版的重要推手就是何國慶。「何國慶師兄有來嗎?」學員回答:「有回來,出去處理事了。」

德勘師父接續課程,何國慶在靜思精舍看見許多慈濟結緣書籍,內容多為上人開示文稿直接謄錄,當時他想:「上人法語字字珠璣,如果能精要整理對外出版,一定禁得起市場考驗,同時也把慈濟向外推廣。」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開學前,他擔任開校典禮召集人,決定出版一本上人法語和大眾結緣,便邀請文化界好友高信疆協助,有了第一本的對外刊物,就是結緣版的《靜思語》。

高信疆先生覺得這麼好的書,應該要讓社會大眾都有機會讀到,所以和九歌出版社發行人蔡文甫先生討論,於同年的11月15日由九歌出版社發行《證嚴法師靜思語》,上人第一次拿到一筆豐厚的版稅。突然間拿到這麼多錢怎麼辦啊!上人就將版稅化成福慧紅包,回饋給慈濟人當福慧酵母;從這一年開始,每一年歲末祝福都會有福慧紅包,就是來自上人智慧財產。

今年(2019年)是《靜思語》三十周年,靜思人文出版了三十周年紀念的典藏版,德勘師父籲請:大家可以到靜思書軒請回去看。靜思書軒裡的一些產品,背後都有故事,不是為了賺錢而產生的,是借物說法傳法,所以稱為法品。上人常提醒,靜思人的形像要合乎人文精神,心胸寬闊而不自我設限,才能傳續法脈廣開宗門。

◎宣流法品 淨化身心

「慈濟精神來自於靜思,靜思是慈濟的靠山,沒有靜思,哪有慈濟?但是,上人提醒我們,靜思精舍和慈濟之間的財務要分得很清楚。」德勘師父告訴學員:「位在各地靜思堂或慈濟醫院的靜思書軒,都是向慈濟基金會或慈濟醫院承租的。靜思可以全力做慈濟的大護法,但是絕對不能貪取慈濟的一分一毫,這是上人給我們的準則。」

靜思書軒承擔的是靜思人文的出版品,是慈濟人以法滋養慧命的精神食糧。德勘師父引述上人所說,靜思人文出版書籍的宗旨是讓慧命增長、讓法延續;持法應如水,法水流入人心,法音清流不絕,達到弘法利生的目標。而靜思書軒要以傳達人文精神為宗旨,除了有書香、人文香,最重要的是德香。

即使設在熙來攘往的鬧市中,靜思書軒會是一個靜的道場,扮演著法脈傳承非常重要的據點。透過有形的書籍,如:經典、上人智慧、慈濟故事等出版品,讓大眾知道佛法是平易近人的,再深入了解以汲取無形的心靈道糧。還有以敬天愛地、健康、環保為考量的淨斯生活資糧。

德勘師父續言:上人殷殷叮嚀,推廣靜思產品不是為了商業營利,而是要讓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精神普及。無論是心靈道糧或是生活資糧,都可以取代菸酒作為年節、喜慶的禮品,希望藉此讓人人心靈得到淨化,讓更多人能夠聞法,看見慈濟世界,是推廣靜思人文、推動慈濟志業最重要的精神理念。

「我們都是靜思人,要清楚每一種産品的發行都是為了提昇心靈,傳遞慈濟大愛精神,傳承靜思法脈,更重要的是讓人知道,能實用於生活中。」德勘師父再叮嚀:大家互相勉勵、繼續精進,將上人的法傳到每一個角落,接引有緣的人。

◎知其所以 善盡心力

從加拿大各地起航抵臺,再搭東部幹線火車,才回到心靈的家--靜思精舍;將近二十小時行程,加上時差,累是難免。稍作休息後,接著一堂又一堂的課程。學員們表示,難得回來一趟,再累再睏也要提起精神聽課。

課程中,廖純緹專注地聽講,時而低頭寫筆記。聽了德勘師父所講授「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的課程,她對於「靜思 淨斯」的異同更清楚了。精舍師父們為了要成為全球慈濟人的後盾,每天這麼辛苦的耕作,更讓她感動:「回到僑居地後,會學習用心推廣靜思文物、淨斯產品,讓更多人知道靜思人文的好。」

滿頭銀髮的陳志鋒,曾經請購淨斯淨皂送給國外的朋友,朋友使用後問他:為什麼你送的肥皂和其他廠牌的不一樣?他告知:因為這塊肥皂的材料都是無毒、自然的,而且製作這塊淨皂的人,都是用很清淨的心念來製作,所以你的感受會不一樣。

聽了德勘師父的說明,陳志鋒說:回到加拿大後,可以更著力、更順利、更清楚的告訴朋友們,還要多多推廣淨斯產品,善盡靜思弟子的責任,廣邀親朋好友一起為環境、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圖左 :「靜思是家,是慈濟人心靈的家,也是心靈的道場。有家才有門,有靜思法脈才能開啟慈濟宗門。」德勘師父為加拿大慈濟志工闡述靜思人文。[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位於協力工廠對面的靜思書軒本店,要成為全球靜思書軒的典範。[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將近二十小時行程,才回到心靈的家。難得回來一趟,再累再睏,學員還是提起精神專心聽課作筆記。[攝影者:呂瑞源]
圖右 :聽了德勘師父的說明,陳志鋒(前左一)回到加拿大後,可以更著力、更順利、更清楚的告訴朋友們,還要多多推廣淨斯產品。[攝影者:呂瑞源]
圖左 :廖純緹(右)專注地聽講,聽了德勘師父所講授「靜思人文的責任與使命」的課程,她對於「靜思 淨斯」的異同更清楚了。[攝影者:呂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