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吉打分會 吉打靈魂人物劉寶鑾 不朽典範(下篇)

吉打靈魂人物劉寶鑾 不朽典範(下篇)

E-mail 列印
吉打慈濟成立之初,是以志工劉秋安經營的修車店屋上層為聯絡點;後來會員逐漸增加,有限的空間已不敷使用。劉寶鑾與家人商議後,決定將佔地約四千方呎的雙層洋房祖屋捐出,讓吉打慈濟人有正式落腳處。

祖屋對劉家 的意義重大,是父母的心血,也是家族血脈的根基。孝順的劉寶鑾將它獻給慈濟宗門,用此方式延續媽媽的行善美德,報答父母恩。

◎做志工報父母恩

有了更寬敞的空間後,吉打慈濟志業開始蓬勃發展,劉寶鑾也從工作崗位退下,做個全職志工。利用父母賜予的身體去付出,是她一直想做的事,因此從訪視、處理個案、義賣、辦活動、行政、開會、決策,到林林種種大小事務,她都鉅細靡遺地去處理。

劉寶鑾十分重視每個個案,而她的細膩也在此處發揮了巨大作用。十二年前,一名獨居在日得拉鄉鎮的七十二歲老人,因行動不便,在一次水患中不慎從床上跌下,久泡水裡且無法起身。

附近的工友發現後,將老人情況告知慈濟,劉寶鑾與其他志工接獲消息後,立即展開救援與關懷,快速將他送醫治療。唯老人健康開始惡化,三星期後不幸往生。與他分開多年的妻子,不願過問他的後事,最終由平時關懷老人的德教會和慈濟連同處理,將善心人士的捐款及他遺留的一點福利金來支付喪禮費,剩下的錢則捐予慈濟慈善基金。

十二年後,老人的女兒突然想取回父親的骨灰,於是聯絡上當初處理該事件的志工劉炳坤,請他協助辦理手續。取出骨灰甕時,劉炳坤發現邊上有個信封,拆開一看,裡面折有兩張工整的紙,一張是個案記錄,一張是喪禮開銷。兩張都是以手書寫,劉炳坤立馬認出了這是姊姊劉寶鑾的字跡。

紙上仔細交代老人的往生日期、時間、地點和後事處理,一如她平時處事作風,從細微處宏觀整個事件,避免馬虎行為留下含糊史料。以往,她的龜毛總讓人難以苟同,但此刻反應在兩張薄紙上的認真與細膩,卻讓人愧疚又起敬。

◎守護生命守護愛

吉打雖只是聯絡處,但走的卻是分會格局,四大志業一樣不落人後地推行。志業剛起步時,她是火車頭,帶領大家一步步地走出屬於這個區域的菩薩路。

2001年,劉家準備將日得拉鎮上的兩間商業店屋,提供給靜思書軒無償使用,成為當地文化中心。在有一次的交流中,檳城分會志工郭濟航談及貧窮腎病患者的悲歌,以及他們遙遙無期地企盼政府的洗腎單位,說了一句:「救人的工作不可慢。」

這句話打進了劉寶鑾和劉隆坤的心裡,當下他們決定更改原訂計劃,把書軒設計圖修分兩間,一邊作為文化奉獻,一邊作為醫療用心。2001年12月開始初步籌備,至2002年3月7日啟用,約三個月的時間,洗腎中心在趕工中圓滿了。

醫療志業起步之時,四位醫療同仁均缺乏經驗,為了讓大家有所成長,劉寶鑾每星期定時載他們到檳城洗腎中心取經和學習,並積極地帶他們參與進修課程,加強醫療人文概念。毫無醫療背景的她,勇於承擔主任的職位,不僅攬括行政工作,也每天到中心關懷腎友,處理大小事務。

黃麗珠是首批進來的護士,對劉寶鑾的堅持和守時,最為深刻。「只要確定了方向,師姑就會很堅持的去做,比如:去上課進修。她每次清晨六點,一定會準時出現。看到她這樣守約,我們就不敢找藉口懈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以身示教和勇往前行的她,為吉打的醫療志業打下了穩固基墊,肅立了專業與效率的典範。

◎築造教育的殿堂

年輕時,劉寶鑾曾夢想當一名教師,但沒能唸完中學而無法實現這抱負。2014年,慈濟推行教育志業,劉家提供了兩家洋房充當幼兒園。經過四年多的灌溉與呵護,幼兒園無論是在課程、活動、師資或學生方面,都穩健成長,獲得不少好口碑。

園長譚莉蓮回憶當初被委託重任的情景,心中帶著惶恐、期待和感恩。「師姑一路陪伴我,為我指引方向,不間斷地給予信任和包容,鼓勵我要做得更好。她發掘了我的潛能,這個教育殿堂,日後將與她的精神同在。」劉寶鑾把當年的遺憾化成希望,讓吉打的學前教育,多了另一片天空。

意識到人文教育是品格塑造的有力平臺,她在人文志業上非常用心。與她有濃厚革命情感的葉梅花說,劉寶鑾是個「不達目標誓不休」的人,只要她認為可推行的,就一定會卯足力去實踐。

多年前,她鼓勵葉梅花在莪占必叻推行人文學校,但志工有限、人脈不足,和毫無教育背景的因素,葉梅花裹足不前,不敢貿然承擔。「她多次遊說、不放棄,後來我真的勇敢地踏出去。她從一開始就不斷地來陪伴我,當我需要協助或意見時,她也立即來幫忙做我的後臺。有她的推動,人文學校至今也辦了十四年。」

◎帶病依然做慈濟

2016年,劉寶鑾前往緬甸勘災時,察覺身體不適。回國後,她獨自前往醫院檢查,隨即被診斷患上淋巴癌。她冷靜地拿著報告書,腦海首先想到的是,召開家庭會議宣布病情,讓家人能處理名下事務。待一切妥善後,才來商量可進行的治療計劃。

有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的她,身體一向健朗,平時很少看醫生。這次病情告知,似乎隱藏預兆,但她的從容與淡定,又撫平了大家的不安,認為一切都會好轉,可以跨過難關。

她去進行開刀、化療和休養。病後的她消瘦不少,體力大不如前,但志業的腳步卻不曾停止。家人見她開始忙碌,勸她多休息,她這邊答應,那邊卻又轉頭出去做慈濟,家人也奈何不了。

2017年11月,檳城發生水患,她依然堅持穿起志工服,在前線進行打掃工作。面對大家善意的勸解,她淡淡地回應:「水來得快,水退過後要及時清理,一定是需要很多人力,我希望能夠幫上一點。」分秒不空過,是她秉持的菩薩精神。

◎完成最後的心願

2018年11月,她覺得四肢乏力,有天不慎在浴室裡跌倒,家人才察覺到了她的不尋常。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的宣判--癌細胞擴散,已至末期。

無常來得太快,大家都措手不及,唯獨她,坦然地接受生命的自然法則。病倒消息傳出後,各界好友紛紛前往慰問與關懷。12月20日,全國八百名法親雲集她的山莊,以接力的愛為她凝聚善念祈福。

家人對她的愛,在這時更是表露無遺,自她病情惡化起,大家除了輪流照顧她,還每晚定時聚在家裡為她誦經,從不假手於人。唯,劉寶鑾虛弱的身體終抵不過頑強的癌細胞,昏沉日子漸漸多了起來,不復往日精神。記憶力消退的她,私人事務已忘得一乾二淨,唯獨師徒之情,一直懸掛於心。

一天,誦經結束後,她以虛弱的聲音告訴弟弟劉炳坤:「我要回臺灣。」這要求讓劉炳坤略感驚訝,不確定地再問她,她仍重複說:「我要回臺灣。」

這是最後的心願,但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劉炳坤向她開出了參加吉打歲末祝福的條件,希望以此激發她的意志力。吉打共有八場歲末祝福,她克服了身體的困難,最終參加了六場,讓家人十分意外。

2月25日這天,她終於搭上專機,如願回臺見師一面。見師的心願如此之大,出發時,她臉上一直掛著笑也食慾大開,精神看起來恢復了八成。等見證嚴上人時,隨行法親葉慈靖報告說:「她自己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只記得慈濟的事。」

上人傾前問她:「你還記得我嗎?」「記得。」她腼腆地笑著答。寥寥的幾句,卻仿佛橫跨了時空,道出無盡的師徒之情;最後,上人贈她一副獨一無二,以家鄉稻草編制小飾件,期待她日後見物如見人。當下的她縱然無法多言,但眼裡蹦出耀人的光芒,已說出莫大的歡喜。

3月13日的寧靜早晨,心願完成後的一個半月,她在睡夢中,悄悄地離開了。就像睡著了一樣,面容安詳,嘴絆含著微微笑意。家人遵從她的意願,喪事簡化,不買靈位。火化後,將骨灰埋在父母墳旁。

◎乘願再來當菩薩

劉寶鑾在慈濟二十四年,以師志為己志,步步踏實做,無怨無悔。抱持以利他思想為修行精神,用生命影響許多生命,多年來始終如一。

吉打慈濟因她一緣牽起,大愛的種子得以在吉打落地生根,穩健成長,枝繁葉茂;一如《無量義經》所提:「斯經譬如一種子,百千萬億從它生,千億種子復又生,展轉乃至無盡量。一法能生無量義,無量義者一法生。」

生命如花,皆有時序,不管歲月如何流轉,花瓣何時零落,曾經盛放在藍天白雲下的劉寶鑾,將在時間的深處,留給慈濟世界,雋永難忘的芬芳。

菩薩不遠去,祝福她乘願再來。

圖左 :劉寶鑾敬愛證嚴上人,常回臺見師。(攝影/佚名)[攝影者:許薇盈]
圖右 :2017年檳城發生水患,當時正值手術後修養期的劉寶鑾,因心裡放不下災黎,寧願拖著孱弱的身軀到災區進行清理工作。[攝影者:許薇盈]

圖左 :2018歲末祝福,劉寶鑾與家人到吉打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攝影者:何義雄]
圖右 :為了完成最後的心願,劉寶鑾以她的意志力參加六場歲末祝福,向家人證明她能夠支撐到臺灣,見師一面。[攝影者:何義雄]

圖左 :劉寶鑾淋巴癌復發後,其家人每晚定時聚在家裡客廳誦經祈福,減輕障礙。[攝影者:許薇盈]
圖右 :劉寶鑾相信教育的力量,早年她積極參與人文學校,呵護品德幼苗。[攝影者:許薇盈]

圖左 :劉寶鑾心繫眾生,二十四年來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付出。(攝影/蕭耀華)[攝影者:許薇盈]
圖右 :以利他思想為修行,劉寶鑾用生命影響了許多生命,多年來始終如一。(攝影/蕭耀華)[攝影者:許薇盈]
圖左 :2002年日得拉洗腎中心啟用後,劉寶鑾定時載醫療團隊到檳城參加人文培訓,為吉打的醫療志業打下穩固基礎,肅立專業典範。(攝影/佚名)[攝影者:許薇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