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換我罩你 為客工布置隔離中心

換我罩你 為客工布置隔離中心

E-mail 列印
「他們都是離鄉背井來到這裡,回到家裡,他們也是別人的爸爸和兒子。希望他們最終可以平安、健康地回家,與家人團聚。」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在新加坡客工宿舍群聚感染,慈濟志工馬慶華於5月14日參與 隔離中心布置,他以虔誠心祝福客工們都能平安度過。

◎大愛共伴 疫起送福

新加坡目前有近三十二萬三千名住在客工宿舍的外籍勞工,大部分是孟加拉和印度籍男性,從事建築業、海事業、加工業和服務業。宿舍由業主管理,據現有準則,每名客工應至少有4.5平方米的住宿空間,相當於二十名成年人居住在四房式的政府組屋裡。

疫情爆發後,客工在狹小的生活空間裡,難以遵從一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加上病毒有兩周潛伏期,不易被及時察覺和篩檢出來。2020年4月中旬起,宿舍客工成了本地新冠病毒最大的感染群,政府於是加緊宿舍客工的新冠檢測,截止5月24日共有超過兩萬九千名工作證持有者確診,是總確診人數的九成多。

四月下旬,新加坡慈濟基金會、客工宿舍業者與政府組織合作,為五月中旬啟用的社區隔離中心,打造成安心安身的「家」。此專案因此取名為「大愛共伴∙疫起送福」關懷行動。

除了為客工準備物資祝福包,志工也前往隔離中心協助布置場地。客工入住後的兩個月內,志工每天輪流三人前往中心的茶水間,提供醫護人員和中心員工茶水服務。為了安撫客工的情緒,慈濟每天也安排了兩名訪視員提供線上輔導服務。

為了減低感染的風險,前往中心的志工必須向政府申請准證,遵從防疫政策。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志工必須符合六十歲以下,身體健康且無慢性疾病,符合人群接觸及旅行史的安全條件。

◎打包祝福 感恩客工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慈濟透過行動來感恩客工多年來的付出,連續四天動員了一百四十六人次,打包了約三千六百份物資祝福包。顧慮到部分客工匆忙入住中心前,僅準備了幾套衣物,慈濟、政府組織和外籍勞工中心用心地準備了二十四種生活用品和食品。

物品種類繁多,志工站在流水線上各自負責一類物品。戴著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把淨手液、消毒水、布口罩、維他命C、廁紙、肥皂、洗衣皂、洗衣粉、洗髮露、洗碗液、牙刷、牙膏、刷牙杯、刮鬍刀和方便鎖放入環保袋。

無法放入環保袋的水桶、掃把和畚斗則直接交給宿舍業主。另一組志工則負責準備紙摺愛心,用彩繪和留言的方式為客工加油打氣。慈青沈恩綺透過媒體報導瞭解到客工焦慮的心情,於是把握因緣前來為客工付出。「就覺得如果我是客工,一定會很傷心,會希望有人來關愛。」沈恩綺嘗試同理。

◎傳正能量 度齋戒月

隔離中心可容納一千六百二十八人,八成的客工為孟加拉籍,兩成為印度籍,有極少數中國籍。幾乎所有的孟加拉籍客工是穆斯林,須在隔離期間履行齋戒的義務。為了陪伴他們安然度過齋戒月,慈濟特地準備了椰棗(Kurma)。椰棗是齋戒期間晚間複食的必需品,能補充大量能量和營養。

有別於孟加拉籍客工,印度籍客工多是來自南印度的興都教徒,淡米爾語(Tamil)是日常用語。為解鄉愁,志工也為他們準備了一袋傳統零食——姆魯咕(Muruku)。志工把椰棗、姆魯咕、紙摺愛心和慰問信放入另一環保袋裡,確保食品衛生。

慰問信承載著慈濟的祝福,以四種語文呈現:英文、孟加拉文、淡米爾文和中文。同時,孟加拉籍和印度籍專業人士也協助翻譯了六十句孟加拉文和淡米爾文的靜思語。慈濟和政府組織合作,自五月中旬透過手機程式,每天分享一句靜思語給全島的宿舍客工。

部分靜思語結合南亞社會的生活照片,後製成海報,張貼在隔離中心的公共走廊。慈濟志工會務發展室主任馬慶華,希望以他們自己的語言來把正能量傳遞給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雖然在異鄉,還是有許多人在關懷他們。」

這一個個黝黑勞動的身影逐漸清晰起來。他們各自承載著遠方家人的夢想,是家人的經濟支柱。事實上,大部分客工在新加坡賺取足夠的資金後,會選擇回鄉從事小本生意。「這段在異鄉打拼的歲月,他們就是我們家園中的一員。」馬慶華補充說道。

◎美化環境 增添人文

5月14日,新加坡新增七百五十二個確診病例。其中七百五十例是宿舍客工。在二萬一百零四個活躍案例中,一萬九千零三十二名輕微症狀者留在社區隔離中心,接受十四天的觀察與治療。政府預估輕微症狀者仍會增加,因此積極在寸金寸土的新加坡,找尋空間改造成社區隔離中心。

這天,也是客工入住隔離中心的前一天,中心員工忙著設置所有硬體設備。四十名慈濟職志工也在這一天來到約兩公頃大的隔離中心。該中心共有十六個單位,各單位有三層樓。每一層設有四至五間隔間、共用走廊、浴室、洗手間和洗衣間。

大熱天下,志工汗流浹背地穿梭在各個單位張貼靜思語海報。部分志工主動協助醫護人員分裝藥物,協助中心員工準備張貼告示和寢具。志工的積極,讓員工如獲助力。在保留給醫護人員和中心員工休息的單位,志工在一樓和二樓準備及布置了茶水間及醫護人員休息區,增添人文氣息。

志工笑言雖然今年因為防疫關係無法出國義診,但這天與醫護人員一起完成前置作業,如同一場小型海外義診。

◎省思回饋 人人平等

不少志工請假前來付出,從早上九點忙碌至下午五點,謝佳君便是其中之一。喜愛印度素食的他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經常前往小印度社區,對宿舍客工的生活早有所聞,也曾思索該如何協助他們。

「我們的客工朋友為我們做了很多,我們居住的環境都是靠他們很辛苦地建立起來,是一分心意,回饋他們這麼多年來為新加坡的付出。」謝佳君分享自己在社區環保點經常與這群客工互動,有時順手幫忙他們處理一些骯髒的回收物,但客工總是客氣地拒絕。

「看到這樣子,我們就會覺得很心疼。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人,都是平等的,都不應該有『乾淨的我來做,骯髒的你來做』的心態……其實,這些骯髒也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才需要他們整理,他們的手才會被弄髒。」謝佳君有感而發。

此次的前置作業,志工不到兩天即將報名名額填滿,反應比想像中踴躍。馬慶華表示,這次的合作是個大好因緣,可以接觸到這群離鄉背井的客工們,希望他們最終可以平安、健康地回家,與家人團聚。

圖左 :志工將孟加拉文和淡米爾文的靜思語海報,貼在公共走廊的牆上。[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四月下旬,慈濟基金會(新加坡)、客工宿舍業者與政府組織合作,為五月中旬啟用的社區隔離中心,打造成安心安身的「家」。[攝影者:王綏喜]

圖左 :每次付出前,慈濟職工皆會提醒志工遵從防疫措施。[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慈濟為入住隔離中心的客工,準備了二十四樣生活用品與食品。[攝影者:王綏喜]

圖左 :慈青沈恩綺把握因緣前來為客工付出。[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志工把物資祝福包運載至隔離中心。[攝影者:王綏喜]

圖左 :志工用心為醫護人員和中心員工準備的茶水間。[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醫護人員和中心員工的休息室。[攝影者:王綏喜]
圖左 :醫護人員的休息室。[攝影者:王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