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中區委員慈誠培訓 人文淨心傳美善

中區委員慈誠培訓 人文淨心傳美善

E-mail 列印
2020年中區委員慈誠培訓課,6月21日於臺中分會講經堂舉行。因應防疫作業,其他各區在各聚會地點連線臺中分會,皆以視訊上課。

今天的課程主題是「人文志業」,人文就是「樹立人品典範、文史流芳」,為時代 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創造愛與善的循環。人文志業出版雜誌、書籍,同時透過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以闡揚人性真善美為依歸,擔負「報真導正」之責任,彰顯人與人之間關懷互助的大愛情操,藉著有形的志業來淨化無形的心靈空間,進而提昇社會的祥和美好。課程包括「靜思家風、靜思人文」、「慈濟藏經、文史流芳」、《大愛劇場》、《大愛新聞》等都是慈濟人文的精隨。

◎自力耕生 靜思家風

鄭春玉師姊主講的「靜思家風、靜思人文」,內容豐富,首先,說明佛陀的身世,再闡釋慈濟宗、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精神,「靜思法脈」不可不知的三件事:一、緬念克難草創。二、堅持自立耕生。三、作為志業後盾。慈濟家風就是克己、克勤、克儉、克難。慈濟人文源起於靜思法脈的修行精神,克苦克難修習氣,克勤克儉做善事。如果以粽串比喻慈濟人之間的關係,那麼靜思精舍是慈濟的精神中心,是法脈宗門的總粽串。精舍常住眾於1993年成立靜思人文志業靜思書軒門市,推展圖書、影音光碟、農工環保產品等,目的是為了傳法,傳揚靜思法脈精神、帶動慈濟人文。

◎靜思人文 淨斯人間

劉佳河談起進入慈濟的因緣,他在臺中市大甲區擔任藥師的工作,家住西屯區,在2014年結識了吳月花師姊,被推薦加入慈濟人醫會的義診,這幾年每個月去一次,足跡踏過大甲、清水、沙鹿、新社、南屯、西屯區等,結識許多慈濟師兄姊並成為會員。他想進一步認識慈濟及多參與各項活動,黃洲堯師兄遂推薦他參加2019年見習慈誠訓練,2020年再參加慈誠培訓。佳河上了靜思人文課程後了解到靜思書軒的產品包括各種書籍、光碟、淨皂等靜斯法品,出售後提供回到精舍的眾生及師兄師姊的食宿費用,而不是供養師父們的生活所需。這些產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書籍,因為要多看書才能更精進,更了解佛法。

另外,進入慈濟後,在工作上影響很大。以前同事都是各做各的,沒有互相調和,但是因為慈濟精神都是善的,劉佳河把這種精神帶入工作中,大家會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工作上互信互愛。他對其它六位同事宣揚慈濟救助貧困民眾的事蹟,對他們募心募愛,並且得到他們的支持,募到六位會員及他的內人加入慈濟團隊。

◎承擔使命 莫忘初心

學員沈芳山也談到他如何與慈濟結緣,他以前開過餐廳十年,後來歇業從事其他服務業,張艾玲師姊介紹他來慈濟承擔香積的工作,曾經在執勤中手被燙傷右手無名指,三、四個月未癒,仍然負傷繼續到靜思堂及東大園區承擔香積的勤務,沒有休息、非常認真。現在當值香積勤務時,自備燙傷藥膏、防護手套,做好防護措施,很有「做中學、學中覺」的實踐。2019年歲末祝福,他加入妙音演繹,十分投入,深刻體驗應更加把握因緣。

2020年即報名參加培訓,回花蓮尋根,他對靜思精舍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上人初到花蓮時,自力耕生,自給自足,不靠他人,做手工,自己耕種,還要救濟貧苦的眾生。上人克服重重困難,創辦了慈濟醫院造福當地的病患,他對上人的意志力及堅持的精神很佩服。沈芳山深刻體會慈濟人要莫忘初心,抱著歡喜心去做就會忘記辛苦了。

在課程結束前的雙向交流時間,學員發言踴躍,李姿穎說:「上了今天的人文課程,很感動,人文是在無形中顯露出來的行為,在影片中看到的慈濟人文,令我非常感動。」李佩諭也回饋發言,她說:「工作中常有同事互講八卦,有一天自己講八卦後,心裡很過意不去,看到大愛台的《證嚴上人說故事》有關口舌受到懲罰,非常後悔說讒言,就趕快去東大園區做環保懺悔,從此不再說八卦,相信謠言止於智者。」

課程進入尾聲,學員對於〈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有深刻體會。劉德炎分享,慈濟人的責任愈來愈重。《大愛新聞》讓我們了解全世界慈濟志工在四大志業所做的耕耘,今天的課程讓他收獲滿滿。培訓課程豐富精彩,學員踴躍分享法喜,雖然今天下午各地民眾為一百九十五年難得一見的日環食而爭相觀看,熱鬧滾滾,室內的師兄師姊仍然安心接受靜思法脈的薰陶,心如止水,認真學習,圓滿完成此次的培訓課程。

圖左 :菩薩雲集,學員隨著課務人員引導,進入講經堂上課。[攝影者:蔡文脩]
圖右 :培訓學員如規如儀地聆聽講師分享。[攝影者:蔡文脩]

圖左 :劉佳河上了靜思人文課程後,了解到靜思書軒的產品包括各種書籍、光碟、淨皂等靜斯法品,售出所得提供回到精舍的會眾及師兄師姊的食宿費用,而不是供養師父們的生活所需。這些產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書籍,因為要多看書才能更精進。[攝影者:蔡文脩]
圖右 :沈芳山在承擔香積的工作時,曾經在執勤中手被燙傷右手無名指,三、四個月未癒,仍然負傷繼續到靜思堂及東大園區承擔香積的勤務,沒有休息、非常認真。現在當值香積勤務時,自備燙傷藥膏、防護手套,預防燙傷發生,很有「做中學、學中覺」的實踐。[攝影者:蔡文脩]

圖左 :學員李姿穎說:「上了今天的人文課程,很感動,人文是在無形中顯露出來的行為,在影片中看到的慈濟人文,令我非常感動。」[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李佩諭分享,工作中常有同事互講八卦,有天自己講八卦後,心裡很過意不去,在看到大愛台的《證嚴上人說故事》有關口舌受到懲罰,非常後悔說讒言,就趕快去東大園區做環保懺悔,從此不再說八卦,相信謠言止於智者。[攝影者:楊淑芝]

圖左 :林旻儀分享,《大愛劇場》演出師兄師姊生命的故事,顧文珊師姊分享她們的故事時,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生命不在於它的長短,而在於它的濃度,希望未來大家都能做個有生命濃度、清淨無染、又能回甘的人生。[攝影者:楊淑芝]
圖右 :劉德炎分享,上過人文課程〈慈濟人的責任與使命〉後,覺得慈濟人的責任愈來愈重。陳竹琪師姊分享《大愛新聞》,讓我們了解大愛電視台將慈濟所做的事及四大志業傳到全世界,今天的課程讓他收獲滿滿。[攝影者:蔡雅蓁]
圖左 :培育組課務蔡文方分享,期冀培訓學員皆能以寬闊的胸襟面對生活及林林總總發生,以佛法生活化之真諦,如實運用。[攝影者:蔡文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