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幸福與感動 接到鑰匙的瞬間

幸福與感動 接到鑰匙的瞬間

E-mail 列印
印尼北蘇門答臘民禮市(Binjai)的慈濟志工從2019年11月18日開始為愛亞(化名 )進行房子援建,經過三個月的重建過程後,2020年2月29日,十六位志工來到現場,正式將房子鑰匙交給愛亞。

◎ 多人到場賀喜 難掩喜悅之情

原本簡陋不堪的小茅屋,如今已經變成牢固的房子。面積為三十六平方米的新房子,設有兩間臥房、一間客廳、一間浴室與廚房。

慈濟民禮區組長楊曉芬說道,「今天慈濟能夠幫助愛亞,也是因為有許多人的愛心匯聚起來,才能有這間漂亮的房子。希望這個家未來充滿愛心、快樂與和諧。」

社會福利組長艾迪(Edi Iskandar)代表村長來到現場,見證充滿喜悅的一刻,「我們感謝慈濟基金會,完成愛亞女士想要擁有新房子的夢想,希望未來慈濟能夠持續為社會付出。」

接到鑰匙的那一瞬間,愛亞臉上難掩幸福與感動,她與兒子一起開門進屋,志工們也跟隨其後。

為了慶賀這歡喜的一天,志工準備了印尼節慶不可或缺的通平飯、各種素食菜餚與甜點,讓大家一起享用。作為紀念,志工也將愛亞援建前房子的照片印出來,並寫上「感恩過去,展望未来,把握現在。」的靜思語。愛亞也認領了「竹筒歲月」,期許自己也能夠成為手心向下,幫助別人的人。

◎從教育到援建 志工關懷多年

2018年5月時,愛亞前往民禮市慈濟環保站,為就讀初二的孩子哈金(化名)申請教育補助金,因為孩子已經在學校欠了一年半的學費。

收到補助申請後,志工來到愛亞的家進行訪視,發現她與孩子居住的房子條件欠佳。房子的兩側是竹編做成的,另一側是鄰居屋子的墻壁。屋頂是茅草和塑料篷布製成的,也沒有地板。二十平方米大的房子沒有隔間,做飯、吃飯、睡覺和讀書都是在同一個空間裡進行。

愛亞在這裡已經居住四年之久。她原本與丈夫、孩子居住在巴淡島(Batam),但是十五年前丈夫往生,當時孩子才兩歲大,迫於經濟壓力愛亞決定返鄉,回到民禮市。繼承了父母的一塊地後,她蓋了一間簡單的臨時屋,勉強可以遮風擋雨。為了養家活口,愛亞平日當洗衣工,偶爾當剝紅蔥的臨時工。

當時父母只是口頭上將土地遺留給愛亞,沒有正式的遺書,也沒有地契,所以志工時常勸導她要申請地契,以免未來有土地所有權的糾紛。終於在2019年11月18日開始為愛亞進行房子援建,在2020年1月24日開始入住,而在2020年2月29日象徵性地交接房門鑰匙,代表房子已正式移交給愛亞。

愛亞非常感動地表示,雖然她等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她始終相信志工的承諾,而且慈濟至今也持續為她的孩子提供獎助學金。「我要感謝慈濟基金會的志工們,他們是用真心來幫我,沒有其它目的。感謝慈濟會員與志工,因為你們,現在就算下雨,我和孩子也能夠睡的安穩。」愛亞笑著說道。

除了新房以外,志工也從民禮環保站挑選良好的二手家具,包含床、衣櫃、餐桌和椅子。為了讓房子有良善的水電系統,志工也協助安裝電流與挖井。志工們遵守證嚴上人的教誨,以建構「自己的家」的心情,去援建別人的房子,這也是對受助人的尊重。

撰文者:Soit

圖左 :愛亞援建前的房子狀況。(攝影者:Soit)[攝影者:鄭麗香]
圖右 :志工盧耐財(左一)、楊曉芬(左二)、燕蒂(Yanti,左三)將交接書交給受惠者。愛亞(右三)與兒子哈金(化名)終於有牢固的新家了。(攝影者:Soit)[攝影者:鄭麗香]

圖左 :援建計劃負責人燕蒂(Yanti,左)援建前房子的照片交給愛亞(右)。照片寫上「感恩过去,展望未来,把握现在。」的靜思語來勉勵受惠者。(攝影者:Soit)[攝影者:鄭麗香]
圖右 :民禮市(Binjai)志工在2018年5月勘察美亞的房子,但因為地契問題,2019年9月才能開始重建房子。(攝影者:Soit)[攝影者:鄭麗香]
圖左 :鄰居們陪伴切通平飯,慶賀援建房子建設完成與交接。(攝影者:Soit)[攝影者:鄭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