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紐約分會 不忍獨老挨餓 物資到府服務

不忍獨老挨餓 物資到府服務

E-mail 列印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後,3月下旬,大紐約地區慈濟志工著手電訪長者的居家狀況。不少志工回饋,由於疫情嚴峻,許多長者們沒有交通工具又擔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有風險,出門購買食物相當不便,因此相 當期盼能有送食服務。

◎做好防疫 打包善因緣

蔣珊珊不忍心老人家們對生活感到憂心,決定和先生蔣昌棟召集志工打包各項物資給獨居長者。4月2日早上十點半,夫婦倆以及志工朱澤人三人來到慈濟基金會紐約分會會所,準備將倉庫內的食物整理好,送給住在皇后區公寓的獨居長者。蔣昌棟提到,孩子們每天打電話不斷叮嚀他們減少出勤,但夫妻倆仍然心繫紐約分會每天忙於物資發放的志工,因此他們無論如何也要加入援助行列。

考量到營養價值和食物的長期保存,這次的發放物資包括豆子、堅果、馬鈴薯和蔬果罐頭,精神食糧——《慈濟》中文月刊以及慈濟捐款文宣,希望能透過善的循環,讓長者們把握因緣做好事。

在食物打包前,蔣昌棟、蔣珊珊和朱澤人三人準備了拋棄式的防護衣、兩層手套、口罩以及帽子,連手機都用保鮮膜保護,避免聯繫時口沫或接觸感染,減少發送食物過程中病菌的傳遞。

蔣珊珊過去在手術室擔任護理師,對於如何控制感染相當熟悉與專業,現場立刻示範正確穿脫手套的步驟。蔣珊珊笑著說:「每天家人與臺灣的慈濟家人們,不斷稍來關心,為了讓大家安心,我們出來做事要加強防護,辛苦一點都值得。」

由於穿著防護衣,戴著口罩、手套,蔣昌棟動作上難免不順暢,弄了好久才把慈濟的標籤貼紙貼在袋子上。蔣昌棟內心充滿感恩地說道:「現在更能體會前線醫護人員的辛苦,他們一整天戴著口罩、手套與防護衣,非常不方便又不舒服。我們做這點小事,真的不足以掛齒。」

◎送愛到府 災難見真情

等待一切準備就緒,蔣家夫妻開著車前往位於紐約會所外,大約三英哩的公寓區。在車抵達前,遠遠就看到管委會與志工蘇素香熱情地招手著。雖然大家戴著口罩、眼鏡,但招呼聲藏不住內心的欣喜與感恩。

「老人們知道今天你們要送食物來,開心地不得了。有些長輩已經吃了十幾天的包心菜,鄰居送的三盒雞蛋也當成寶貝,捨不得吃,真的太感謝慈濟了。」徐英嫻是住戶委員會的成員之一,經常關心公寓內的長者,成了社區內的聯繫窗口,疫情爆發後,他幾乎每天打電話確認他們的狀況。

「居家避疫影響最大的是老人,他們不僅擔心自己的健康,更擔心無法出門採買而糧食不足,很需要大家的協助。」徐英嫻守望相助,讓社區長者健康、安全有保障。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志工把每袋超過五公斤物資,一共九包交由住戶委員會發送。此時,剛好有老人下樓,提起沈甸甸的物資開心地合不攏嘴,直說「太多了,太多了!」也頻頻點頭道謝。

蘇素香特別將物資送到九十歲獨居的馬奶奶家中。馬奶奶眼睛幾乎看不到、耳朵重度重聽,更是聽不到電鈴聲。蘇素香試著按電鈴,等了五分鐘,最後還是請住戶委員會打電話,馬奶奶才來開門。

奶奶靠了很近,才認出蘇素香,感恩她帶來的一大包物資。馬奶奶的行動不便,讓志工相當擔心與不捨,著實感受到疫情對老人們的影響。

三月中紐約疫情爆發,住在公寓區的慈濟志工蘇素香與住戶委員會聯繫,開始社區的居家關懷,促成了紐約分會第一次物資到府服務。蘇素香說:「這段時間居家避疫,出去做志工的機會少了,但透過電話與關懷,一樣可以做好事。」 

眼見獨居長者的無助,紐約慈濟志工聯繫大型食物發送公司,預計從下周開始,整合各社區的需求,繼續發送物資到獨居長者家中,期盼陪伴他們面對漫長又未知的疫情。

圖左 :慈濟志工蔣昌棟,體會到戴著手套和口罩做事情,相當不靈活。[攝影者:邱品豪]
圖右 :避免過多的接觸並保持社交距離,志工只能將食物放在長者家門口,等到長者拿到之後才離開。[攝影者:邱品豪]

圖左 :分裝前的防護,志工們光是著裝、洗手消毒,就花了十五分鐘。[攝影者:邱品豪]
圖右 :蔣珊珊高標準要求防護措施滴水不漏,保護志工和長者們。[攝影者:邱品豪]

圖左 :住戶委員會徐英嫻經常關心公寓內的長者,協助慈濟發送物資。[攝影者:邱品豪]
圖右 :老人們拿到了物資,頻頻道感恩。[攝影者:邱品豪]
圖左 :馬奶奶視力與聽力不好,慈濟志工親送物資到門口,表達關心。[攝影者:邱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