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小小孩謝依善 邀您一起茹素

小小孩謝依善 邀您一起茹素

E-mail 列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馬六甲分會同仁錄製了一系列的《我心我素》視頻,鼓勵大家一起加入茹素防疫的行列。十歲的四年級生謝依善,也是其中一位主角。

◎小小孩童 茹素堅定

「吃素並不難,你只要不貪一時 的口欲,其實素食跟肉食也是一樣;如果你不吃肉,你就可以每分鐘救到一些正準備被殺的小動物,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來跟我一起吃素。」短短一分鐘的視頻,謝依善口齒伶俐地分享著,希望鼓勵更多人一起茹素愛動物。

謝依善是胎裡素,從小到大鮮少生病。熱愛運動,騎腳踏車、滑輪,連拉單槓都難不倒她!只見她滑溜地在公園的運動器械上,雙腳不著地,一邊拉單槓一邊盪著,笑說「我在盪鞦韆。」

在學業上,自一年級開始都是全班第一名,三年級沒有考試,但那年她當選為班級模範生。她為自己設下每年得十個獎的目標,且年年達標。

然而,在一間有四百多名,僅有個位數學生茹素的學校,以及身邊親友絕大部分都是葷食者的環境中,謝依善是如何堅定心念,不遺餘力地鼓勵身邊人一起茹素呢!

故事,要從她的父母說起。

◎因為慈濟 我們茹素

謝依善的父母是慈濟志工謝征林(濟淥)與羅雪花(慈琋)。夫妻倆投入慈濟多年,也因為慈濟而開啟茹素因緣。

羅雪花自1993年,仍在大學求學時就認識慈濟;1995年畢業後,選擇在離家鄉不遠的檳城工作,以便就近參與慈濟活動。1997年就下定決心茹素。

當時,素食觀念並未普及,羅雪花的午餐常常以一個荷包蛋加一點青菜解決,不然,就吃方便素,只求填飽肚子即可。遇到考驗,她總是抱持著「只要有心,就可以克服困難」的信念。

茹素初期,羅雪花面對著美食誘惑的考驗。從小,她就愛吃雞肉和檳城著名的美食──叻沙(Laksa),尤其叻沙用魚熬煮出的湯頭,加上酸酸辣辣的口感,令她難以忘懷。

每每行經叻沙的檔口時,羅雪花總是克制不住口欲,但自己又不敢去買,因而請謝征林代為打包,還自我安慰:「只吃麵條不喝湯,這樣也算吃素吧!」茹素一段時間後,偶然一次走過檔口,那股懷念的滋味,挑起口欲,讓她忍不住想再品嚐。沒想到,吃下第一口,腥味刺鼻,讓她極度不舒服,無法下嚥,這種難受的感覺,讓她再也不受叻沙誘惑。

◎吃素健康 媽媽心安

當年,媽媽擔心二十五歲的她會營養不良,於是每逢週末回吉打家鄉時,老人家總會貼心地為她準備雞湯補一補,還順口說:「只喝湯,不吃雞肉沒關係啦!」

為了讓媽媽安心,羅雪花會乖乖地把雞湯喝完。為了兼顧孝順和茹素,她會偷偷地把雞湯給當時尚未茹素的謝征林喝。直到媽媽親眼見證羅雪花茹素後,臉色紅潤,還是全家中最健康的,漸漸不再勉強她。媽媽為體恤女兒,進而改變家中烹煮習慣,以各式蔬菜為主,也因此讓家人有多吃蔬食的機會。

周遭的親戚朋友,從一開始的勸導,「久久吃一次,沒關係」,但見她持素的心念堅定,即使宴席中只有一道蔬菜,也甘之如飴,久而久之在宴會上,親朋戚友們總會貼心地爲她準備素餚,也影響更多人一起認識蔬食的美味。

羅雪花茹素多年,謝征林也以素食為主,但與親戚朋友、同事等聚餐時,偶爾還是會吃到葷食。2005年夫妻倆前往印尼分會帶動當地會務,他為了以身作則帶動當地志工,順理成章完全茹素。由於飲食早已以素食為主,少葷食,所以他轉葷為素的過程,並沒有口欲的考驗。

兩人的獨女謝依善,茹素路上,也繼承了媽媽的堅定和毅力,以及爸爸以身作則的身教,誠如父母給她取的名字,期許她:「依」著「善」業、善念而來。

◎親人勸素 一說再說

謝依善大約兩歲時,只要有人說:「善善,這個是有肉的,你不可以吃喔!」她真的不碰,而且也不會抱怨別人不給她吃。用餐時,她還會先問「這個有肉嗎?」只要是葷食,她絕對不碰觸。類似肉類的素料,她也會先確認,才享用。

早在四歲時,謝依善回外婆家時,就會忙著勸素。當她看到表姊們吃雞肉或魚肉,她會不停地對她們說:「愛護小動物,牠痛我也痛。」還正經八百地跟表姊們說:「回去跟你的爸爸媽媽說你們不要吃肉,要吃菜。」讓表姊們呆住,不知如何回應。

爲了說服表姊們,謝依善會拿著爸爸買給她的新玩具,跟她們說:「你們不要吃肉,我才給你們玩新玩具。」表姊們哭笑不得,回去跟媽媽抱怨:「因為我們吃肉,善善不給我們玩新玩具。」當年謝依善年紀小,不懂得如何圓融處理,但她從小就想引導表姊們愛護小動物,不再吃肉的心念和舉動,至今不變。

其實謝依善也曾面臨口欲的誘惑。有一次,她跟表姊們去麥當勞,表姊津津有味吃著雞肉塊,她忍受不住誘惑要求:「可以給我吃一口嗎?」表姊並未拒絕,讓她嚐了一口。回家後,她與羅雪花分享「雞肉好吃,但我以後都不要再吃了。」後來,媽媽才發現,原來她只是吃了一口雞肉塊外酥脆的麵粉團,由於不曾吃過,她並不知道那不是雞肉。

還有一回,在與表姊們聚會時,由於雞肉塊的味道太誘惑了,謝依善嗅著雞肉塊的味兒,吃著腰果來轉移欲望。謝依善出於好奇心嘗試,但在滿足好奇心後,卻可以克服美食的誘惑,堅定茹素心念。

「吃這麼多肉,很殘忍。」謝依善曾想阻止表姊們吃肉,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她認為大家割傷都會痛,何況是那些被開膛破腹的動物,怎麼可能不痛?

2020年2月尾,《我心我素》視頻上網後,謝依善就在媽媽羅雪花的親友團群組裡,要求大家一定要看,因為謝依善想勸大家都一起來響應茹素!親友們紛紛給「讚」,大姨還稱讚謝依善是真棒的!

謝依善乘勝追擊問道「那你們要茹素嗎?」大姨回應,自己會少肉多菜。謝依善馬上建議她,一個星期可蔬食四天,慢慢再增加蔬食天數。大姨說要吃肉邊菜,她雖然對肉邊菜不甚認同,但還是鼓勵大姨努力。

◎同儕勸素 絕不放棄

除了跟家人勸素外,謝依善也不遺餘力地跟和同學們分享,期待能鼓勵大家一起來茹素愛動物。

「你想像你是小動物,一出生就是被宰的命運,不是很可悲、很可憐嗎?」謝依善與同學們分享。然而,當看見同學們的反應僅是點頭後,她知道溝通無效,就會停下,等待下一次的因緣再勸說。

「你偶爾吃一天素,就可以救到一隻小動物,這樣不是很好嗎?」等到下一次的好時機,謝依善繼續跟和同學們勸素,然而等到的反應,又只是點頭。雖然又失敗了,但她還是會等下一個機會,繼續再說……

「因為一直說,才能成功。」謝依善堅定心念。儘管結果不理想,但她仍然不放棄,總是在等待適當時機,繼續分享。

羅雪花忍不住問謝依善,「為什麼你一直勸人家吃素?」

「如果他們沒有吃素,就會吃很多肉,就會傷害很多小動物,所以越多人吃素越好。」謝依善認真說道。就是這個「愛護小動物,越多人吃素,就越少殺戮」信念,支持著她,不斷地努力勸素。

◎向師勸素 等待好緣

范瓈仁老師是謝依善一年級到三年級的級任老師。這些年來,她看著眼前這個求知欲強,創意無限的小女孩,從自我中心,在師長的陪伴下,轉變成一個更體貼他人的孩子。而最讓她佩服的,就是謝依善在茹素上的堅持和毅力。

「不是每個小朋友可以做到,像我女兒每次告訴我她想吃素,然後美食當前,又打回原形。我也是,就說隨緣,又吃了……」范瓈仁老師說道。

范瓈仁老師的家人也不乏因為健康因素而茹素者。然而,每次跟他們出門,都因為一些特定的堅持,令她掃興不已,就將素食標上「麻煩」標籤。

范老師曾參與慈濟活動,也看過很多紀錄片,對素食不排斥。近年來也減少在家煮葷食,但偶爾也會陷入父母耳提面命的「素食不營養」,「不捨先生沒肉吃」的考量,加上口欲的誘惑,總是難以轉葷為素。

她想起了有一回,忍不住口欲,吃了雞肉乾。女兒問她是什麼,她說是雞肉乾,當時年幼的女兒,當下就做了拜拜的動作,說是「跟雞拜拜」。這句話才說完,范老師想起了雞的模樣,當下就把雞肉乾全吐了出來。

「你吃得下,是因為已經沒有感覺;無法吃下,可能是因為心裡還有慈悲心。」范老師分析。而這一次的拜訪,范瓈仁老師不諱言,可能會成為促成她茹素的助緣。謝依善不敢貿然向老師勸素,但聽到老師在回家後,寫給媽媽的留言,她開心在旁歡呼。

「有些人會說就算你不吃,動物已被殺好,就要端出來;可是只要你不吃牠,就少殺一個,他們用各種理由來逃避……」謝依善不明白為何大人們會用各種理由來推搪,儘管討厭這類態度和行為,她仍抱持希望,繼續努力尋找方法,等待好時機,引導大家茹素。

圖左 :謝依善常隨父親謝征林(右)及母親羅雪花(左)參與慈濟活動,這是一家三口參與親子班活動,歡樂無比。[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熱愛小動物的謝依善,除了積極勸素,呼籲大家愛護小動物外,未來還想成為寵物心理治療師。[攝影者:羅雪花]

圖左 :胎裡素的謝依善從小活潑健康,喜歡運動。[攝影者:羅雪花]
圖右 :三年級的第一天,謝依善在上學前,與自己的獎牌合影。[攝影者:羅雪花]

圖左 :謝依善(左二)常隨媽媽羅雪花(拿看板者)一起參與慈濟活動,母女倆在街頭為印尼地震募款。[攝影者:戴秉汶]
圖右 :2019年5月12日的浴佛典禮,謝依善(左一)隨著親子班的夥伴及志工,一起進行素食宣導。[攝影者:張子恩]

圖左 :謝依善與范瓈仁老師(右)分享自己的素食觀。[攝影者:楊秀麗]
圖右 :活潑健康的謝依善熱愛多種運動。[攝影者:楊秀麗]
圖左 :謝依善很獨立,會自動自發做好手邊的事。[攝影者:楊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