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誠善之美 中區公傳人文研習

誠善之美 中區公傳人文研習

E-mail 列印
新媒體世代瞬息萬變,自媒體的影響力無遠弗屆,美善清流如何提高能見度,在資訊洪流中被看見、被接受,進而分享,共聚福緣。1月4日下午慈濟志工齊聚臺中靜思堂共修「2020年大中區公傳及人文真善美研習」,現場 座無虛席!

2020年共修課程內容精彩豐富,師資陣容邀來重量級名師,其中在媒體已有二十幾年主播經驗,現任民視新聞網主編的林筠騏,蒞臨會場分享面對新媒體的正知正見及文稿的鋪陳,不少學員遠從北、高慕名而來。

◎新媒體 要有新思惟

林筠騏主編應公傳處林弘展主任之邀,協助發布新聞稿,覺得感人故事值得廣為人知,但如何讓同溫層外的人看得到?開場時主編引導大家了解網站運作及排名。進入新媒體時代,叮嚀眾人每天上網瀏覽慈濟相關官網提高流量。

好的內容,要在短時間內被搜尋,閱讀,被按讚,分享,關鍵在於有個好標題,好好在標題上多下點功夫;發文技巧與經營社群媒體上,先思考貼文出來的效應是什麼?貼文善用問句,讓受眾回應,產生共鳴;活用hashtag標籤讓貼文被全世界搜尋。筠騏專業的分析風趣十足,精湛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讓學員目不轉睛,拍手叫好。

因緣際會了解慈中在國際交流,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人文關懷、科技趨勢都相當出色,校長非常用心辦校,讓她讚譽有加,不由得感概,「如果我那時候將小孩送到慈濟⋯⋯」

樂於分享所學的林主編坦言「其實,之前我對慈濟也是有些誤解,諸如,做慈濟要一百萬⋯⋯所以,對慈濟的印象一直是比較負面評論。就在抓新聞素材時,發現不對啊!其實,慈濟做很多為善不欲人知的事,在突發事件、重大災難,或者幫助弱勢團體,宗教味不大,感人的故事應讓更多人知道。」林筠騏將感動化為行動,協助傳揚美善不遺餘力。

內容掛帥時代,林弘展主任指導學員「從平凡中找特色,從特色中找亮點。」新聞無處不在,發文時充分了解細節,下標要有溫度,文字見真章。林主任廣邀外部專業講師來授課,期望能夠帶來不同思維,涵養眾人寬廣的視野。

◎校長分享 教育的影響力

慈大劉怡均校長也特地來分享教育的影響力:「為解決貧病相依問題,證嚴上人從醫療著手,發願蓋醫院。有了醫院卻找不到人才,又發下大願,開辦護專培養護士,培育原住民少女接受教育,不只解決了原住民經濟問題,也解決了護士荒。最令人感動的是,二十五年前花東沒有幾位醫生,尤其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畢業生沒人要去。可是二十六年後的今天,在東部與離島這五大科醫護人員,有超過百分之五十是慈大與慈科大的畢業生。

少子化問題衝擊大學招生,劉怡均校長表示,現在要成立新的學程和學院很不容易,可是,教育部卻願意讓我們成立新的學程。慈大除了醫學院⋯⋯今年更成立全英文授課的國際暨跨域學院,這是慈大走向全世界的一個很重要的學院。

創立大學時,證嚴上人依著佛教的教義,解決貧病相依問題;實踐對花東的社會責任;推動環保全校蔬食護生愛地球;這些普世的價值,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2019年4月在英國指標性大學排名機構評比,二十五年的慈濟大學,獲得全世界第六十七名、亞洲第十名、臺灣第一名。」

經過課程洗禮,今年甫受證的楊美惠吸收頗深,「拍攝找亮點,圖說要明確,標題有溫度,提升新聞價值,讓人樂於報導轉述。」尤其人人手機不離身,如何將訊息影像,快速又真實,吸引媒體、運用媒體、善用媒體,拉近媒體,讓媒體發現亮點、感受到溫度、訊息吸睛之處,應是我們要努力的地方。

當慈大校長介紹時,第一屆慈青的楊書孟,突然湧現自己就是那位非洲的林琪蘿,時間快速流逝,回過身已是二十七年,因上人一席話進入基金會服務,也接受許多關愛與關照。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彈指之間就是一則新聞,且無一定模式。楊書孟今天體會到小眾媒體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隨時即可登上全球版面,年輕世代熟稔宣傳網紅或抖音,應接引年輕族群,與年輕孩子一同付出,熟練科技操作。

新媒體時代,人人可以是公傳與人文真善美,活用網路媒體與技巧提升能見度。報真導正,適時分享一段自己的感想與見證,吸引人按讚與分享,淨化人心,凝聚愛的力量,就在你我一彈指間。

圖左 :教育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劉怡均校長舉出協助南非女童林琪蘿來慈濟學校受教,培育出具中英葡⋯⋯多國語言,去年從慈大畢業,獲得德育成績優良獎。[攝影者:涂瑞瑩]
圖右 :人文真善美志工洪素琴表示,科技進步人際互動依賴著網路,傳遞美善故事,以媒體、網路社群平臺當橋樑,已是時勢所趨。[攝影者:涂瑞瑩]
圖左 :林筠騏主編表示新媒體新聞稿寫作,已顛覆以前所學,要不斷的學習新技法。[攝影者:涂瑞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