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感動化行動 大醫王發願傳承

感動化行動 大醫王發願傳承

E-mail 列印
「慈濟可以把原本都不認識的師兄、師姊,藉由社區,還有志業活動,把大家變成一家人,大家會主動互相幫忙。」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王柏凱醫師,說起進入慈濟自己最大的感動。

2020年1月19日,在花蓮靜思堂講 經堂中,數位年輕身影無論男女,為在即將到來的歲末祝福感恩會暨授證典禮有最好的呈現而正加緊演練。一反常態,幾位平日總是穿著白袍的大醫王,今天與社區即將受證的志工們一樣也穿著慈濟志工大禮服,西裝筆挺。除了服儀相同,大家一樣帶著燦爛的笑容,滿心歡喜迎接今天重要一刻的到來。

◎難忘遠方家人

自就讀慈濟大學開始接觸慈濟,王柏凱畢業後留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二十幾年來無論是就學,或是就業,他感念一直以來受到證嚴上人、精舍師父們及慈濟志工們的陪伴、照顧與關懷。

更甚者是於六年前,他有機會到美國進修;在那一年之中,到無親朋好友的異鄉陌生環境生活,不僅是自己,連太太與孩子,一家人都受到非親非故的美國慈濟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一下飛機,外面下著磅礡大雨,路面積水,但是師姑師伯卻出現眼前,特別前來接機。」這一幕,直到今日仍令王柏凱無法忘懷;一年來大家對他們的照顧,是他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

浸潤於慈濟世界的溫馨,又因在他大學時期,父母親也受證為慈濟慈誠委員,讓王柏凱深受影響,決定培訓受證成為真正慈濟人,希望自己成為善的種子,傳承上人的法,在菩薩道上弘揚慈濟宗門、靜思法脈。

在上人親自為他授證同時,王柏凱發願受證之後,要邀約更多同事參與培訓。「大家一起進入慈濟,幫上人將慈濟宗門發揚光大,做更多事情。」而他也表示,在工作上,在行醫同時,也可以給病人多一些關懷。「除了專業上與病患多一些溝通之外,多給他們兩句關心的話,病人就會有很不同的感受。」

◎守護花東長輩

同樣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的畢業生,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醫師,憶起二十年前921地震之後,家人感念上人的慈悲而加入慈濟會員。大學聯考時候,因為喜歡慈濟,放棄北部大學而選擇到慈濟大學就讀。在學校和慈濟醫院慈濟人文的薰陶下,看到上人對蒼生的慈悲,感念上人的大願與全球慈濟人的付出,雖然目前仍在攻讀博士,也需要兼顧工作與家庭,他依然參加培訓。

「上人說有願就有力,每次培訓課程總是能夠排出時間參加。」從每次課程中,高聖倫都深感法水入心,精神更充沛,煩惱也總是不見了,「所以每個月都很期待培訓的課程。」

他分享,從培訓過程中,實際體驗做醫院志工,參與社區活動環保回收,培訓課程,收穫很多;從社區關懷,可以了解很多,見苦知福,在社會各角落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可以貢獻自己的心力去付出;同時,可以更珍惜現在自己所擁有,能夠持續發揮所有良能,跟著上人一起行菩薩道。「課程中,更能認識慈濟宗門、靜思法脈,也透過無數的志工身影,看到慈濟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而自己擔任醫師常看到病苦眾生,高聖倫期許自己在醫療過程中,不僅要醫病醫人,更要醫心。

高聖倫秉持醫療本質在拔苦予樂的一念初發心,在臺大修習老年醫學後便回歸,持續守護花東高齡長輩。他希望可以持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行菩薩道。高聖倫帶著悠悠笑容:「期許自己受證後,可以更有智慧與大愛,投入人群,利益眾生。」

在上人為自己授證當下,胸前的『佛心師志』令他不禁感動之情油然而生。「那時候,一方面很感動,一方面覺得責任也很大,上人把他挑起天下米籮的擔子也傳承給我們。」高聖倫告訴自己,要記得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跟著上人的腳步,一起去做更多慈濟的志業。

他期勉自己,在照護病人方面,要更能夠體會蒼生的苦,體會病苦;另外,如果有需要,也會加入人醫會或是義診,在臺灣及世界各個地方,凡是有需要的地方,高聖倫都願意貢獻自己的心力。他更堅定發願:「希望這輩子都可以跟著上人,去實踐醫療本質,可以繼續救濟蒼生;可以貢獻自己一分專業,還有人醫精神,照顧那些有病痛的人,幫助他們。」

◎資深志工期勉

「很多慈濟人都會問我,我為什麼可以跟著上人四十幾年都沒有退轉?」資深慈濟志工靜淇師姊勉勵新受證慈誠委員,在慈濟路上同樣會有一些風風雨雨或是人我是非,既然發心要受證,目標一定要非常清楚。「第一個,我是要跟著上人;第二個,我是要做慈濟。除了這兩件事情之外,其他,我會覺得那都是過眼雲煙。」

她表示:不論什麼紛擾,心一定要很定。因為目標很正確,就不會有踢到鐵板、退縮或是開始動搖,會覺得進慈濟到底是要做什麼?「目標很正確、很準,就是要跟著上人,就是我要做慈濟。我也會看到別人不好的臉色,也會不想遇見他……」靜淇認為,這些都是心態問題。

「為什麼上人要我們心寬念純?當你的心能夠打得夠開,這一些都不會改變你。」她表示,回想在慈濟四十幾年來,自己好像沒有不喜歡看到哪一個人,或是討厭哪一個人。靜淇再次強調,「因為我的目標很明確,那一些根本都罣礙不了我;心量一定要寬,眼一閉,什麼都沒有了,為什麼要浪費自己的生命和他人有心結?」

靜淇師姊語重心長,再次提醒:很多事情都是一種過程而已,為什麼要拿自己的慧命開玩笑,做賭注?「修行是你的路,心態非常重要,要隨時一直調整,調整正向的思維。」

圖左 :職志合一同仁與花蓮區慈濟志工演繹佛陀的一生。[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王柏凱希望自己成為善的種子,傳承上人的法,在菩薩道上弘揚慈濟宗門、靜思法脈。[攝影者:薛崑城]

圖左 :高聖倫期許自己在醫療過程中,不僅要醫病醫人,更要醫心。[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花蓮慈濟醫院醫護人員參與授證與歲末祝福典禮法海區的演繹。[攝影者:陳毅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