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精進修行 長思承擔

E-mail 列印
「上人常提醒我們要把精舍當成自己的家,要把自己當作主人,不要當作客人, 被招待。」靜思精舍清修士陳思擔分享,他今年承擔上人會客室接待的心情。

每一活動,除了需要事前無數次的會議與規劃等前置作業,更需 要大家在活動中合和互協的參與及合作,才能共同成就一個臻於完備、盡善盡美的活動。今年精舍過心年,在精舍師父、常住、同仁及慈濟志工經過精心規劃與分工,讓所有工作人員與來訪的貴賓、會眾與慈濟家人,一起過個年味十足的歡喜年。

◎心年歡喜 憶起因緣

2020年元月24日至28日,精舍「過心年」期間,是全球慈濟人歡聚的大日子,除了過年期間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慈濟人回到精舍感受年味、向證嚴上人及慈濟家人拜年,更有絡繹不絕,紛紛自各地回到慈濟人心靈故鄉的慈濟志工與精舍師父及常住,歡聚一起為大家服務。

過心年期間,靜思精舍異於平日,寧靜中多了一分熱絡、歡喜與團圓氣氛。在各個角落,大家互相歡喜拜年,問吉祥、道恭禧。在上人會客室裡,更是人來人往,前來向證嚴上人拜年。來自馬來西亞的清修士陳思擔穿梭其間,熱切地招呼著每一位來自全球的貴賓與慈濟人。

在馬來西亞就讀小學時,就是慈濟竹筒會員的陳思擔,當時並未與慈濟有太多互動。直到高中升大學時,他參加佛學常識比賽;當時恰巧慈濟也有活動,陳思擔就跟隨著老師去參加。後來他更參加了2009年慈濟所辦的愛灑人間活動,非常感動,當場便流下了男兒淚,心中烙下了「慈濟這個團體非常特別」的印象。

2010年,陳思擔到臺灣成功大學就讀碩士班,開始參加「慈濟青年聯誼會」社團。在此之前,他就已習慣誦經、念佛號,但卻因有同學對他說:你念那麼多,都沒有改變,你念了又有什麼用?陳思擔自覺,那是個很大的警惕。

在加入慈濟一年後,陳思擔生活作息不一樣了,開始天天薰法香,跟著同學打電動的次數變少了。這樣的大轉變,惹來同學對他:你被洗腦了。但是問起同學:我被洗腦得很奇怪嗎?我變得格格不入嗎?同學卻回答:沒有。他知道自己已經一步步,真正走向慈濟了。

2011年,陳思擔在臺南見習,2012年受證慈誠,並於受證後,回精舍清修。憶起2011年11月28日,這個生命中一個難忘的日子,他和慈青團隊向上人發願要挑起天下米籮。

◎順境逆境 老實修行

當時因為想要親近靜思精舍,陳思擔起了到臺灣念碩士的念頭,並報考慈濟大學和成功大學兩校。而成大給予他獎學金,免學雜費,這樣的因緣令陳思擔選擇成大生科所。因緣際會,本來研究人類學的他,因為教授的推薦而轉研究魚類,避免不了「殺生」。在此同時,慈濟正於全臺推動《慈悲三昧水懺》讀書會及演繹,「種種因緣讓我看到業力的恐怖,就覺得『對的事情,要把握當下。』」

「對順境要有無常觀,對逆境要有因緣觀。」一路走來,陳思擔相信他的人生路上都很順遂,也大都能走在正道當中,但是卻不免有時也會有所走偏。就如當初來臺念碩士那一段往事,原本是要到慈濟大學攻讀但卻投入了成功大學;本是研讀人類卻變成研究魚類。他發現人生中都會遇到考驗和很多無常,心要如何把持不被影響?陳思擔以上人的靜思語「對順境要有無常觀,對逆境要有因緣觀。」為圭臬,時時都記在心中,他認為隨著因緣但是目標和方向非常清楚,就不會隨波逐流。

不論是在工作或是精舍的出坡、執事等等,或人與人之間,他都用得上這句靜思語,這都是他最好的提醒。「人和人之間不是百分百都很好,有時會有考驗,遇逆境時要知道背後的因緣,了解清楚,心胸就可以打開,才不會糾結在人事當中。」陳思擔有時候覺得太順、太安逸時,便到大殿禮佛,向佛菩薩發願。他深覺:「看到順境當中的無常,功課就會來,就會有警惕,自己就會持續地成長。」

「不管是順境或逆境,都要把持自己的心,心都是要在當下,都是很好修行。」回到精舍,陳思擔很清楚自己是在修行,是佛門入。因為體會自己都是在安逸順境時,就會一直順著走,便容易走錯路。所以當在順境時,他更會提醒自己警惕,是否有成長,是否懈怠。「記得上人提過,這社會像洪爐裡,我們要願意跳進去被敲、被打、被烤,烤完之後還要繼續被燒烤,就是要去蕪存菁。」陳思擔相信到人群中修行,不是靠安逸,不是靠離開人群,不是要得到讚賞、讚歎,為生命依歸。「我相信是在人群中淬煉自己,去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目標。」

「我們都是在過年關,但是上人提醒大家要如何把握分秒,要過秒關。」過心年不只一天,而是時時刻刻。全球的慈濟人回到慈濟人的家,大家一起把法喜會合在一起, 讓陳思擔覺得很棒,很歡喜。「看到慈濟人的時候,看到這一幕,我覺得好棒喔。我們全球各地因為有這些人在幫助大家,看到大家那一分歡喜心的心境。」他分享了新年新希望,要精進修行,投入人群拔苦予樂,盡形壽、獻生命大承擔。他吸口氣,面露笑容:「更重要的是,在做的過程中習氣有沒有消除。」
圖左 :所以當在順境時,陳思擔更會提醒自己警惕,是否有成長,是否懈怠。[攝影者:陳祖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