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置身回收衣物中 簡阿迦視為寶

置身回收衣物中 簡阿迦視為寶

E-mail 列印
每天清晨到黃昏,簡阿迦總是默默的坐在西橋環保站的一個角落,分類硬質塑膠,有時塑膠製品含有金屬材質,就需要分開處理,所以簡阿迦要有好眼力檢查出硬膠上的小金屬,這樣的日常已經十幾年如此,但有時志工比較少時 ,也會補位整理回收的衣物。

2020年4月6日此刻新冠病毒正噬嚙全球,清明節連假期間一直在西橋環保站付出的簡阿迦,這天下午她離開分類硬膠的位置,戴著口罩坐在成堆的衣物當中,她要求自己必須把這些衣物從袋子取出後再整理分類,夏衣、冬衣、襯衫、褲子、外套、西裝,因為下午志工比較少,環保車又載回一堆回收物,要盡速整理騰出空間。

西橋環保站的其他角落,還有五位志工安安靜靜的做著他們的分類工作,而環保車也由二位志工剛從臺南市的某個角落開車回來,雖然在環保站的不同角落,但是,簡阿迦感覺有七個人陪伴著,不覺得孤單,反而感到四周圍都有心志相投的精神在鼓勵著,暢遊其中。

◎兒子因緣增上福緣

三十多年前,簡阿迦的小兒子十歲,做為母親的她覺得應該保護小孩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但兒子患有先天性的心臟疾病,超越了母親能照顧的能力,所以當時她決定帶小孩北上到臺北國泰醫院就醫,在醫院經過一番檢查,醫生說小兒子心臟瓣膜沒有完全閉鎖,但可以在飲食上,以營養的補給讓孩子的心臟維持正常,所以不用手術。

在那段住院期間,同病房其他病床有一位來自屏東的孩子需要動心臟手術,簡阿迦看到有四、五位婦人看起來如同貴婦一般,為這孩子解決經濟上的問題,協助他能順利動手術,她看在眼裡心裡羡慕著「有能力可以幫助人真好!」也想到自己和孩子不用別人幫忙也是有福之人,回到臺南後,她向朋友李罔爾講述在國泰醫院所看到的事。

李罔爾當時已是慈濟志工,她鼓勵簡阿迦:「您也可以加入慈濟行善的行列啊!」一次因緣,李罔爾帶著資深的慈濟志工陳碧華到簡阿迦家裡,詳細講述慈濟的理念。一分在臺北國泰醫院被啟發的善念,從此她每月繳功德款新臺幣二百元助人至今,讓她的人生更圓滿。

◎不可思議的環保情

一開始簡阿迦做環保不是因為有環保觀念,當時環境保護的觀念還未普及,但她看到鄰居生活窮苦,靠著撿拾破爛維生,於是主動地把厚紙箱撿回來給鄰居,讓他們增加收入,貼補生活開支,換得三餐溫飽,她覺得這是在做善事,純粹是行善的觀念。

而簡阿迦最早的分類經驗是西橋環保站創站之前的事了,有一年臺南市政府和慈濟合作在忠靈塔舉辦推廣環保回收的活動,李罔爾邀她一起擺攤義賣雞蛋糕,後來市政府在安南區的彰成環保回收站及東區衛生所各設一個定點,每個月鼓勵市民把回收物品載到這二個定點來分類,李罔爾再度邀加入彰成環保回收站做分類,於是開始打開自己的環保視野。

十幾年前簡阿迦在工地做工,一天一千多元的工資,已讓她覺得很夠用,下班後她從各處工地撿拾回收物(鐵罐、鋁罐、啤酒罐等),然後騎著機車把回收物送到大橋環保站,每天她總是要經過西橋,如此來來去去被慈濟志工吳玉珍看在眼裡,有一天簡阿迦被吳玉珍攔了下來。

吳玉珍問她:「妳這些東西要載到那裡?」阿迦回答:「要載到慈濟大橋環保站。」「妳可以把回收物放在那棵大樹下,大橋環保站的慈濟志工就會來載了。」吳玉珍回應。於是簡阿迦就把回收物改放在這棵樹下,一個小小的定點,放著簡阿迦和吳玉珍撿拾的回收物,這個地點就是西橋環保站的前身。

◎西橋與元氣環保緣

簡阿迦說起西橋環保站,成立最初是吳玉珍向地主借地,就是目前已隔間放置回收衣的衣物間,那旁邊有一棵大樹,二人就開始在樹下做分類回收。那時候還沒蓋鐵皮屋,簡阿迦從臺南市各處的工地撿回一些回收物,而吳玉珍總是推著嬰兒車撿回許多瓶瓶罐罐,二人如同為地球療傷似的,把被丟棄的鐵、鋁、紙、塑膠等物,撿回到西橋定點集中起來。

吳玉珍邀簡阿迦一起把回收物分類好,讓志工載回大橋環保站後不用再辛苦分類。後來愈撿愈多,於是志工莊玉雀知道西橋這裡有個環保回收點,於是加入行列一起做分類,當回收愈來愈多時,莊玉雀也帶動更多人一起投入環保。

後來莊玉雀買了房子在永康火車站附近,正好她家對面有一塊空地,她向地主借來做環保,當地主因為需要用到那塊地,把地要了回去,莊玉雀看旁邊還有一塊空地一直都沒有使用,於是向地主提出借來做環保回收的想法,地主答應了,這就是目前的元氣環保站。

◎環保是終身的使命

簡阿迦的環保觀念是在慈濟的環保站做分類後,在做當中深深的體會到環保對地球及人類的重要,因為愈來愈了解,所以環保做得愈來愈有心得,愈來愈高興。她做分類的善行範圍及意義更深廣了,不只愛人類的有情,更把有情擴及到愛地球。

但是一開始做環保時,先生並不贊同,時常會笑她傻,簡阿迦並不反駁,只是會提醒愛賭博的先生,和做環保比起來,賭博應該更傻,因為和朋友賭錢,如果朋友輸錢自己贏錢,沒有為朋友難過而自己高興的話,那似乎是很無情,也很沒有義氣,但是如果讓朋友贏錢自己輸錢的話,也高興不起來。一段時間後,先生想通了,對於簡阿迦做環保倒是愈來愈支持,常常開著車幫她載回收物,所以對環保也算是有貢獻。

說起長期在環保站做回收、分類,並聽上人的法,簡阿迦更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她會盡量把他人的優點內化,在心中讚美並學習,至於看到缺點則做為警惕,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或養成不好的習氣。

環視著環保站,簡阿迦說:「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聽上人的開示,而啟發的觀察能力。」如今環保是簡阿迦的終生的使命,她自稱好像是寫進八識田中,就像是前生寫來的劇本一樣。

圖左 :在這個位置分類整理硬塑膠是簡阿迦十幾年來的日常,硬膠的種類很多,敲起來每一種聲音不同,從聲音辨識材質是最常用的方法。[攝影者:楊添麟]
圖右 :每天上午西橋環保站大約會有二十幾位志工在各自的領域裡分類學習,他們總是從做當中體會到道理,不論是愛、尊重、感恩、忍耐、善解等。[攝影者:楊添麟]

圖左 :西橋環保站另一個角落志工許蕊正在分類瓶瓶罐罐紙,雖然離簡阿迦有點距離,但他們的心同樣愛著地球。[攝影者:楊添麟]
圖右 :也是西橋環保站的另一個角落,許玉翠把分類好的厚紙杯裝袋綁繩,她的位置雖然和簡阿迦相距七公尺遠,也用相同精神陪伴她。[攝影者:楊添麟]

圖左 :王黃玉美不忍塑膠袋被燒掉造成空氣污染,所以她整理好的塑膠袋特別乾淨。[攝影者:楊添麟]
圖右 :三十年前向簡阿迦詳細介紹慈濟的志工陳碧華(右一),分類塑膠膜也是她保持定靜的一種方法,她也是開啟簡阿迦走上慈濟路的善知識之一。[攝影者:楊添麟]

圖左 :拉下口罩的簡阿迦有一點靦腆,她說她現在沒有牙齒不好看,但笑容看起來讓人覺得親切又可愛。[攝影者:楊添麟]
圖右 :在這個地點簡阿迦和吳玉珍最初在這裡做分類,後來樹枯死了,現在看到的這棵樹是後來又在枯幹旁重生出來的,到2020年樹葉開始茂盛,也算是陪伴長大。[攝影者:楊添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