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實踐「三桶水」 愛惜水資源

實踐「三桶水」 愛惜水資源

E-mail 列印
沒有水,生活上諸多不便!民眾開始搬出家中大小容器,忙著存水備戰。這陣子經常聽到「你家有水嗎?」「水量很小,水抽不到樓上。」「沒有水,真麻煩!」……然而,卻有一些人不受影響,沒有搶著存水,也沒有抱怨,只 因平時他們就養成愛惜水資源的習慣。

馬六甲州從農曆年初五(1/29)開始實施制水行動,採取「一天供水一天停水」的配水方式,至今已一個多月。主因是天氣炎熱,長期沒有下雨,面臨嚴重乾旱;州內兩個水庫的存水量只剩百分之三十,為避免情況惡化,有關當局不得不採取限水行動。

◎萬物需水 養成惜水習慣

八十一歲的周珠英,是慈濟志工陳翠蘭(慮岱)的母親。談及省水,陳翠蘭從小看母親省水的行動,有佩服也有埋怨。佩服母親省水的毅力和堅持,埋怨的是母親過度節省,擔心環境衛生問題。

周珠英的爸爸是位農夫,她從小就協助種菜、飼養牲畜和割膠等,農作物和牲畜,天天都需要大量用水,一家人的溫飽全仰賴動、植物的豐收。當時田邊的河水是灌溉農作和牲畜飲水的來源,住家用水全取自於約一百公尺外的井水。

「扛回家的水只限飲用、烹煮和父母親洗澡用;我們都是在井邊洗澡、洗衣,家裡用水都要扛回家。」憨厚純樸的老人家回憶往事,約二十個人的大家庭,單是一天的飲用水,就需要往返井邊扛水多趟,其他用水都直接在井邊解決。

周珠英從小就體悟五穀雜糧、人類、動物等萬物,都需要仰賴水維生,沒有水萬萬不能,因此她非常珍惜水資源。即便十八歲嫁入夫家,有了水龍頭,沒有因為方便取水而養成浪費的習慣。不管是洗米、洗菜、洗碗的水通通都保存下來,當作灌溉花草、菜園的水源。

洗衣機排放的廢水也統一收集,並拿來沖洗馬桶。每當洗衣時,她便在洗衣機旁,將排水管放入大水盆,盛起洗衣的廢水,用來沖洗馬桶。

◎珍惜資源 才能源遠流長

媽媽周珠英堅持實踐省水行動,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也間接受到些許影響,但遠不及媽媽貫徹的決心。陳翠蘭坦言,投入慈濟才知道環保生活化,更明白省水、節電的重要,但是生活中的方便性,經常水龍頭一開便有水,電鈕一按就有電,自然無法像母親那般單純、認真與堅持。

周珠英每天三餐的菜和米,總是一次性清洗,統一收存廢水,連洗碗水也保留。每天將這些水,提到前院或後花園灌溉菜和花草,寧願自己辛苦一點提水,也捨不得倒掉。

夕陽西下,屋裡看不見時,她才扭開電燈;周珠英視力不好,女兒陳翠蘭時常擔心老人家的安全。周珠英則理所當然地說:「一天約可保存兩、三桶水再利用,丟掉很可惜;當然看不到才開燈,還看得到又何需開燈呢!」

近期周珠英腰骨痠痛,沒有氣力,但她依然堅持實踐省水行動。「水一定要省,不然要用時就沒有水。有心就不難!」

尤其近期缺水嚴重,周珠英深切地表示,以前有井水、河水,根本不曾擔心沒有水源,連家門前的水溝都流著清澈的水,不曾乾涸。反而有了自來水後,提供了便利性,卻逐漸產生缺水問題,連河水和水溝也逐漸有乾涸的現象。

馬六甲至今長達一個月的制水行動,周珠英沒有跟著大眾搶著儲存水量,生活也並未因停水帶來影響,「供水日只需存放二桶水,一桶提供停水當日飲用,一桶水當作洗滌之用。」

其它如洗澡,以水壺煮沸一壺水即足夠;洗菜則利用早上十點停水前,先一次性洗起來備用。沖馬桶、澆花、種菜,都有廢水循環再使用。她相信,一個人一整天真正所需的用水量並不多,只要人人懂得珍惜,必能克服缺水問題。

◎轉個心念 便能持之以恆

另一位五十三歲的志工羅惠蘭(慮妍),從小家境貧困,幼年就去割膠協助家計,平時也幫忙家務,其中以扛水和洗衣令她印象深刻。當時家裡用水,全都採用井水、河水,與周珠英家境相似。即便之後搬到有自來水的住家,還是依賴井水。「井水不用錢,水龍頭的水要錢,家裡盡量不用。」

小小的身軀賣力扛著水,或是蹲在井邊,一雙小手一件一件洗著全家三人的衣服。羅惠蘭說:「不管是去井邊打水或洗衣都很辛苦,從小苦過,所以我知道水的重要!」

直到結婚生子,至今羅惠蘭仍維持用雙手洗衣服的習慣。她覺得用洗衣機洗衣服,一次用水量很大,靠手清洗只要三桶水就好了。現在人要求方便,有洗衣機就不再用手洗衣,但洗一次衣服,需要浪費大量的水資源。

況且,只要每天清洗衣服,其實並不難。羅惠蘭養成每天必洗衣服的習慣,志工戴金蓮(明蕎)說:「出席慈濟活動,我都搭乘羅惠蘭師姊的便車,活動一結束,經常聽到她喊著『我要趕快回家洗衣服呢!』」

家中有洗衣機,但羅惠蘭堅持不用,靠雙手清洗,她覺得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不願意去做,怎樣說都不會去做。「現今表姑與八十歲的母親仍是以手洗衣,其實習慣養成一點都不難。」

身為一位職業婦女的羅惠蘭,忙碌的工作與家庭,經常晚上洗衣到十一、十二點多才曬衣。有時去旅行回來,一家三口二、三十件衣服,她也堅持不用洗衣機,從未喊苦。「只要轉個心念,享受過程,便能持之以恆。」

◎三桶水式 智慧生活妙法

羅惠蘭始終實踐「三桶水」清洗原則,首先將衣物浸泡在洗衣粉的水中清洗,以第一桶水洗去泡沫,第二桶和第三桶水反覆清洗乾淨。甚至連窗簾、被單也都是用手清洗,洗衣機只用於脫水的功能,她認為雙手洗衣不僅省水,也是最乾淨的方式。

羅惠蘭總是抱持省水精神。拖地時,只在水桶放入拖把可以浸泡水的高度,完成每一層樓的清洗;洗澡,則以小水量,快速沖洗的戰鬥澡方式。不管是洗衣、拖地、洗澡等用過的廢水,都循環再利用於沖洗馬桶,或清洗車庫的地板。

這次面對制水,她秉持洗碗同樣是「三盆水」原則,第一盆水具有洗碗精,第二盆水清洗泡沫,第三盆水再次沖洗乾淨,做起來駕輕就熟,不曾覺得麻煩!

羅惠蘭認為這次的「制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當面對家裡無水可用,就會想辦法怎樣節省水。一般人生活安逸,不懂得珍惜,此時正好讓大家體驗以前物質缺乏年代,「想想老一輩如何用智慧生活,其中蘊含許多妙法,值得大家學習。」

水,是滋養萬物的泉源,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經過這次制水行動,也喚醒大家對於用水習慣的檢視,從中有所醒覺,進而「麻煩成習慣,習慣成自然」,養成愛惜水資源的好習慣,大自然的資源才能永續。

圖左 :周珠英寧願自己辛苦一點,提著廢水到屋外灌溉,怎麼也捨不得倒掉。[攝影者:顏玉珠]
圖右 :周珠英將洗衣機的排水管,放入馬桶旁的大水盆,將排放出來的廢水盛起來再使用。[攝影者:顏玉珠]

圖左 :陳翠蘭(右)受母親周珠英(左)影響,珍惜水資源,投入慈濟後更知道環保生活化的重要。她時常帶著母親參與慈濟活動,母女皆歡喜。[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為了省水,羅惠蘭連窗簾、被單也都是用手清洗,她覺得用手洗,不但省水又乾淨。【攝影:彭奕霖】[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洗衣的廢水,羅惠蘭循環再利用,提到屋外洗地,滴水都珍惜。【攝影:彭奕霖】[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