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慈悲「疫」無反顧 拔苦予樂濟眾生

慈悲「疫」無反顧 拔苦予樂濟眾生

E-mail 列印
「大慈大悲憫眾生,大濟大捨人間路」,這是慈濟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始終如一的行願路。而今世界Covid-19新冠肺炎未歇,大眾除了反思,身為慈濟人應如何伸援苦難。5月17日「北區慈誠委員合心培訓課」,期許 培訓學員能深入靜思宗門要義、學習志工精神,體解慈善志業拔苦予樂的生命真諦!

輕颱黃蜂展翅偏然離去,晨起陽光普照,似在歡慶臺灣第十天、新冠肺炎零本土確診;但主場三重志業園區「北區慈誠委員合心培訓課」,仍採高標防疫措施,將七十九個和氣、四百七十六位培訓學員,分流在二十三個靜思堂、聯絡處,連線上課,期能讓大家汲法精進時,也能保護大家安全無虞。

若未親身體會,真的很難有同理心!所以上慈善課時,先以《地藏經》手語劇演繹影片共修「回首無量阿僧祇劫,有一貞德光目女,其母生前貪口欲食魚食鱉無數計或炒或煮恣情食,殺生害生趨惡趣,鬼使桎梏索命去……」期能讓培訓學員體解因緣果報觀,殺生毀謗吞苦果惡報。

◎傳承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

大愛臺副總監何建明和中文期刊總編王慧萍在課程中分享,1966年閏月3月24日,慈濟成立慈濟功德會,當年證嚴上人與弟子眾七人借宿普明寺,平日生活艱困苦,常住希望每天多做一雙嬰兒鞋,多賺四元能行善助人。1971年,一位礦工罹患肺病回花蓮,他的太太弱智,還有四個孩子,全家因病又沒錢,從此成了慈濟長期照顧戶。1979年,十一歲的孩子在慈濟義診所發現疑似心臟病,因花蓮沒有心臟專科醫師,也沒有檢查設備,緊急搭飛機到臺北檢查、開刀。

菩薩道有千百種,當最困難的是帶弟子走入人群,「上人帶我們在做的過程中,行菩薩道傳承技能,才能夠真正體悟佛陀所教的道理。」傳承靜思法脈的內修清淨心,入群無染著;弘揚慈濟宗門:外行慈悲喜捨,悲智雙運,利濟眾生。慈濟宗門是修行團體,體會佛心,走入人群,藉事練心。

◎社區親幫親 竹筒歲月到國際NGO

慈發處主任呂芳川師兄提及,「慈濟是一個慈善團體、也是一個修行的團體、也是一個宗教的團體。」慈善深耕社區的理念,在隔代教養、身心障礙,多能經由提報,關懷不僅是給予個案經濟上的補助,還要慈悲心去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為個案著想,以全家、全程,長期關懷陪伴,改變家庭、翻轉人生。希望能增加自給自足的能力,積極面對人生,從手心向上、轉為手心向下。

全臺六都實現一百七十個社區關懷據點,關懷長者推動紮根,讓延緩失智、失能、行動不便的人,社區愛心送餐服務,帶動社區親幫親、鄰幫鄰。「慈濟志工為照顧戶修繕、打掃,從付出中體悟生活價值。」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副主任王運敬師兄分享,慈濟致力偏鄉健康促進發展,在渡化人心的道路上「為佛教、為眾生」,證嚴上人從在家修行,走出戶外幫助人。慈濟在既有不變核心價值之下,奠定永續發展的磐石,期待社區能夠放大平台跟國際接軌。慈濟慈善聯合國十七項永續發展目標,貧窮、氣候急難應變、高齡化……慈濟慈善基金83%用在臺灣,國外不到13%。海外的國際賑災都是當地自力更生,成立慈善工作,自捐、自發、自助的努力,榮耀最後歸於臺灣。

◎舊法新知 正心正念

從1979年做志工紀靜暘師姊串場,「問上人,我們老了怎麼辦?上人回說︰老了出來給人家看。」菩薩道上永遠不離開「福慧、雙修!」第一位請林智慧師姊分享。

上人教林智慧師姊,「你要縮小到人家的瞳孔、縮小到人家心裡。」做慈濟三十幾年,她還是不斷學習,家裡每一個成員如何相處,不論先生說什麼,都說好、謝謝你、感恩你,「得理要饒人、理直要氣和;不要做一個黃臉婆!」字典裡沒有難字,鞭策自己難行能行,勵志在菩薩道上一定不能脫隊,任何工作從不推辭,遇到困難用上人的法解決,「當你學會正心、正念、真心,就智慧花開了。」

「為什麼門檻要這麼高,要守十戒?」講師潘廖葉師姊說,「我們的道場是弟子,弟子在慈濟只有責任使命。地藏菩薩大願,地獄不空是不成佛。」在慈濟世界,上人有如守在地獄門,希望沒有人會墮入地獄。潘廖葉師姊鼓勵學員要學常不輕菩薩,不論人家打、罵,還是恭敬微笑,慈悲不傷人,念純不傷己。

「不論組員認不認識,師姊們總是像媽媽、像姊姊,呵護著我們、照護著我們。」七十二歲最年輕的何瑞真師姊做慈濟最大感受是,雖然團體中參差不齊,每個人帶著習氣而來,來自不同背景、家庭,要學會感恩、善解、包容,腳步踏踏實實與真誠的愛心來對待每個人。「慈濟要走正確的方向大道,用單純的心,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紀靜暘師姊是我的組長,他有很多的妙法,跟師姊學習很多。」

「冠狀病毒你看不到、摸不到的,造成這麼大的災害!」紀靜暘師姊總結,戴口罩啟示要守口業,身不犯殺盜淫。佛弟子要有悲憫的心,不忍食其肉;眾生皆有佛性,要護生、尊重生命,要茹素齋戒,才能消弭這次災難。

訪視個案以戲劇呈現,讓學員瞭解如何提報、如何訪視,任何一個不當言語動作,都能帶來正反效應,訪視時要懷抱「感恩、尊重、愛」,才能拔苦與樂。

◎改葷食做素食 消弭疫情

「面對這次疫情,我不怕!」做環保十幾年,也在署立醫院當志工的徐美莉師姊,因擔心將病毒帶到環保站,所以辭去署立醫院的志工。如今因四大不調有空氣汙染、森林大火,為世界帶來嚴重災難,讓眾生受苦難。「對我來說,慈善不只是家訪,做環保對環境、對眾生好,就是慈悲、就是拔苦予樂,期許做環保能更精進。」

新泰區開小吃店的培訓學員黃建中,看到妻子授證與女兒參加入經藏,改變了脾氣、做人處事的態度,這也是他決定參加培訓行列的原因。「這次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我要開始吃素,小吃店也要慢慢從做葷食改做素食料理,希望引領客人由葷轉素,減少疫情發生也是慈善。」

南港區的培訓學員張立德,「去幫照顧戶打掃,清出了三、四車垃圾,真的非常累!身體都癱軟、腳也抽筋。當下沒有想很多,雖然很累,但還是要去做;只是想到社會上有這樣需要幫助的人!自己身體雖然很勞累,可是做的時候,好像得到一些寄託,覺得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信義區學員何瑞琴勤讀《靜思》書籍,敬佩上人自年輕開始救助苦難人。何瑞琴說到這裡,激勵自己真的要用跑的,不然來不及了!

全球新冠肺炎未歇,給世人的震撼教育,也給培訓學員省思。上人從艱困中走過顛頗行願路,奠定永續發展的磐石,期待社區能夠放大平台跟國際接軌。今日課程希望培訓學員要珍惜,發心「為佛教、為眾生」,應齋戒茹素,以減緩地球暖化,讓疫情早日消弭。

圖左 :5月17日「北區慈誠委員合心培訓課」司儀慈韻師姊,引言地藏菩薩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不論如何困難,地藏菩薩都要度眾生。[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北區慈誠委員合心培訓課」,仍採高標防疫措施,將七十九個和氣、四百七十六位培訓學員,分流在二十三個靜思堂上課。[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大愛臺副總監何建明(右)、中文期刊總編王慧萍師姊分享,「上人帶我們在做的過程中,行菩薩道傳承,才能夠真正體悟佛陀所教的道理。」[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慈發處主任呂芳川師兄提及,「全臺六都實現一百七十個社區關懷據點,關懷長者推動紮根,讓延緩失智、失能、行動不便的人,帶動社區親幫親、鄰幫鄰。」[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副主任王運敬師兄,海外的國際賑災都是當地自力更生,成立慈善工作,自捐、自發、自助的努力,榮耀最後歸於臺灣。[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七十二歲最年輕的何瑞真師姊做慈濟最大感受是,雖然團體中每個人帶著習氣而來,來自不同背景、家庭,要學會感恩、善解、包容,腳步踏踏實實與真誠的愛心來對待每個人。[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新泰區開小吃店的培訓學員黃建中,看到妻子授證與女兒參加入經藏,改變了脾氣、做人處事的態度,這也是他決定參加培訓行列的原因。[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對培委徐美莉來說,慈善不只是家訪,做環保對環境、對眾生好,就是慈悲、就是拔苦予樂,期許做環保能更精進。[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信義區學員何瑞琴勤讀《靜思》書籍,敬佩上人自年輕開始救助苦難人。何瑞琴說到這裡,激勵自己真的要用跑的,不然來不及了![攝影者:張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