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大哉教育 慈悲喜捨修行路

大哉教育 慈悲喜捨修行路

E-mail 列印
佛教慈濟基金會中彰投港苗2020年培訓委員慈誠理念課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二次採分區連線上課。5月17日臺中北屯潭子大雅區有二十四位學員齊聚大雅共修處,在二十三位工作人員的陪伴服務中體解慈濟教育 志業的理念與發展。

「靜思」是慈濟精神,靜思法髓在《法華經》,「妙蓮華」指慈濟人做的事。凡靜思弟子「薰法香」,從佛典中生信心,在人事中用心,以人事的煩擾滋養慧命、行菩薩道,人人得回歸清淨本性,在無私付出的同時說感恩,法喜充滿。今天的課程,就由陳秀雲導讀《靜思法髓妙蓮華序品一》第二冊開始,揭開序幕。

◎莫忘那年 細說慈濟情

接著與花蓮靜思堂連線,由靜思精舍德淨師父說起「慈善故事」,釐清一般人看慈濟,好比瞎子摸象,道聽途說,失於偏頗的認知。慈濟功德會邁入第五十五年,回溯慈濟在克難中從慈善濟貧做起,成就了四大八法印,足跡遍及一百零六個國家,四大志業不離「誠正信實」、「慈悲喜捨」,慈濟人以真誠的愛,濟世助人,為蒼生付出。

1966年,醫療援助個案盧丹桂和丈夫吵架,為了兩個高麗菜而自殺,證嚴上人非常難過,深覺個案停濟後,有必要繼續給予關懷及輔導,於是訂定每三個月到案家關懷生活概況的訪視複查制度,至今,訪視關懷則是每個月必行的要事了。

德淨師父還提及在中國大陸收藏十一面鎏金千手觀音的故事:有人心血來潮,細數觀音的手,數了三次,都是九百九十八隻手,百思不解……。最後終於頓悟了,原來,「加上我的一雙手就是千手。」德淨師父鼓勵大家任何時候只要願意伸出一雙手,即可成就千手觀音。


學員林秋芬於2000年開始繳功德款,第一次參加慈濟活動時,聽到「普天三無,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不信任的人、不原諒的人。」這是證嚴上人的慈悲,讓她好震撼、好感動,於是林秋芬從環保做起,投入志工行列。


林秋芬會跟著資深志工去訪視,有時候心裡想著慈濟給案家經濟補助的評估似乎很寬鬆,「今天聽到德淨師父轉述上人的話,只要秉持誠、正、信、實原則,『寧可錯救、不可失救』,我終於能體會上人的悲智。」林秋芬表示自己已經五十幾歲了,一定要加緊腳步聞法精進,不可再錯失因緣。


◎捨得給予 承擔付出永不悔

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談「慈濟教育與人文典範」,二十七年前,她從美國完成學業回臺到慈濟大學應徵面試,「這是我第一次謀職面試,也會是最後一次。」劉校長篤定的說。

劉怡均談慈濟大學教育的概況,提到醫護學生的服務學習與服務力,因應消弭疫情的需要,學校的教授帶著學生組成研發團隊,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實驗室,兩個多月的時間成功研發檢測新冠肺炎(COVID-19)抗體試劑。

這一個檢測新冠肺炎(COVID-19)抗體試劑的特色是「簡單」、「迅速」,能測出受測者血液中的抗體變化,是初期的IgM抗體,或是中期以後的 IgG抗體。臺灣醫療與防疫工作做得好,用不上這試劑,不過,貧窮落後國家很需要。學生在校長及指導教授的鼓勵下克服壓力與善盡社會責任所做的一切,充分展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教精神。

擔任臺中慈濟青少年成長班教育志工十多年的林敏悧,臺大社會學系畢業,擅長走出框架的創意教育,以「社會教育良能 以愛傳愛」為主題,藉由故事為譬喻佐證,分享她的生活經驗。

「人生追求什麼?」林敏莉問著大家,這讓學員簡培玉深入思維,想起十幾年前遭遇突如其來的喪女之慟,先生擔心她一個人會胡思亂想,建議到鄰近的慈濟環保站找事情做。「很多人要的是舒適的生活,若將『舒』字拆解為『舍』和『予』,就是捨得、給予。」做志工就是捨,就是給予,簡培玉十幾年來在付出中走出傷痛。

簡培玉除了參加社區志工見習、做醫療志工外,也在兒童親子班與慈少社承擔隊輔,看到少數孩子偏差的行為與習慣,內心感嘆家庭教育不足。「家長是孩子的模,教養一個明白是非、懂得自省的下一代是大家的責任。」簡培玉願意善盡職責,要給與自己有緣的孩子祝福。

志工林啟平因為兒子林煥傑參加兒童親子班而接觸慈濟,進而當隊輔爸爸、參加志工見習到慈誠受證,如今,林煥傑已是花蓮慈濟中學的學生,林啟平也跟著到花蓮當慈誠爸爸。他說:「這一切都是好因緣,我們學佛與力行的都不離慈悲喜捨,今天才知道原來慈濟教育體系的共同校訓就是『慈悲喜捨』。」

林啟平未加入慈濟之前,假日的休閒是騎自行車遊山玩水,現在都是以慈濟活動優先,「『行善與行孝不能等』,我跟著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心裡滿是歡喜。」承擔機動組隨時待命的林啟平說。

◎十在心路 慈悲喜捨信願行

資深志工楊冠新與學員分享「護法金剛-慈誠隊的責任與使命」,回顧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襲擊臺灣,南部山區部落損害嚴重,高雄縣小林村慘遭滅村。證嚴上人不捨數千災民無家可歸,提出興建永久屋的構想,卻引發了外界的質疑,面對種種的考驗與難關。

「有事,弟子服其勞」,一心護師的楊冠新,跟著慈濟人全力以赴,他描述當時沿路插著慈濟旗幟的領頭車,引導一輛輛大卡車,載著山貓、推土機、怪手進入園區工地,隊伍浩蕩、壯觀。「願力大於一切,我們完成上人的心願,『八八水災,八十八天完成永久屋(七百戶), 送八十八件入厝禮物』讓居民歡喜過年。」楊冠新充滿感動地說。

面對諸多變數、繁瑣、複雜等考驗,證嚴上人將心念轉折整理成〈十在心路〉,「在苦難中長養慈悲 在變數中考驗智慧 在艱難中激發韌力……」,勉勵弟子要把這一股力量運用到每一個地方,發揮人間菩薩的力量。

隊輔許詩宏表示從〈十在心路〉看到了上人的大悲心及廣大氣度,勘忍及毅力面對輿論壓力;志工投入災區,不顧已身,興建杉林大愛園區的辛苦歷程,不畏艱難的大願力及決心達成使命行動力,讓他非常感動,發願要起而效法。

五十四年來,慈濟人以慈悲喜捨心,為苦難人付出,更是期待能廣邀天下善士,共行菩薩道,許地球、許眾生一個平安吉祥的未來。

圖左 :中彰投港苗2020年5月份培訓慈誠委員理念課程,採分區連線上課,學員在大雅共修處報到,先行量體溫、酒精乾洗手。[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做志工就是捨得,就是給予,簡培玉(右一)十幾年來在付出中走出喪女之慟。[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慈濟慈善志業「寧可錯救,不可失救」的理念,讓林秋芬(右一)十分感動,發願一定要加緊腳步聞法精進,不可再錯失因緣。[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學員張淑倩不怕做事,就怕讀書寫字,終於克服心理恐懼,接受委員培訓,發願薰習佛法,去除習氣,發揮生命良能。[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5月17日中彰投港苗培訓慈誠委員理念課程,在大雅共修處連線上課,學員何秀君上臺分享,人人一念悲心,加上智慧、行動,就可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中彰投港苗2020年5月份培訓慈誠委員理念課程,學員在大雅共修處連線虔誠唱誦〈祈禱〉,希望早日消弭災疫。[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培育隊輔許詩宏(前排男眾 )參加〈水懺〉經藏演繹後,守戒茹素, 戒菸戒酒, 2013年受證慈誠, 隨即承擔培育功能。[攝影者:李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