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我為蔬食堅持到底 對的選擇

我為蔬食堅持到底 對的選擇

E-mail 列印
愜意的下午茶時間,燥熱中帶點涼意,葉水蘭(慈嫦)和丈夫王祿權在廚房,揮汗將芋頭、蘿蔔等刨絲,再將甜椒切塊、天貝切成顆粒狀、杏鮑菇切丁,打算準備兩道芋頭素料理。

相較於平時以一碗野菜湯或一鍋熟的雜錦菜 為正餐,這兩道是比較花心思的素料理。腳步輕快、忙進忙出,神情依然恬靜的葉水蘭說:「平時吃得簡單,偶爾喜歡在菜餚上花心思,做一些比較好吃的讓回家的孩子吃不出是素料理。」

◎對的事 很堅持

葉水蘭予人感覺是委婉、沉靜,說話輕聲和氣;但骨子裡有一股「只要認為是對的事,就會想方設法、堅持到底」的精神。

像1995年,她和一群老師從一場講座中認識靜思語教學,認為靜思語好話很接地氣、生活化,可隨機教育,適合傳達給學生,於是,她在道德教育、音樂課等,多選擇幾句靜思語,讓孩子朗朗上口,雖不知效果如何,但靜思語首先改變了她與婆婆的關係。

「學校教務忙,放學後一踏進家門,婆婆馬上把三個小瓜交回我照顧;當時丈夫在國外工作,陪伴、煮食,我簡直團團轉,長久下來就感覺家人做什麼都不對,雖然悶不出聲,卻也沒有好臉色。」後來,「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這句靜思語,讓葉水蘭想辦法調整自己,至今依然受用最深。

2003年,SARS疫情爆發,證實病菌是從動物傳播出去,人人戴口罩,心裡很惶恐;證嚴上人呼籲「齋戒」止口欲、淨身心護生命,慈濟人進一步廣推「心素食儀」運動,從餐桌上提倡素食齋戒疾病少、禮儀周到氣質好。

當年,喜愛小動物的葉水蘭從《生命的吶喊》影片中看見對飼養動物不人道的行為,及大量動物因疫情被屠殺畫面,於心不忍,聽見上人呼籲,就暗暗地下定決心,改變飲食習慣。

「當時齋戒卡有幾項選擇,我感覺『一生一世』好像很久,簽一輩子,我行嗎?我好像只簽了一個月,但從此茹素。」

起初,負責掌廚的她在家全煮素食,簡化許多工作程序,但婆婆邊吃邊唸:不好吃,很淡、沒味道……丈夫也說,不好吃。過了幾天,家人說,很快餓,不能再接受素食了。於是一星期後婆婆開始把肉放進冰箱了,她只好繼續煮兩菜一湯葷食,外加一碟雜菜給自己。

不成功的開始無阻她的決心,反而常在丈夫孩子面前分享大愛臺和《慈濟月刊》的故事,及證嚴上人講述道理,孩子後來調皮閃開她的耳提面命;已退休在家的丈夫王祿權則被她善巧接引進慈濟,在大型活動中發揮烹飪專長,與眾香積志工切磋廚藝,習得素食烹飪技巧。

◎獻手藝 盡分力

自馬六甲慈濟喜捨環保教育站成立以來,王祿權已七八年固定在每月環保日輪值,烹煮餐食給多人吃。他擅長麵食、中餐及本地料理,尤其馬來滷麵(Mee rebus)令眾志工一再回味。

「我做烘焙出身,曾經營過小食店,廚藝是從那時候學起來的;學煮素食,是在慈濟學到。」在家,大日子如新年初一、人多的場合,一定是王祿權掌廚;在慈濟,大型活動如義賣會、數百人的教育日活動,也少不了他的參與。

「我喜歡下廚,喜歡做大活動的聚餐,菜式多樣化、香積人多,很熱鬧。在廚房裏可以發揮自己鑽研出來的手藝,護持慈濟工作;只要下點功夫,煮得開心、也希望大家吃得開心,更有興趣吃素,為地球盡一分力。」

他擅長馬來叁巴醬料,從網站獲知天貝是素食者的福音,但味道不太討人喜歡。他想出辦法,將天貝切成顆狀、過油炒香,再拌入叁巴醬料,化成素蝦米口感,就連炒醬麵也可拌入炒香天貝,口味嚼勁甚佳。

「多聽、多看、多下手,從中摸索變成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還要接受他人意見及不恥下問。」這是他掌廚多年的秘訣,也間接地影響了葉水蘭,笑說:「我煮的食物沒有重複第二次。」

◎費心思 引歸家

自從下定決心茹素後,葉水蘭身兼老師、媽媽、媳婦及人妻責任,她以照顧家人需求為主,直到2010年婆婆往生,她直接告訴丈夫,以後不會再將葷食料理擺上桌,已在慈濟學煮素食的王祿權尚能理解她的決心而表支持,但孩子方面……

「其實我早在2007年退休後就買了許多食譜,嚮往簡單的素食生活。」但只要她提前跟孩子說:「今天我煮素」,孩子都會避開尋找外食。因此,她在餐食上花費心思,不斷調整,煮出他們喜歡的口味,如中西合併、義式口味餐食等,並選擇在餐後才說明是素食,孩子辨認不出、感覺好吃,不再反對,也願意常回家吃飯了。

「我很堅持,希望孩子在外工作難得回家一趟,一定要一天回家吃一餐素。」葉水蘭花心思煮出孩子喜歡的菜,後因食材經常變動,第一次可能跟著食譜做菜,後來依照自己口味變通,她才笑說,自己煮的菜沒有重複。

慈母的心思,孩子放在心上,餐餐光盤,是最大的回報。孩子也提到,現在在外會尋找素食館,或在餐飯上多選擇蔬菜。眼看孩子逐漸能接受素食,她說:「這樣就不必和眾生結惡緣,而且我也能見證,茹素後的自己也很健康,沒什麼病痛。很自在。」

◎吃素好 好健康

初期茹素,葉水蘭的家人曾擔心原本已瘦弱的她營養不足,但她很堅持,以致影響母親在往生前三年,選擇和她一起茹素;每年春節回家和姊妹聚餐,也帶動一桌子的人選擇素食。

除此之外,她曾經擔心會引起他人不便,而不敢說自己是素食者,以致與同學聚餐時,她只能選擇肉邊菜,或餓著肚子回家。後來發現只要勇敢說出來,身邊朋友也會準備素食以示尊重,而且有不少人和自己一起吃素呢!

孩子長年在外,家裡只剩兩老和葉水蘭的小姑王鈺媚。王鈺媚說她知道蔬菜是非常健康的食材,但她是來到這裡才學習吃素。她說:「哥哥嫂嫂煮的菜很香、味道剛剛好,讓她感覺吃素也不錯。」

葉水蘭感恩自己對素食的「堅持到底」有了些許成效;而且素食烹調很簡單,讓她有更多時間投入在自己喜歡的慈濟事上。2003年SARS疫情發生時,她懷著不確定的心情茹素;十六年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一樣是從動物傳染,她很篤定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畢竟我還是認為,吃素對我們的健康是比較好及安全的。」

圖左 :葉水蘭早在2007年退休後,就買了許多食譜,閒暇時,就研究食譜,烹調美味素食與家人分享。[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2003年的SARS疫情,讓葉水蘭從葷食轉為素食,並積極推廣素食。圖為葉水蘭在慈濟歲末發放,招待照顧戶。[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葉水蘭在1995年,從講座中認識靜思語教學後,就逐步投入慈濟各項活動中,積極付出。圖為葉水蘭在2001年10月的現場發放帶動導覽。【照片:慈濟馬六甲分會文史組提供】[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葉水蘭在慈濟活動上,分享素食烹調。[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馬六甲慈濟喜捨環保教育站自成立以來,王祿權已多年固定在每月環保日輪值,烹煮餐食。[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王祿權與葉水蘭在家準備素食料理。[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葉水蘭烹調的糖醋芋排,採用條狀芋頭串進切段的油條中炸至金黃並淋上醬汁,令人食指大動。[攝影者:黃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