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桃園 寓教於樂國小營 環境保護從小扎根

寓教於樂國小營 環境保護從小扎根

E-mail 列印
2020年慈濟桃園暑期兒童快樂營,於7月18日早上,在桃園靜思堂歡樂登場,由慈濟教聯會團隊精心設計一連串以環保、愛護動物、尊重生命,以及蔬食為課程主軸,期待藉由活動讓孩子從小力行感恩、尊重、愛,與地球 共生息。

開營相見歡首先由慈青蔡佩岑暖場,透過「興趣」的議題讓小學員們互相認識,拉近彼此距離。隨後,教聯會老師們教唱營歌〈環保最樂活〉,吳玉枝老師一邊動作教學,一邊向孩子們解釋一日五善就是吃素、省水、省電、隨身帶三寶、多走路;三寶指的是要隨身帶環保餐具杯、碗、筷。現場一百四十九位學員手舞足蹈,不僅場面熱鬧,也讓孩子們了解生活中做到一日五善,也能救地球。

◎環境保護的大哉教育

「新冠疫情,讓大家不敢出門宅在家,地球卻變美了,最明顯的就是人類活動減少後,污染也減少,空氣品質變好,海洋變清澈了……」顏淑津老師在「疫後的天空」課程,提到疫情雖帶給全球莫大的恐慌與生活的不便,卻意外地讓地球有喘息的機會。課堂上老師也播出「來自新冠病毒的一封信」影片,片中是大地對人類的自私、貪婪發出的怒吼與警戒,唯有人類以愛善待環境、愛護地球上的活物,大家才能平安在地球上生存。

小學一年級的陳彥穎,看到這震撼的影片,順手將內容畫在紙上,畫裡有臺灣、小螃蟹、垃圾和病毒,他說:「防止病毒到臺灣,要注重衛生勤洗手,有垃圾要撿起來、還要多吃素少吃肉、多走路。」小小的心靈就感受到必須善待地球。

賴芳玉老師在「鯨醒時分」課程,則是以虎鯨提利康故事,告訴學員「地球是一個生態鏈,人類需要尊重大自然與動物,保護生態平衡,人類才有安穩的生存空間。」提利康兩歲時,被獵鯨人捕捉送到美國,從此被圈養在小小的水泥魚缸中,白天表演娛樂觀眾,晚上被其他成年虎鯨霸凌攻擊,這樣的生活型態與自然悠游的野生虎鯨大相逕庭,壓力大到提利康長年腸胃疾病,還有嚴重的憂鬱症,從不主動攻擊人類的虎鯨,竟傷害訓獸員致死的悲劇。

◎環保又省錢的DIY童玩

陀螺除了是木頭製的,還能有其他的選擇嗎?「環保童玩DIY」課程中,教導孩子利用回收寶特瓶製做成陀螺,寓教於樂的活動設計,讓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樂翻天了,但更重要的是啟發孩子創作力,發揮惜福愛物的精神。

回收的廢棄物,除了可做成玩具,還能利用科技,變身成有溫度的環保「心」品,例如做成的毛毯,在國際賑災時,更是發揮很大的功能,以愛的接力送到災民手上,溫暖災民的身心。有句靜思語「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正是環保回收物最佳的循環史。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莊葳宇,對於「環保童玩DIY」感到非常好玩,有著一雙靈活大眼睛的他,小腦袋裡可是裝滿了巧思;他表示爸媽很少買玩具給他,平常在家會利用回收寶特瓶做玩具賽車;瓶身當車身、四個瓶蓋當車輪、三角板做車尾,再用可彎曲的塑膠片當車頭,環保賽車就完成了。

◎素素看 誰最厲害

結束了早上的靜態課程,下午則是一系列的動態課程,藉由分站活動「素素看 誰最厲害」、「滾動大愛」、「泡泡站」讓孩子由活動體驗中省思箇中意涵。

第一站來到「素素看、誰最厲害」,由孩子動手做海苔手捲,手捲內容物有黃椒、紅椒、紅蘿蔔、小黃瓜及苜蓿芽。在正式做手捲前,老師先要求孩子閉上眼睛,品嚐志工切碎的黃椒或紅椒,只見有些人吃得皺起了眉頭、有些人直說難吃,也有些人吃得很淡定……顯然黃椒和紅椒是許多人不愛吃的。

但是親手做的手捲,又搭配上其它素材,最後再撒上素香鬆及沙拉,孩子們可是一口接一口,很快就吃完了。「很好吃啊!」陳威良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他是個素寶寶,從小就跟著阿公、阿嬤一起吃蔬食,他還說皇宮菜和地瓜葉是他的最愛。

「我們不能投其所好,只要把它設計好、做變化,孩子自然就會接受,而不是他們喜歡吃什麼,就給什麼,這樣不是我們推展的目的。」服務於忠貞國小的張秀玉老師,是設計此活動課程的老師之一,她強調讓孩子親自動手做,他們會特別愛吃,此外適當搭配食材,也能改變偏食問題。

◎泡泡站體驗溫室效應 滾動大愛付諸行動

活動一開始,學員坐在地板上,看著眼前兩層樓高的巨型氣球,顯得好奇又興奮,指導老師張惠雯先請大家觀看極「塑」人生及系列影片,然後請大家回想一下,今天用過什麼塑膠製品?透過一問一答方式,小朋友們更清楚塑膠製品帶給地球的危害。

緊接著就是大家期待的泡泡站體驗活動,學員蹲著爬入兩層樓高的泡泡站,剛開始進入泡泡站學員都很開心,但沒多久大家有了認知;以手觸摸塑膠袋,感受裏頭燜熱感的麥彩珊同學說:「進來感受到我們製造的空氣汙染有多熱。」一旁的梁博綸則說:「一進來就感受到空氣稀薄容易頭暈,我們要少用塑膠袋。」

「讓孩子知道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了解到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竟用掉這麼多塑膠袋,所以生活中要怎麼做,才能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及塑膠袋。」張惠雯老師表示,泡泡站是由近兩千個回收塑膠袋裁剪拼貼而成的球體,充氣起來裡面會很熱,讓孩子進去體驗「地球媽媽生病了,將環保行動落實在生活當中,一起來守護地球!」

另一分站活動「滾動大愛」傳達用行動發揮大愛、愛護地球。黃春子和林錦珍老師設計的遊戲中,紙杯和塑膠杯分別代表愛護地球及不愛護地球,而滾動的球則代表行動,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學員學習到環保知識,進而做到「清淨在源頭 簡樸過生活」。

李承哲同學分享活動中,學習到如何做環保,「去便利店自備購物袋、不要亂丟垃圾、看到垃圾要撿起來,洗手時水量開小一點,回學校後也要邀同學作環保,才能讓地球更美妙。」

◎寓教於樂話圓緣

上了一天動靜態的課程,學員究竟學到了什麼?又從中體悟到什麼?

「我們去海洋世界看表演,那些鯨豚其實是受虐待的,並非自由自在表演,所以我們要省思,也要跟那些動物說對不起!」圓緣時首先登場分享的是溫泓翰同學,他對於賴芳玉老師「鯨醒時分」的課程印象最深刻,學習到以同理心感受到鯨豚的不自由,因此向鯨豚道歉。

毛翊潔同學也覺得收穫最多的是賴芳玉老師的課程,「因為她的課程讓我知道原來動物在表演時的心情,我覺得我以後應該不會再去看動物表演了。」

黃智期同學也深深感受到「鯨醒時分」課程中的虎鯨很可憐,因為受到馬戲團的虐待。黃智期除了分享心得外,從營隊中也學習到感恩心,他說:「非常感恩各位老師,把很多珍貴的知識教導給我,也要謝謝隊輔照顧我們。」

聽完了學員的心得分享,張惠雯老師表示,從今天的課程當中,大家知道地球資源已耗竭,地球上的生物因為人類的私欲,傷害他們的生命,因此大家要認真檢討省思:「如何讓我們的地球資源能夠永續經營,才能夠開心快樂的活在地球上面,跟萬物一起共存共榮!」

圖左 :就讀小學三年級的莊葳宇,對於「環保童玩DIY」感到非常好玩,他表示爸媽很少買玩具給他,平常在家會利用回收寶特瓶做玩具賽車;瓶身當車身、四個瓶蓋當車輪、三角板做車尾,再用可彎曲的塑膠片當車頭,環保賽車就完成了。[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分站活動「滾動大愛」傳達用行動發揮大愛、愛護地球,紙杯和塑膠杯分別代表愛護地球及不愛護地球,而滾動的球則代表行動,運用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學員學習到環保知識,進而做到「清淨在源頭 簡樸過生活」。[攝影者:李昭田]

圖左 :「很好吃啊!」陳威良小朋友在「素素看 誰最厲害」課程中,親手做的手捲,吃得津津有味,他是個素寶寶,從小就跟著阿公、阿嬤一起吃蔬食,他說皇宮菜和地瓜葉是他的最愛。[攝影者:李昭田]
圖右 :「環保童玩DIY」課程中,教導孩子利用回收寶特瓶製做成陀螺,寓教於樂的活動設計,讓這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樂翻天了,但更重要的是啟發孩子創作力,發揮惜福愛物的精神。[攝影者:施仲銘]

圖左 :小學一年級的陳彥穎,看到課堂上顏淑津老師播出「來自新冠病毒的一封信」影片,順手將內容畫在紙上,畫裡有臺灣、小螃蟹、垃圾和病毒,他說:「防止病毒到臺灣,要注重衛生勤洗手,有垃圾要撿起來、還要多吃素少吃肉、多走路。」小小的心靈就感受到必須善待地球。[攝影者:施仲銘]
圖右 :教聯會老師們教唱營歌〈環保最樂活〉,老師一邊動作教學,一邊向孩子們解釋歌詞中一日五善就是吃素、省水、省電、隨身帶三寶、多走路;三寶指的是要隨身帶環保餐具杯、碗、筷。現場一百四十九位學員手舞足蹈,不僅場面熱鬧,也讓孩子們了解生活中做到一日五善,也能救地球。[攝影者:施仲銘]

圖左 :隊輔鄭榮倉師兄協助學員賴孟汝在環保陀螺上纏繞色帶,如此陀螺轉起來就會很亮眼。[攝影者:施仲銘]
圖右 :聽完了學員的心得分享,張惠雯老師表示,從今天的課程當中,大家知道地球資源已耗竭,地球上的生物因為人類的私欲,傷害他們的生命,因此大家要認真檢討省思:「如何讓我們的地球資源能夠永續經營,才能夠開心快樂的活在地球上面,跟萬物一起共存共榮!」[攝影者:施仲銘]
圖左 :「泡泡站」體驗活動前,學員坐在地板上,對這兩層樓高的巨型氣球,顯得好奇又興奮,指導老師張惠雯先請大家觀看極「塑」人生及系列影片,然後請大家回想一下,今天用過什麼塑膠製品?透過一問一答方式,小朋友們更清楚塑膠製品帶給地球的危害。[攝影者:施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