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滾滾紅塵堅定初發心

滾滾紅塵堅定初發心

E-mail 列印
在還沒有入慈濟之前的林淑宜師姊,就開始學佛了,學佛很長一段時間後,她發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好就好,也需要別人好整個社會才會好。

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從報紙看哪兒有人需要幫忙,她會寄錢去幫助。 記得當時有一個很有名的雜誌「溫暖雜誌」,會刊登一些需要幫忙的人,她就會寄錢過去。

就這樣的一份心念,在1986年10月時,因為10月31號是她的生日,也是母難日,想回向功德給媽媽;學佛社好友邀她到花蓮的荷蘭市去朝山,就跟著好友一起去朝山。

那邊有一尊非常大的石雕,是清朝時雕塑的觀世音菩薩,寺廟二十四小時敲幽冥鐘,虔誠朝山之後,還參加法會拜經。行程也安排參觀花蓮慈濟醫院再到靜思精舍参訪。

踏入靜思精舍時的那一幕,讓她印象最深刻是,那時候精舍的中庭是蓋石棉瓦,長條桌圍起來的,上面還鋪著塑膠布,非常的簡陋;其中牆壁上的壓克力看板吸引她的目光,特別靠近一看,牆上寫著各地委員的名字和捐款金額,因為從嘉義去自然就會想看有無嘉義人士。

看到嘉義王壽榮、嚴玉真這兩個名字,她就牢記在心,原來嘉義也有這兩位慈濟人。回來後因為她在水上地政事務所工作,就跟同仁分享參訪慈濟的點滴,那時候她就想要開始募款,她覺得證嚴上人的理念非常的好,是集合眾人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所以就立願開始勸募,跟同事提起嚴玉真和王壽榮這兩個名字,同事的先生是嘉義縣政府教育處教育局的督學,所以認識在水上國小教書的嚴玉真師姊。

那時候地政事務所在水上鄉公所的三樓,而水上國小剛好就在對面,同事馬上介紹她們認識,募款時就交給王壽榮師兄,一起匯回花蓮。

淑宜師姊覺得自己的信念和上人心念很契合,所以一走進慈濟直到現在已經三十幾年,從不後悔。

當初未婚上班所接觸的人有限,就先跟同事募款,就說:「有一位師父專門在幫助貧困的人,我們每一個人一個月一百塊錢,就可以幫助他們了。」

1988年底壽榮師兄跟她說:「明年開始,我請精舍師父寄一本勸募本給你。」當時她剛好工作異動離開水上地政,調到現在的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

那時候是兩本勸募本,一本慈善、一本建設,就開始自己努力的勸募,登錄善款也親自將善款寄回精舍。每個月都要募款,寫好了把本子寄回精舍,精舍入完帳再寄回。她覺得那時候還蠻好募款的,也感受人人心中皆有愛,要把愛牽引出來,匯聚更多的愛心。

她回想做慈濟的每一件事,都是步步踏實、親力親為;當初在做慈善時,嘉義區委員慈誠很少,嘉義是從王壽榮師兄開始,每一個月親自把濟助款送到感恩戶手中。而她負責嘉義市西區、鹿草、朴子、義竹,嘉義市東區、番路鄉還有中埔鄉,大概每個假日開著車,邀幾位師姊同去發放。

開著車到山邊到海邊去發放,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戶人家,個案的弟弟住在樓房,而個案是住在豬圈裡被關在那裡面;還有在中埔鄉有一位女孩子,也被媽媽關在鐵籠子裡;讓她覺得同樣是家庭裡的子女,怎麼有人會過得這麼悲苦。

第一次所有嘉義慈濟人一起去幫忙打掃個案家,他們家四周圍的草比人還高,雖然附近有鄰居住,可是他家沒有整理庭院長滿草。進到他家嚇了一跳,他媽媽眼睛瞎了看不見,坐在房間裡面旁邊就放一個尿桶,看都看不到地面,因為很多衣服疊在那裡,裡頭有養雞,又有雞的排泄物。

然後去看廚房,有很多的東西長蟲,覺得這個案家的生活環境真的很糟糕,而這個案家兒子是天天醉,於是邀慈濟人去幫個案打掃,至少讓他們的地面看得到了。後來又請人幫個案做馬桶讓他媽媽可以上洗手間,不再用傳統的那種尿桶,讓家裡的環境乾淨。

因為淑宜的先生(同修師兄)姓關名長大,每次去個案關懷,個案兒子會說:「關公來了!關公來了!」後來他家變乾淨了,讓媽媽可以很舒服的過日子,這是嘉義第一個動員大家去幫感恩戶打掃的個案,讓她感受到溫暖的關懷與陪伴,真的可以改變生活態度,創造新生活。

她非常相信上人講的「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早期在學佛的時候每天都有做早晚課,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時候,跟菩薩求說:「讓我有因緣可以去做救濟貧困的事情。」可能是這一念的誠心,讓她很順利的就接觸到慈濟。

1988年的暑假,嚴師姊調到新港國小,仍不忘邀約淑宜一起回花蓮精舍,她一口答應;回憶第一次回精舍,其實沒有很大的印象,只記得王壽榮跟嚴玉真這二位大菩薩。而嚴師姊說要帶她回精舍去見上人,並沒有告訴她要去皈依。

那時候交通是坐公路局金馬號,從嘉義坐車坐到高雄,再轉車到臺東,因為嚴師姊的婆家也是壽榮師兄的家在臺東,所以就在臺東過了一夜,見到壽榮師兄的媽媽,她非常地慈祥也是慈濟非常資深的一位師姊。

隔天再到花蓮,嚴師姊帶她到上人的書房,見到上人就說:「我們要皈依上人。」那時候上人跟她講了一句話:「蠢動含靈皆有佛性。」這句話她印象非常的深刻,精舍那時候有衣坊間,她做了一套在家修行的進住女衣服,因為當時她很想要出家。

那時候還沒結婚,回來之後隔了一段時間,才收到上人的皈依證,法號:慈霞,其實學佛那麼久,一直沒有皈依的師父,遇到上人才皈依上人,所以她覺得跟上人的緣,應該是蠻深的。

一切都是好因緣,上人著重人文教育,2005年時也開始學茶道。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她發現茶道是復古禮,因為它非常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人文禮節。茶道可以跟人家結很多的好人緣,而且以茶來展現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人文禮儀,說慈濟事談佛法人生。

認識關長大師兄的時候已經開始做慈濟了,所以就邀關師兄做她的會員,1989年師兄也要募款,並發願募一百位會員,果真有願就有力,真的就募到一百位會員,而且發願茹素。

淑宜從六歲就開始茹素,還沒結婚之前關師兄沒吃素,認識之後結婚,就開始一直都吃素,婚禮也是用佛法的婚禮,在圓福寺宴客也全部用素食。關師兄婚前就和她一起做慈濟,結婚之後婆家的人也很護持,要參加慈濟的活動不方便帶小孩,他們會幫忙帶;不然就帶著小孩去訪視一起做慈濟。

因為是公務人員,上下班時間比較固定,還是一直堅持做慈濟,覺得是她人生的方向,而且進入慈濟之後就很少再去跑其他的道場,上人就是心目中要皈依的師父,就是跟著上人就對了。

她在學生時代都是代表學校的運動選手,身體耐力體力也都很好。以前沒有健保,當公務人員一年到頭也很少用到公保,一直到生小孩坐月子也都吃素,而且是全素的素食者,也沒有身體比別人不好,體力也沒有比別人差。上班、照顧孩子、做慈濟事樣樣都承擔自如。

像現在都四點多就起來薰法香,而且早餐很少外食,都自己做早餐,然後帶飯盒到辦公的場所用餐,吃素覺得讓人的心情更好,處處結好人緣。如果人人有正向的態度,就如上人說:「『心正邪不侵!』一個人心正,而且向善的話,相信我們的能量都是正能量,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她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吃素。

看到月刊一句話,「天下間的飯一個人吃不完,天下間的事一個人做不盡。」淑宜說,這句話警惕著自己,一個人不要只看到自己,心胸要擴大去包容每一個人,跟自己同樣意見的人或是不同意見的人都要去包容他們。到現在她也常常說:「做事情我們要以更寬廣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事情。」

她覺得人的生命不曉得什麼時候無常會到,所以更要把握時間、機會聞法,慧命才是生生世世的。進入慈濟開始從早期的月刊,然後漸漸到廣播,她幾乎每個月都會看,而且把一些覺得非常感動的用筆記下來,這是支撐自己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如果不聞法在慈濟世界裡頭,像是在紅塵中滾,滾久了自己原來的初發心就會不見了;一定要聞法才能夠堅定自己意向跟志願,期望也規劃退休就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在慈濟志業,發願希望人間菩薩大招生,唯有人間菩薩大招生,才能夠淨化人心,社會可以祥和,因為天下災難那麼多,需要讓善法還有正知、正念普遍到人間。

圖左 :靜思語是我們日常不可少的一本書,靜思語是一種生活實踐,膚慰了無數的心靈。[攝影者:王翠雲]
圖右 :林淑宜師姊在環保站向大眾闡述慈濟竹筒歲月的精神,呼籲大家一起積少成多,粒米成籮,小錢可行大運。[攝影者:王翠雲]

圖左 :林淑宜老師分享,誠之情誼人間祥兆,教之慇實造福富足;以感恩、尊重、愛來付出,愛與善足以繞全球。[攝影者:王翠雲]
圖右 :林淑宜師姊保握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利用假日值班時間到佛堂聽講師分享,吸收更多知識。[攝影者:葉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