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創新研發 產學雙運

創新研發 產學雙運

E-mail 列印
自從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2003年發生SARS疫情,接續2009年H1N1流感,2013年伊波拉病毒肆虐西非國家,一直到2019年底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數據, 已經超過一千二百多萬人確診,其中有五十五多萬人死亡,各國紛紛採取多項防疫措施,然而疫情持續蔓延,雖然奮力研發疫苗以為因應,然而在疫苗正式問世之前,全球公衛體系及經濟仍得面對嚴峻考驗。

◎理論實務 產學攜手

秉持以人為本的醫療人文,由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慈濟科技大學與慈濟大學共同主辦,與慈濟科技大學合作研發之國泰醫院、臺安醫院和大林慈濟醫院一同參展,結合校園學術理論與產業實務運用,將多項研發成果暨專利進行發表,7月10日上午,於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行,發表會也邀請相關產業及媒體界人士與會,連同工作人員,共有一百五十五人齊聚一堂進行交流,期待能夠將研發成果推廣普及,提升醫療品質,減低醫療資源的支出。

負責專案及專利管理,花蓮慈院研究專員藍陳淯說明,繼2019年首度辦理研發成果發表暨專利媒合會,今年如期舉辦活動的目的,除了讓社會大眾了解慈濟在慈善賑災與環保的成果之外,也讓大家知道慈濟在學術與研發上也有相當豐碩的成果,更期待將研發成果能夠與社會共享。慈濟兩所大學分別專精於不同領域,其中慈科大著重於醫療輔具及器材的發明、慈大在基礎研究轉譯為臨床應用,而花蓮慈院則是在林欣榮院長帶領之下,專注腦神經疾病藥物及醫技的開發,以期達到院校相輔相成共存共榮的目標。

慈濟四大志業創立均因應時代發展所需,花蓮慈院於1986年設立,乃是為解決當時花東地區醫療資源的嚴重不足,另創校於1989年的慈科大前身的慈濟護專,則是為培育護理專才,協助東部地區少女就業問題的考量,進而到1994年設立慈濟大學,更是在奠定慈濟醫療志業的長遠目標。就在花蓮慈院與慈大和慈科大簽訂院校合作約定之前,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首先為大家細說志業發展的過往。

「院校之間都同屬慈濟團體,原本保有長期的合作關係,二校一院正式簽署合作約定,希望能夠讓醫院從單純的提供醫療服務,結合院校共同合作,進一步攜手投入醫療研發,透過共同合作達到對內學用合一,對外產學合作的目標。也讓學校的學生在就學階段就有機會參與研發,提升未來進入職場的能力與競爭力。」王本榮說明合作的願景。

◎人才培育 厚實根基

擅長於腦神經外科,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接著致詞。雖然早期花東地區醫療資源艱困,由於證嚴上人的悲心大願,終於完成慈濟醫院的設立,加上醫護人才的養成,慈濟護專與慈大陸續設立,讓東部地區民眾能夠同享高品質的醫療服務,特別是近年來出現各種新興疾病,必須透過不斷創新研發,在醫技與醫材及輔具的運用,結合專家學者與產業合作,期待在臨床上減緩病患的病情,也減輕醫療資源的負擔。

慈科大羅文瑞校長也強調,慈科大當初從護專創校開始,為培養護理人員的初衷,最初也將學校定位在教學型學校,然而隨著學校改制之後,因應時代需求及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必須逐漸轉型為兼具實務智能型學校,因此也要不斷自我提升研發能力與學術研究發表能力,進而致力於開創技術轉移的能力,落實學理的運用。

在1993年慈大籌設階段,就被當時的創校校長李明亮延攬加入團隊,2019年8月接任慈大的劉怡均校長,除致詞誠摯歡迎各界人士與會,她也以校長的身分期許慈濟大學與慈濟醫院的結合,教授與醫師共同組成創新研究團隊,將學術理論與實務運用,藉以相互砥礪共同創造雙贏,落實產業的發展,進而提升醫療品質加惠病患。

就在王本榮執行長與現場與會人士見證下,由林欣榮院長、羅文瑞校長與劉怡均校長,簽訂院校合作約定,象徵慈濟醫療與教育志業合作,正式進入新的里程碑。接著展開成果發表,就由慈科大護理系林祝君副教授暨團隊,為減低醫療人員抽藥札針風險,所發表的簡易式抽藥安全針具。另為減低氣體栓塞,陳立仁助理教授接續發表改良型輸液套管。

而由慈科大與國泰醫院合作,發表仿子宮嬰兒巢照護結構與主動感應式點滴高度警示裝置。臺安醫院護理副院長徐紫娟暨團隊,發表哺乳輔助器與複合式管路固定結構。活動中,專家學者共為產業人士發表二十六項研發成果,並且在場外設置攤位,進行實體解說,與專業人士進行雙向交流。

◎5G世代 遠距照護

網路日新月異,如何在醫療照護善用影像及資訊傳播科技,現任慈濟醫學中心陳星助主秘分享運用資訊通訊建立連續性智慧照護。正當臺灣地區正式邁入5G世代,加上高齡化社會,透過資訊通信系統,結合醫療與社區長照服務,藉由家戶資料整合歸户,結合健保公衛資訊,透過遠端視訊系統,促進民眾健康管理機制,提升居家照護品質。

尤其是在醫療品質普遍提升,一般病例住院天數下降,全球各國病床數普通趨減的情況下,如何藉由中繼機構與居家,接續出院後之復健等醫療服務,甚至藉由穿戴式裝置,如何利用5G資訊系統,以影像傳輸進行後續的整合醫療服務,運用遠距線上即時看診等各種技術,讓病患能夠在社區當地接受照護,減低醫療的資源支出,以及交通往返奔波的耽擱,進而提升醫療的品質。甚至透過各種相關資訊的整合,提早瞭解病人及其家屬的屬性,協助落實健康管理,減低後續的龐大醫療負擔。

擁有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慈濟科技大學楊天賜副教授分享,在大學中要一般學生牢記化學元素,總是一件吃力的工作,藉助他所發表的類似魔術方塊方式,讓學生在遊戲中,運用不同顏色,能夠有系統的記下不同的化學元素,尤其是自製教具簡單又省錢,又可以達到教學的目標。

尤其正當全球受到新冠病毒延燒,非典型疾疫的陸續出現,各國苦思對策之際,開發各種新藥與疫苗,以及醫療科技的提升,再藉由透過產官學界的攜手合作,以促進民眾的健康與福祉。這一場研發成果發表暨專利媒合會,就在熱絡的交流中圓滿結束。

圖左 :看似微不足道的輸液套管,慈濟科技大學陳立仁助理教授發表經過巧思改良的套管,就能解決點滴注射所產生的氣體栓塞問題。[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臺灣地區已經正式邁入5G世代,加上高齡化社會,慈濟醫學中心陳星助主秘分享運用網路資訊通信建立連續性智慧照護。[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產業界人士與醫護團隊雙向交流,分享複合式管路固定器,如何運用在住院治療期間,減少黏撕膠布對病人的傷害。[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2020攜手慈濟,產學雙運研發成果發表暨專利媒合會」7月10日於慈濟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行,共有一百五十五人齊聚交流。[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現場護理人員為專業廠商示範操作簡易式抽藥安全針具,如何避免醫護人員在注射抽藥時,因為施力不慎所造成的扎針風險。[攝影者:許登蘭]
圖右 :國泰醫院院長室郭明娟副主任,為廠商解說仿子宮嬰兒巢照護結構,如何運用在醫院兒科病房中,確保嬰幼兒的安全成長。[攝影者:許登蘭]

圖左 :花蓮慈院廖學健研究員發表腦損傷研發及藥物篩選平臺,結合高解析度核磁造影、神經功能行為與生化參數篩選適用藥物。[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發表會乃是將學校及醫院研發成果進行發表,再透過產官學界的攜手合作,提升醫藥的水準,進一步促進民眾的健康與福祉。[攝影者:許登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