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終於有身分了 老中青三代愛延續

終於有身分了 老中青三代愛延續

E-mail 列印
「我終於有身分了!」年初剛受證的張碧月一上臺就開心地說。2月29日下午,臺中市南區九十四位慈濟志工齊聚在臺中分會感恩廳,歡喜迎接新受證的慈濟家人,並感恩卸任和正要承擔的各功能幹事。一場充滿知性、感動與 歡樂的「迎新暨相見歡」,在老中青三代傳承下,愛正在延續。

活動一開始,大家站起來圍成一個大圓,在〈蝸牛〉曲目下溫熱每個人的心。第一次的動作是個人自己比;再來是兩人一組;接下來就是四人⋯⋯藉由越來越多人,進行默契配合,拉近彼此距離。

溫熱的心,再隨著十四位男眾的〈拉車向前行〉,穿越時光隧道,來到「莫忘那一年——愛在九二一」館,記取那一年、那一念和那一人。

◎ 莫忘那一年

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是臺灣人一輩子無法抹滅的記憶。雖然事隔二十年,現在談起來還是很痛。

面對ㄧ幀幀殘垣斷壁、斷裂隆起的地面,一具具傷亡大體和無助驚惶的人們,參與慈濟超過三十年的賴秀麗,想起那一晚的天搖地動,她還是忍不住哽咽了。

當時通訊完全中斷,賴秀麗第一時間心繫的卻是前一天才去訪視的個案,「鄉親你可好?你平安嗎?」參與慈濟九二一救災活動,她才真正體會到上人所說「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情。

見證慈濟人在九二一的付出,賴秀麗以肯定的語氣說,「那一年很多人都是用生命來體驗,很慶幸自己及時的付出,因為曾經參與過,所以我沒有後悔走入慈濟。」

這場地震,雖然傷口很深,但也震出了許多菩薩。人與人之間,善與愛最美,永遠不會磨滅,賴秀麗藉此呼籲慈濟家人,「不管什麼時候進來慈濟都不嫌晚,因為善與愛的種子已埋入我們的八識田中,來生一定會走上很好的路。」人無法改變天災,唯有凝聚善的力量,才能轉變,所以時時要有善念,能付出就是福,讓我們跟著上人的腳步,攜手一起前進。

◎ 粽串精神

愛有多大,善的力量就有多大。年年添丁的慈濟大家庭,需要愛的陪伴,更需要善的傳承。在「粽串精神 永續傳承」影片中,慈濟志工拿著粽串的繩子心手相連,穿越人群一段接著一段,交織成緊密的網。上人開示,慈濟宗門如粽繩,由志工一一編織起來,條條直直就是菩提大道直,這就是法華精神。這念心不要鬆動,不可退轉。

上人的開示猶如在耳,前兩天才從花蓮大愛農場回來的和氣隊長李權哲說:「今天非常的開心,看到咱們一大家,這麼和氣。上人勉勵我們要勤耕福田,不要以為時時都能做功德。」李權哲更期許新發意志工,要把握能付出的因緣,他還說:「大家都是我的家人,我今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大家都平安,明年這時候一個都不會少,而且又添丁。」

和氣組長粘燕花也上臺,她向每位家人深深一鞠躬,表達感恩之意。「感恩一直陪伴身旁的好夥伴,祈望未來的一年,大家能共知、共識、共行圓滿每一項勤務。」

一生無量靠的是精神,就如粽串,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無論如何揉扭一團,拿起來就是直的,把和氣、互愛、協力貫穿起來就是合心,上人叮嚀,莫忘回歸到精神源頭,合和互協也是靠分秒的的累積。

前和氣組長鍾玲玲,很高興看到南區年年都添丁,人人勇於承擔。她表示,四合一幹部一年一年不斷地在傳承,就像法輪一樣,要不停地轉,才能培育更多人才,這就是上人要的。

鍾玲玲特別提到今年慈濟的方向在「法親關懷」,上人要弟子們承擔使命,但法親間需要愛的力量來陪伴。她強調:「承擔的當下,要記得根在靜思,會務推動;有時意見相左,沒有關係,只要大家把話講清楚,修行是修自己的一念心,只要把心照顧好,慈濟道上一起往前走,人人都是拉著粽串的那一根繩子。」

慈濟就是一個大家庭,老中青三代志工相互陪伴成長,就像粽串傳承慈濟理念,成就行善之路。

◎ 清輝碧月玉枝榮

「南二迎新慶興隆,清輝碧月玉枝榮,隊組功能心一同,勤耕福田樂融融」才子劉秋旭帶來了一首打油詩,今年(2020)還特別融入三位剛加入南區二,新受證的家人,用他們的名字串連祝福的含義,有點難度,但他不失所望,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接著三位新人,一一上臺分享培訓期間和受證後,對自己的期許,首先由男眾賴清榮先開始。他說,受證那一刻只有短短幾秒,卻是歴徑數年才能成為上人的弟子,然而受證並不是畢業,是挑起責任的開始。他會時時提醒自己在做中學,學中覺,因為上人說,對的事做就對了。

賴清榮更期許自己未來在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中勇於承擔,把握付出的因緣,在菩薩道上,跟著資深師兄師姊們,努力學習與精進。

張玉枝和張碧月兩人是姊妹,姊姊玉枝先分享參觀「莫忘那一年——愛在九二一」館的感動。雖然才受證,但九二一時,她也參與過備餐點、鋪大愛屋連鎖磚,因為沒深入,知道的並不多;從牆上的照片和導覽人員的解說,她更清楚慈濟在這場災難做了多少事。她激動地說:「慈濟真的太偉大了,為臺灣造了很多的福,所以許多事都逢凶化吉,我覺得這都是因為慈濟的愛。」

因為認同慈濟,想要跟著一同付出的張玉枝,在兩年培訓間,更了解上人,為佛教、為眾生,那種無所求的付出。她說:「尤其看到敘利亞難民的遭遇,更讓我覺得,真的是要以愛化解仇恨。社會的祥和難能可貴的,我們能生長在臺灣真的太幸福了。」

參與訪視,張玉枝看到本來是人生的勝利組的感恩戶,有些人,因為一場疾病,拖垮整個家庭經濟;有人則是因為事業失敗,讓家變得殘缺。訪視中,張玉枝見苦知福,「每次看完感恩戶回來,都讓我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對於受證後的期許,她說:「非常感恩各位師兄、師姊無私的帶領和包容,很慶幸能進入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一起跟隨上人,在往後的人生,做些更有益的事情。」

妹妹張碧月一上臺就開心地說:「我終於有身分了!」因為上人的一句話,「走路要輕,怕地會痛」的悲憫之心,讓她走入慈濟世界。

每個人都有一個無知的過去,以前的張碧月常常跟著好姊妹,四處吃、喝、玩樂,她覺得人生的日子不該就是要這樣過才開心、才快樂嘛!但是參與慈濟之後,她回頭看才發現,原來以前的日子根本是在浪費自己生命與時間。

培訓期間,張碧月重新省思生命的定義,年初已配戴「佛心師志」的她說:「我非常的感恩慈濟,讓我了解到享福、了福;也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是要靠自己去增值的。」所以她期許自己,「未來要更精進不懈怠,要拋棄過去的無知,跟著師兄、師姊,往菩薩道而行。」

付出,並非為「歡喜」才做,是「應該」做,所以「盡心」做。享福,了福,勇於承擔是責任,也是使命。一場新舊幹部的交接與迎新,是傳承,更是愛的延續。

圖左 :新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尚未緩和,為保護活動中的每個人,黃永振(左)拿著酒精讓大家消毒、淨手。[攝影者:田凱允]
圖右 :參觀「莫忘那一年——愛在九二一」館,賴秀麗(前右二)總是站在最前,加入慈濟超過三十年的她,想起那一晚的天搖地動,心還是很痛。[攝影者:楊偉宏]

圖左 :隊長李權哲(右三)帶領團隊一一上臺,並介紹各協力隊的新成員。[攝影者:田凱允]
圖右 :女眾各功能幹事窗口也一一上臺介紹各組隊夥伴。[攝影者:田凱允]

圖左 :南區才子劉秋旭帶來了一首打油詩,還特別融入三位新受證的家人,用他們的名字串連祝福的含義。[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賴清榮開心地說,受證那一刻只有短短幾秒,卻是歴徑數年才能成為上人的弟子,然而受證並不是畢業,是挑起責任的開始。[攝影者:陳榮豐]

圖左 :張玉枝分享在培訓間,更了解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無所求的付出。從敘利亞的難民中,她體悟到,社會祥和必須靠愛才能化解仇恨。[攝影者:陳榮豐]
圖右 :張碧月一上臺就開心地說:「我終於有身分了!」因為上人的一句話,「走路要輕,怕地會痛」的悲憫之心,她走入慈濟世界。期許自己要拋棄過去的無知,跟著師兄、師姊往菩薩道而行。[攝影者:陳榮豐]
圖左 :大家雙手合十共同祈禱,祈望疫情趕緊消弭,人人都能平安吉祥。[攝影者:田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