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善用使用權 累積生命真實義

善用使用權 累積生命真實義

E-mail 列印
歲序來到2020年,年紀邁入七十歲的慈濟志工林申宮,感念於證嚴上人幾度提到自己已然年邁卻仍「抽力」(附註)在行願慈悲濟世,他聽著覺得感動且傷懷,於是決定勇敢承擔社區志工協力隊長的職務,發願做一個「有溫 度」的組隊幹部。

林申宮回憶著自己在那一段初入慈濟的時候,總十分歡喜前往慈濟在桃園市區永安路上的支會,利用周末時間,參與慈濟人的聯誼或講座,透過他人的生命故事與現身說法,感受在苦難中心念轉變所帶來的力量。

當時長期受困於失眠之苦的林申宮,注意到一位來自中壢的師姊,無畏於癌末的病苦,仍然堅持精進聞法、參與慈濟各項勤務,那把握、善盡生命每一刻鐘的姿態,實誠如上人所說的「生命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林申宮體會身體的生滅是自然的法則,非人所能控制而永久不壞,雖然人無法預期明日,卻要及時把握當下,充分利用身體,進而發揮良能﹔他也發覺在每一回的講座分享後,他能屏除各種雜念,感受到心靈的放鬆,並且不斷提醒,與自己的身、心、靈各種狀態和平相處。

◎話說九二一 虔誠無畏獻良能

投入慈濟後的林申宮,平日在位於土城的工廠上班,承擔管理幹部,在同一家公司服務達四十一年之久。值逢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林師兄在各項訊息都還十分模糊的當下,未加思索地即刻換上慈濟藍衣白褲的制服,放下工作,迅速前往慈濟桃園支會,與其他志工會合後,逕往中南部開車而下,希望提供災區最直接、最立即的援助。

提到那一段從桃園出發,在豐原到東勢的災區賑災歷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東勢的一家木材工廠裡所感受的的一切,九月二十三日的傍晚,在廠區裡容納了五、六百具的受難者遺體,當時國軍的年輕阿兵哥弟兄心裡都很害怕,林申宮提到當下的慈濟志工人人心懷虔誠、無所罣礙的投入,共同協助搬運遺體。

九二一當時,桃園地區慈濟志工承擔在台中大里的大愛屋工程,大約將近三個月的時間裡,承擔小隊長的林申宮,隨同桃園志工在每一個周六清晨四點集合後,共同搭車出發前往台中﹔未久,一位同事廖先生夫婦也表達共同幫助災區的想法,林申宮積極回應:「如果你要去的時候,我來載你﹗」

為了成就在災難中助人菩薩的參與心意,於是林申宮自行提早出發,在清晨兩點鐘,先行開車前往接載土城的同事,大約在清晨六點,他們即可與桃園區志工同時抵達台中災區﹔那一份見苦知福的慈悲賑災因緣,也讓同事廖先生有機會深入接觸慈濟,日後也進一步受證成為北區慈濟慈誠隊的一員。

◎實際行動 回應「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回溯到1992年時在慈濟受證前的林申宮已然投入慈濟的環保實作與推動,當時的社會大眾普遍缺乏資源回收的觀念,也曾經歷過桃園垃圾量龐大且無法安置的年代﹔在板橋參加過幸福人生講座的他,聽到上人提倡「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的理念,心裡深深敬佩這一份先見之明。

受證後隨著上人日益強調環保的重要性,林申宮秉持著「我們是上人的第一代弟子,上人要我們做甚麼事情,我們絕對不能說NO﹗」於是以真實行動投入環保,來回應上人的呼籲,他說:「每個禮拜都去做,我就一直做到現在,從來沒有間斷過﹗」

隨著社區寶慶環保站的成立經過,從職場退下來的林申宮,已然從每個月一次的環保日,接著每周定點做環保,現在每一日在社區環保站的投入。他進一步分享,大家來到環保站做環保的同時,也像是在做運動,一起為大地環保貢獻心力﹔做子女的安託老人家在環保站,可以放心的出去工作﹔環保志工長久互動與相處,彼此作伴相互關懷,「這個環保站好像一個大家庭,我們有這個環保站,也給這社會解決很多問題」林申宮感觸很多。

「人有人命,物有物命。」在環保站付出的同時,林申宮也感受到心靈環保的體悟,原本即自覺是節省的個性,在環保站裡更加深刻感受到時下普遍浪費的現象,因為地球的資源有限,無法承重人類無止盡的慾望與消耗,他總呼籲大家除了珍惜物命,更要想辦法去延續物命,在需要與想要之間的關係,一定要去分辨清楚,不可以隨意浪費。

林申宮師兄笑著說到自己一生,所穿過的皮鞋不超過四雙,也提到善用與愛護回收的醫療輔助器材,可以不斷循環使用,物命延續造福給有需要的人。

◎心有所定 有溫度的協力隊長

在生活中隨著慈濟勤務,實踐行入人群付出的林申宮,更加堅定自己已然得遇明師的信念,他說:「在生命的所有權還沒有被收回去的時候,使用權就要用到淋漓盡致!」也自問:「學佛跟學技術一樣,遇到明師了,就要心有堅定地跟隨他一直走。」

入慈濟二十八年後的新年度幹部改組,林申宮發願承擔下社區志工協力隊長的職務﹔他始終堅信慈濟在社區組隊的「協力」分組運作,必須穩固如磐石,如同大樹的根如果紮得穩,枝幹就可以繼續往上而花葉繁茂。

曾承擔過慈濟八年小隊長的林申宮,那時慈濟尚未推動社區志工在地化,人數也不多,他所負責的腹地範圍很大,志工分布在桃園到觀音有十三個鄉鎮﹔然而,他會有心地去記得師兄、姊的作息時間,再安排各自的勤務或進行聯誼活動,他回憶著當時志工間的相處不只是呈現在勤務的配合中,還有經常在法親家庭間熱絡互訪,那一份情感法親彼此之間愛的存款,歷時雖已久,卻依然濃厚堅固。

時序移往,科技發展隨之一日千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更加便捷且多元,關係卻變得更加疏離,林申宮發願做一個有溫度的協力隊長,想努力把法親之間的情感凝聚得更好。他提到會善加運用通訊軟體,除了用文字的聯繫,更強調線上或親見直接且親切的對話,多重溝通管道並行,避免讓法親之間的聯繫流於冷冰冰的文字。

上人慈示:「親手做過、親自走過,生命不會空過。然而人有生、老、病、死,當年齡漸長而體力衰退之際,仍希望大家自我提振,不要輕易放棄生命的使用權。」「時間在分秒中過去,歲月是催人老,每一秒鐘我們都要謹慎地把握,我們的生命才能累積。」

人生七十益發堅定的承擔,林申宮認為自己是在延續生命的風華、持續充實自己生命的內涵﹔對於佛心師志,這是一份使命感的承擔,也是他生生世世要走在慈濟菩薩道上的信念實踐。

附註:「抽力」閩南語,集中力氣,特別的使力在某件事情方面。

圖左 :1996年受證的林申宮,也歷經921地震的協助救災,二十幾年來,從見苦知福中他得到許多啟發與成長,也感受在苦難中,心念轉變所帶來的力量。[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右 :環保站有如輕安居,大家一起為大地環保貢獻心力﹔兒女也安心老人家在此做環保,大家相處融洽,互相作伴也彼此關懷,環保站好像一個大家庭,也為社會解決很多問題。[攝影者:郭林淑芬]

圖左 :林申宮領悟到年齡漸長而體力衰退,但仍自我提振不輕易放棄生命的使用權,把握每一秒鐘都要謹慎地使用,點滴為生命做累積。[攝影者:李茗秉]
圖右 :邁入七十歲的林申宮(左二)感念上人年邁卻「抽力」在慈悲濟世,他發願承擔協力隊長,充實生命內涵﹔感受佛心師志是一份使命感的承擔,也是他對菩薩道的信念與實踐。[攝影者:李茗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