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碰撞後走得更穩 驕縱女變柔順

碰撞後走得更穩 驕縱女變柔順

E-mail 列印
我是師姑、師伯愛著長大的慈青,這是我加入慈濟委員培訓的動因之一。」因為被愛而想成為愛人的人,這一路方思涵雖然走得碰撞,但也因為愛不曾離開而如願成就。

大學之前,方思涵的生活是封閉的,除了讀書鮮少參加 課外的團體活動,直到大學一年級的暑假,她回花蓮參加慈青心靈成長營後才發現,在志工活動中,可以找到年輕人的花樣年華,也因為加入慈青讓她和慈濟有了緊密的緣分。

◎志工領航 慈青豐收

就讀長榮大學的她,大二時擔任校內慈青社的人文真善美,記錄著慈青社的大小事,是活動參與率最高的成員;大三時擔任長榮大學的慈青社社長,這段時間花蓮大大小小的慈青營隊,她從未缺席。

忙碌的慈青生活,讓他雖然家住臺南,也得二到四周才得空回家一次,卻也因為積極參與,收獲精彩豐富的大學生活,她的歡喜家人看在眼裡寄予祝福。

回想起慈青生活,志工的對他們的陪伴和鼓勵銘刻於心。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他們在校內展演了一場《父母恩重難報經》,當時擔任社長的她與幹部帶著同學們連續二個月的密集彩排,正式演繹時吸引五百多人觀賞,其中也包括了她的父母親,全場的感動和震撼,多年後回想起來,好像是剛發生過一般,印象清晰。

她感恩有志工做後盾,讓她突破自我,完成挑戰。

◎慈青畢業 志工見習

大學畢業後,方思涵繼續就讀研究所,她換上灰衣陪伴學校的慈青學弟妹,也把握機會參加慈青海外人文交流和馬來西亞人文交流,過程中她看見海外慈濟人在有限的資源下,克服種種困難做訪視、辦義診;志工認真的態度令她感動,也提醒自己:「在臺灣做慈濟,有豐富的資源,要更認真地投入。」

從此,思涵也發現自己其實對於慈濟四大八法僅有知道,不甚了解也參與不深,為此她心中埋下參與培訓的種子。

回到社區和校園,只要陪伴志工邀約訪視,方思涵就積極參與。她希望更加了解慈濟,「走入社區後,才發現社區與慈青截然不同。」對於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讓方思涵發覺慈青原來是很單純的,而慈青參與的志工服務只是慈濟志業的一小部份。

◎改變習氣 發心如常

參加培訓時,她回歸社區,排行老么在家人的疼愛下,個性有些驕縱的方思涵,對陌生環境和人較為慢熟,培訓期間與當區慈濟志工互動不甚熟絡而產生一些誤解,讓她曾經一度想放棄培訓。

「感恩培育志工蕭翠華直接地告訴我優缺點,並且叮嚀注意事項,以及志工蕭淑英拉著我做訪視。」在培育志工的鼓勵下,方思涵才慢慢重拾信心,堅持培訓。

慢熟的個性,也讓他在志工服務時遇到考驗。不曾進到大型醫院的思涵,剛到大林慈濟醫院時,有點恐慌又封閉,與同定點的志工互動較不佳,總要到對環境熟悉了,才能再拾起年輕人的熱情。

方思涵完成學業後,在長照機構服務擔任職行政,在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服務病患的時,讓她想到了自己所服務的長照機構住民,也是這般讓人感到沈重和不捨,她分享:「每每經歷志工活動的洗禮,自己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方思涵提醒自己,工作上的人我是非、不愉快都不算什麼,重點要能珍惜周遭的人事物所帶來的教育和反饋。為了讓同事認識慈濟,思涵盡認真地工作、照顧好形象,慢慢地有些同事也認同了慈濟而加入會員。

加入慈青到培訓,讓她懂得自我反省,也慢慢改掉驕縱的個性,不再常常和父母頂嘴,現在的她變得比較貼心,也會為家人多想一點。

2019年底,方思涵受證慈濟志工,她期許自己投入不同的志業領域,了解不同面向的慈濟,發心如常,願行如常。

圖左 :「我是師姑、師伯愛著長大的慈青,這是我加入慈濟委員培訓的動因之一。」方思涵感恩陪伴長榮大學的張月娥師姑(右)和蔡崑山師伯(左)[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方思涵(右)於2019年培訓期間承擔社區七月吉祥祈福會人文真善美紀錄志工。[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