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愛心放兩邊 「對」字排中間

愛心放兩邊 「對」字排中間

E-mail 列印
「愛心放兩邊,『對』字排中間。」乍看之下,慈濟講座的「標題」,引起許多人的疑問,也吸引來自印尼各地的兩百九十二位參與者,開啟直播平臺,歡喜聆聽這一次的分享。

2020年7月11日,慈濟印尼分會透過I 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直播平臺,舉辦第二次的慈濟講座,邀約志工與廣大民眾一起來聆聽。這一次邀請到慈濟資深志工黃慧玲(慈臻)分享,根據以往累積的經驗與反思,她發現生活中,常常因為想要成為「對」的那一方,而遺忘了「愛」。

◎觀點不同 互相尊重

「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如何成為『對』的那一方。只是對我來說的『對』,跟別人的不一定一樣,所以我們所謂的『對』,對別人而言,不一定是『對』的。」講座一開始,黃慧玲拋出一段話,發人省思。

她再以個人習慣為例,例如某些人習慣將東西擺放地整整齊齊的,但成立家庭後,另一半卻不一定是如此,「一般我們都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生氣、憤怒,甚至變得很討厭對方。這時候就是所謂的我們,因為認為別人不對,而忘記了自己其實是很愛對方的。」

黃慧玲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曾經她也像一般的女性一樣,喜歡購買衣服,兒子則喜歡買魔術卡片,她不解並對兒子說:「為什麼這麼喜歡買魔術卡片?那不是浪費錢嗎?」直到有一次兒子回應她:「可是我不買衣服啊!」這句話,讓黃慧玲覺悟到,「原來每個人的觀念不同,所在意的東西自然也不一樣。〉從那時候開始,她就開始慢慢消除掉「我對你錯」的觀念。

◎多一分體諒 少一分爭吵

接著,黃慧玲邀約大家一起來反思,在生活中大家是不是也常常因為想要成為「對」的那一方,而忘了「愛」?是否對朋友、同事,甚至家裡的父母、孩子也是如此?

一位民眾瑪利亞回應,「我習慣將東西收得整整齊齊的,可是先生就不是這樣了。這也成為我心裡的疙瘩,久而久之也會受不了、生氣。這個習慣的確很難改。」

黃慧玲回應,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才會造就不同的個體,可是如果退一步思考,知道對方是因為成長環境,才造成這樣的習慣,可以體諒對方,並且學習去接納,「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一百分。」

她再次向大家提醒,如果每個人的分數比只有七十分,那剩下的三十分是每個人的缺陷,或許是別人看不順眼的不完美。「如果我們只能接受一百分,那可能會失望;可是我們也不能忘記,自己也可能只有七十分,也有別人看不慣的壞習慣。」

◎沒有一百分 唯有接受不完美

面對生活中的意見不合、爭吵,因為觀念的不同而產生,加上個別都自以為是、自以為對,而家中情況,到最後可能引發憤怒、暴力、失望。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黃慧玲提醒大家,「我們需要修煉內心,才能戒掉對別人『貼標籤』的壞習慣。」沒有絕對的對錯是非,只有和平、安寧與善念。而且幸福是來自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是否以「感恩的心」去看待人事物。

「就像上人說的,我們就像一塊需要被磨的石頭,才會變得更有價值。」兩塊石頭,一塊是磨人的石頭,一塊是被人磨的;黃慧玲提醒大家,「要做被磨的那塊石頭。記得我們是發光的鑽石,所以生活中遇到種種的困難,都是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的養分。」

「要實踐『愛』這個字,需要清空自己的私心。」一位民眾因德拉(Indra)自覺,不以自己為焦點,而需要去觀察對方需要的是什麼。

實踐愛的關鍵是「感恩心」,每天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還是健康地活著,可以感受到陽光,甚至還有經濟能力繼續活下去,都是值得感恩的事。

圖左 :2020年7月11日,慈濟印尼分會透過I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直播平臺,舉辦第二次的慈濟講座,邀約志工與廣大民眾一起來聆聽慈濟資深志工黃慧玲(慈臻)的分享。[攝影者:陳俐媛]
圖右 :黃慧玲表示,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只有和平、安寧與美好,才是人與人之間互動中最重要的事。[攝影者:陳俐媛]
圖左 :這一次的講座由同仁安德瑞(Andre Zulman)主持。[攝影者:陳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