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醫療行善 人文讓愛不孤單

醫療行善 人文讓愛不孤單

E-mail 列印
「醫療、行善及人文分享會」,1月5日上午,首次在高雄靜思堂國議廳舉辦。八十位工作人員迎接五百四十八位高屏區及各區的醫療義診團隊成員。由慈濟人醫會和高雄醫師公會合辦,並邀約五個醫療慈善團體,來回顧分享交 流。五個團體在短短的三十分鐘精湛重點式的簡報,猶如讓大家經歷一場義診醫療之洗禮,也為整合醫師團體讓愛不孤單揭開序幕。

高雄慈濟人醫會志工葉添浩醫師說道,這次分享會的因緣來自去年(2019年)7月邀請高雄醫師公會的理事長賴聰宏覲見上人,彼此分享義診的事情。

當時就發想可以整合醫師名單,讓有愛心的醫師們也能夠有機會參與不同團體的義診活動。後來達成共識,合辦一場「醫療行善及人文的分享會」,為什麼要加入「人文」,因為醫療不是只有在行善,也希望讓鄉親知道醫護之間也有關懷同理心的互動人文。

五個醫療慈善團體,分別是「高雄醫師公會」,醫療團比較偏向偏鄉的義診、「高雄醫學大學」的義診團、「福智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坤智慈善會」及「慈濟人醫會」。每個義診團做的義診與方向都有點不太一樣,如人事物就有不相同,因緣也不一樣,所以大家發想藉由這次的團體分享,邀約更多有愛心的醫事人員及志工,彼此分享及互相交流。

◎從一家人到一群人 做有意義的事

首先由許晉銘醫師分享,從一家人到一群人,談高雄市醫師公會的偏鄉義診歷程。2015年第一次上山義診,自己帶著高價額的醫療設備與一家人(有媽媽、太太及孩子)一起開過河床積滿大小石塊的路段。

高雄醫師公會持續大大小小的偏鄉持續義診,上山下海親力親為從企劃、準備物資、醫療設備、邀約人力等前置準備的點滴過程,溫馨歡心是給參予者動心難忘的禮物。投入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財富、地位或是別人的讚賞,而是來自做了ㄧ些有意義的事。

◎愛膚苦難 難行能行萌肯定

高醫附院熱帶疾病醫療暨防治中心的蔡季君醫師分享,結合學術單位(大學志工)、民間組織(臺灣慈悲醫療會)與醫療團隊(高醫),致力改善當地飲水、醫療、衛生教育等重要健康議題。2010年4月臺藏及臺索國際醫療交流,自2009到2019年,共服務近四萬二千人。

而「太陽能燈照明設備視力改善計畫」自2009至2010動員二百多位志工,攜帶六百一十九個太陽能燈具,進入印度藏區致贈給北印度宗薩學院全校師生,實質改善當地學生視力問題,在印度邀請法團近百人協助一起攜帶燈具,節省了龐大的運費和時間。

2011-2016年的南印度藏區難民營「水質淨化計劃」中,2011年起與學生志工田野調查時,發現南印度藏區當地水質有極大的問題,開始與NGO組織(臺灣慈悲醫療會)合作推動南印度藏區難民營水質淨化計畫,為期三年,終於2014-2016年捐助及運送三座淨水器至南印,實質解決當地居民最基本的飲水安全。

「這次擔任翻譯的益西格桑格西(註:格西:佛學博士),在我們返回臺灣後的感謝發文。能讓這位非常嚴格的格西自動發文,讓我們很驚喜感動,為我們這十年來所作所為獲得肯定。」蔡季君醫師說。

感謝2019年高雄醫學大學,國際志工團的老師和學生們,奉獻出最真誠的愛心和優美的歌舞為南印度民眾提供衛教和醫療服務活動。在養老院、九個村和寺內的學校進行為期三周左右的衛教服務活動。能在病的初起,甚至不讓病魔纏身,這是醫事中最高的醫之真髓,最終希望大家切記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坤志醫療慈善 施比受更有福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坤志慈善會回顧,1994年4月成立義診團,每一至二月不定期至高雄、屏東山區及其他偏遠地區義診,並結合佛光山,其他慈善團體共行,也不定期舉辦物資發放及冬令救濟。

早期由世界佛教圓覺宗藏傳寧瑪巴諾那華藏精舍義診團,現在是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坤志慈善會。第一次義診在阿里山的來吉國小於2013年3月23日,國內重大災難如921集集地震,到南投義診及物資發放(與佛光山合作),前後數個月,共十多次。

2009年八八水災時,8月15日前往屏東佳冬義診三次,2014年7月31日高雄氣爆事件,義診及協助物資發放(與扶輪社合作)。2016年2月6日臺南地震賑災及臺南市立殯儀館,協助一百多位亡者,每天助念連續二週。

國外重大災難於2004年12月26日南亞海嘯在南印度甘當寺醫院,三位醫師前往義診同時物資發放,幫助數千人,2010年青海省玉樹大地震,捐獻物資與醫藥。2009年4月斯里蘭卡內戰時捐獻物資與醫藥。

◎慈濟愛不缺席 佛法東渡萌愛與善

慈濟人醫會志工葉添浩醫師分享,「善行共振讓愛”非“揚」從伊代氣旋風災,談慈濟賑災模式,於2019年3月在東非三國伊代風災,古魯甲五個村都住在樹下,賑災發放生活物資,這次有年輕團隊人人發願前來。

慈濟的四大志業有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幫助眾生的成佛之道之規劃,慈善以糧食、髒亂、住屋,所以在當地一邊發放一邊準備物資,當地本土新發意菩薩幫忙,有些志工回家路途要走上一個小時,所以要牢牢打包好物資。有一位老阿嬤拿到這麼多物資,當下感動落淚並緊握著志工的雙手不停道感恩,拿到物資的鄉親們很歡喜笑開懷。

因為那次義診,從椰子樹上掉下的男孩獲得義診團隊的急救。「教育」在大災後,是否還有希望呢?看到孩子們樹下上課為躲避陽光,隨著陽光照射時間轉換方向認真上課。時過二個多月後依然沒有改變,露天上課、黃泥土地,席地而坐。葉子為繩,木頭為柱是他們住的屋子。

孩子身著破舊衣物髒亂破洞,被大水沖刷的課本毀損,當地孩子上學珍惜塑料袋當書包。唯一的小小鉛筆、珍惜使用,髒亂學校、處處垃圾,機會教育、清理校園。藉因修緣、教導孩子奉茶水尊師重道、蹲身洗足孝順父母。人文貧瘠的大地願傳佛法能紮根、萌芽、興盛。

瓜拉瓜拉村幾位志工以手機當下及時記錄歷史,見證:難行能行,人文志業的克難精神,浴佛典禮,佛法東渡。簡報圖像中這一尊宇宙大覺者六年前抵達非洲馬普托,身上有一條海運過程中造成的大裂痕,裂痕好像就訴說著,佛法東渡的重重困難、波濤洶湧,然而終究還是來到這一片土地上。也在義診這一天,在大醫王引領下,用當地的花、水果獻供,以虔誠的一念心成就這一場簡單、隆重莊嚴的浴佛儀式。

在貧瘠大地上,佛法能夠翻山越嶺抵達馬普托,是何等殊勝的因緣。而這一刻莫三比克志工蔡岱霖,說她也等了六年……在浴佛前置準備當下,從世界各地湧出的宇宙大覺者,志工們小心翼翼地擺放在浴佛臺上。

每一個義診現場,志工們都一定有布置隨洗浴佛臺,希望也能夠讓病患接近佛法。兩場浴佛提卡村與馬普托,浴佛儀式由四院院長、大醫王引領本土志工一起獻供,現場氣氛莊嚴殊勝。本土志工與鄉親,雙手合十虔誠雙腳一步一腳印圓形繞佛繞法,在一片黃土上落下深足跡「菩薩舉足,步踏蓮花」。

最後照顧戶與志工們一起唱誦祈禱,浴佛典禮後,現場志工、鄉親隨喜浴佛,本土志工擔任司儀,「禮佛足、接花香、祝福吉祥」。

天主教大學間康科學院院長莫妮卡看到,四院院長與志工們同桌用餐,平等無差別,令她感到好驚訝,生活中顯佛法人文,眾生皆平等,本土志工更能看到佛法人文的展現。

◎匯聚愛 共識共行善

最後Q&A時段,來分享的醫療團體很認同慈濟人醫會的醫療行善及人文的分享,也希望人醫會能提供相關的衛教影片。慈濟醫療執行長林俊龍補充說明,在臺灣因為有印尼及菲律賓的外勞住民與原著民鄉親等,所以有印尼與及阿美族族語的衛教影片,其他臺灣各區的靜思堂都有不同語言的衛教影片。除了見苦知福以外,最重要是親身參與的體驗感受。

林俊龍執行長表示,這次來參加出席的相當踴躍約有五百人左右,很多團體與人道精神相呼應,高雄和屏東區的醫師們,由醫師公會和人醫會一起舉辦的活動,讓他感受到就是人心本善,本來大家都忙著工作,但是一旦有機會,就會積極參與行善助人。

聽到醫療團體的分享,這幾年不論在國內或是國外的義診都有一批人,真的都要克服種種困難,舉家一起參與(爸爸媽媽孩子),這是讓人非常感動。「其實醫療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專業,我們一定要把專業做得更有水準,那更重要的是人文面,怎麼樣在醫療過程傳遞那一份愛心。」

大家一起集聚在這裡互相切磋學習,當然林執行長有更特別深刻的感觸,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太幸福了。「跟其他團體比,我們有志工,有師兄姊幫忙,醫護都不要去煩惱那些,舉凡交通香積住宿,志工都幫忙打點好,醫護只要看病醫病開處方就解決了。其他團體他們一切都要自己來呀,像那個路斷了他們都要自己想方設法,我們比他們幸福多了。」

◎愛不孤單 愛不完心動行動

宋芳宜分享,其實她不是醫事人員,但就昰喜歡參與跟著醫療團做隨團的紀錄,有這樣的機會看到很多團體分享醫療行善,覺得非常歡喜。各個醫療團體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不足。寫筆記是一種習慣,上課不記筆記,一會就忘記,事後有用得到的,再次翻閱筆記就很清楚。

芳宜接著說,許晉銘醫師分享從一個人到一群人,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的遠又穩定,她覺得義診的事情當然就要ㄧ群人去做的。投注那一份無私的愛最讓人動容,不管是出錢出力出時間,都是想幫助人的,讓人感動的,她也會一直參加醫療團隊義診活動。

賴聰宏理事長說道,行善醫療都是慈濟人當領頭羊入人群親力親為去做出來的。此行能夠藉此機會感恩慈濟的無私付出分享,讓他們學習到慈濟人醫會國內外義診醫療行善人文的點線面,也能提供各國不同語言的衛教簡報或影片,讓他們學習。

當初發想是看到高雄都有愛心團體,都是各自做自己的,這半年陸陸續續的運作下來,覺得大家都很有愛心又願意發揮慈善心,將醫療慈善整合,因為大家有心回顧分享也能互相學習,參加的團體藉此多了解醫療慈善人文,「大家能來參與就是給予我們最大的鼓勵,不論是復健師、牙醫眼科、醫護士或志工都能加入在醫師公會的大資料庫裡,相信能讓愛川流不息。」

賈宛妮、沈秀娟與楊淳心三位美少女,她們是坤志商會護理人員,因多次參與國內義診,且異口同聲地表示,可以聽到各團體義診的分享是讓人感動的。聽到高醫大學及許晉銘醫師與慈濟人醫會,從偏鄉的慈善義診與國外賑災慈善醫療,點點滴滴的過程都讓人爆淚感動,國外的義診更是不容易卻是最到位的,讓人很心動也會有行動的。

到國外可以見識的不同種族與不同的文化,雖然會有路斷的有蚊蟲,但是都是不一樣的體驗也是另一種學習。「因為我們身處在臺灣這個環境,再到國外不同的環境民情,更要學會設身處地為他們想,我們是學醫護的,更會將心比心見苦知福的體貼病患。」

◎人醫情菩薩愛 慈悲心路

人醫會葉添浩醫師分享,慈濟人醫會參與別的團體應該都能融入,這次最大的特點就是透過各團體的分享,知道他們的想法和做些甚麼,大家都是藉由分享邊做邊學習,也希望邀約更多的志工加入他們各自的團隊。

也要看每一位的因緣落在哪裡,也藉由這次分享讓大家知道,慈濟人醫會國內國外都在做些甚麼,無形的說法讓人人更了解慈濟的慈悲心路。

透過這次的分享會,才知道原來不孤單,有愛心付出不求回報的人比比皆是,臺灣真是有善有愛的寶島,期許臺灣醫療義診團隊匯聚延善串愛,慈悲善行顯人文。

圖左 :許晉銘醫師分享,從一家人到一群人,談高雄市醫師公會的偏鄉義診歷程。[攝影者:陳慶臨]
圖右 :宋芳宜分享(左一者),其實我不是醫事人員,但就昰喜歡參與跟著醫療團做隨團的紀錄,有這樣的機會看到很多團體分享醫療行善,覺得非常歡喜。[攝影者:陳慶臨]

圖左 :慈濟中長期戡災援建計畫,財施,建材包、農做種子和文具包。農做建材包,在五月發放中,農作建材包相當受到居民的歡迎,他們應用工具為自家修繕,及時做到「安身」。而無法動手的孤老,志工也伸出援手相助建房[攝影者:陳慶臨]
圖右 :慈善以糧食、髒亂、住屋,所以在當地一邊發放一邊準備物資,當地本土新發意菩薩幫忙,有些志工回家路途要走上一個小時,所以要牢牢打包好物資。[攝影者:陳慶臨]

圖左 :最後Q&A時段,慈濟醫療執行長林俊龍醫師補充說明,在臺灣因為有印尼及菲律賓的外勞住民與原著民鄉親等,所以我們有印尼與及阿美族族語的衛教影片,其他臺灣各區的靜思堂都有不同語言的衛教影片。除了見苦知福以外,最重要是親身參與的體驗感受。[攝影者:陳慶臨]
圖右 :首次在高雄靜思堂國議廳舉辦「醫療、行善及人文分享會」,八十位工作人員迎接五百四十八位高屏區及各區的醫療義診團隊成員。由慈濟人醫會和高雄醫師公會合辦,並邀約5個醫療慈善團體,來回顧分享交流。[攝影者:陳慶臨]

圖左 :賈宛妮和沈秀娟與楊淳心三位美少女,因多次參與國內義診而異口同聲的表示,可以聽到各團體義診的分享是讓人感動的,從偏鄉的慈善義診與國外賑災慈善醫療,點點滴滴的過程都讓人爆淚感動,國外的義診更是不容易卻是最到位的,讓人很心動也會有行動的。[攝影者:劉黎緣]
圖右 :透過這次的分享會,才知道原來不孤單,有愛心付出不求回報的人比比皆是,臺灣真是有善有愛的寶島,期許臺灣醫療義診團隊匯聚延善串愛,慈悲善行顯人文。[攝影者:陳慶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