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為心靈充電 走出不平凡

為心靈充電 走出不平凡

E-mail 列印
「坐起來舒服嗎?」主持「2020年靜思書軒青年心靈講座」的吳志怡,問臺下一百三十三位學員,「這幾天椅子要跟著你們,才有椅子可以坐。」她笑著提醒學員。為了加深學員對椅子使用的印象,她邀請隊輔陳柏岷上臺示 範,證明坐起來舒服又安全,耐重沒問題。

◎樂在學習 常保微笑

暖身後正式來到開營,總召集人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青兒姊姊」溫柔的問候並歡迎臺下「弟弟妹妹」們。蔡青兒簡述了她與慈濟的二十五年因緣,來自菲律賓的她,被慈濟自花蓮創辦,從而為全球所做的事感動而加入。她提到,學員有人遠自高雄搭了五、六個小時的車而來,但在全世界,有許多志工即使要搭上三十多個小時的飛機,也不辭風塵僕僕地希望能回花蓮見上人一面。

相較之下,學員此時來到花蓮,明天則將回返靜思精舍,可說是很有福。她勉勵學員樂於學習,快樂成長,坐在臺下聽講,不忘給講師微笑,「坐在那裡,給分享者微笑也是好事;時時刻刻保持微笑,也是給分享者的鼓勵。」

「唯有付出,才有傑出;唯有專注,才有深入。」帶動相見歡的高明智老師,以學習嚮導自居,他愛學習、愛教育、愛助人,創建「奈普敦智慧平臺」。奈普敦的英文是「Neptune」,正是對人有正面心靈啟發和具有慈悲力量的海王星。

他以「一見面就歡喜,一分手就懷念」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來為學員破冰。透過「認識人際風格」的小活動,先讓學員解析自己的「認知反應特質」和「決策果斷特質」,是屬於表現型、駕馭型、分析型或平易型,並以孔雀、老虎、貓頭鷹、無尾熊四種動物來代表。再請學員找到同型和不同型的學員,邀請他們為自己寫下祝福的話。

原本有些陌生和靦腆的學員,為了完成任務,開始跨出自己的小組,嘗試與其他學員互動。緊接的「歡喜琉璃珠」活動,學員說出他們為何選擇手上的那一顆小珠子。曾彥禎直覺就選中清澄透明又有條紋的彈珠,她跟同組學員分享,感受人生就像一張白紙,從學生時代到進入社會,逐漸增添不同的色彩。她很歡喜自己自己從大學時代加入慈青,得遇善知識,讓佛法進入生活中,從上人的教示中,更懂得轉念,分享正面力量給周圍的人。

◎向典範學習 態度一百分

秀出自己昨晚聽偶像黑幼龍老師分享所作的筆記,曾任五星級飯店總經理,二十多年來是高雄餐旅大學超人氣教授的蘇國垚,是很多年輕學子心中楷模的他,卻舉出更多他學習的典範:「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將軍、日美職棒選手鈴木一朗、長笛演奏家詹姆斯‧高威及曼谷文華東方酒店總經理……」娓娓陳述中,令人感受即使年近七十,依然保有的熱忱與好學之心。

「領悟、TO BE、TO DO、典範、好奇心、創新、熱忱、分享、運用、進取」先用簡單的提示,再佐以人物例證。十九歲立志當老師、四十七歲圓夢的蘇教授,迄今依然樂在誨人不倦。他告訴學員:「TO BE意謂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TO DO則是你為了想成為什麼而去做什麼。」專業、語言、溝通、管理、領導、行銷等,「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learn English?」要學的東西很多,地點不重要,什麼時候開始做以及從對的事開始做才是關鍵。

「有好奇心代表是有智慧的」、「創新是用不同方法做同樣的事」、「熱忱是把做的事意義化」、「施比受有福,協助有需要的人」除了諸多重要觀念傳達,蘇教授最後以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依序為一到二十六,A是一分,B是二分,以此類推,得到「KNOWLEDGE (知識)有96分,HARDWORK (努力) 98分,態度(ATTITUDE)卻是100分」,勉勵學員「想與得(ㄉㄟˇ)」做的事之間,前者是自己決定,並將之化為行動,要做一個樂於分享、不斷成長的人。

精闢講析,學員認真書寫筆記,把握機會向大師學習。蘇教授更是撥出自己和女兒共度父親節的時間,要一路陪著學員直到回精舍。

「不要對你的上司不滿意!」服務於金融業的曾彥禎對蘇教授所舉出的「領悟」例子,格外有感覺,尤其是應用在職場上,遇事愈是要用智慧去解決。「學習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牢記師公上人給慈青的勉勵。」即使遇到不開心的事,她樂觀看待,因此得以「關關難過關關過」。

去年的青年心靈講座讓她充電和沉澱,今年移師花蓮並安排三天二夜的課程,她感覺更有加倍的效果。儘管已走過三次師公路,她還是很期待明天破曉前要展開的行程。曾彥禎加入社區《靜思法隨妙蓮華》遍地開花讀書會,每週和許多同為上班族的學員一起學習成長,交換工作與生活甘苦,深感獲益良多。

◎清淨在源頭 世界的希望

自2017年在臺北首辦的青年心靈講座,今年以「回歸心靈的故鄉_清淨在源頭」為主題,特地邀請淨斯人間研發長蔡昇倫(法號思一)蒞臨分享。名字中有「發明活字印刷的畢昇」和「改進造紙技術的蔡倫」的「昇」、「倫」,他戲稱自己是「賣衛生紙的蔡昇倫」。看到有學員的小福慧椅卡榫沒有完全固定,他請大家先站起來檢查一下,順道說明材料來自洗衣機內槽、堅固又耐用的福慧椅,設計巧思得獎無數。

「為什麼要這麼做?很多的為什麼?我們做任何東西都是從環保的概念出發。」學員桌上的連鎖磚、身上穿的防霉抗菌營服、臺前的一包包衛生紙等等研發的起心動念,為的是將資源再利用,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蔡研發長從大小三災談起,針對近來發生的新冠疫情和蝗災,舉聯合國專家的分析指出,「人畜共患疾病快速上升,從動物到人類,不是自然發生,而是因為被驅動,是人類造成的。」原因有水土流失的破壞、虐待野生動物、資源開採和氣候變遷等。「人類走過的地方,留下來的都是垃圾。太平洋垃圾帶,加起來的面積有是臺灣土地的四十四倍!」感慨人類對山河大地的破壞。而要息災的方法,莫若上人開示的「虔誠祈禱、增善益、消災植福、伏口欲和持齋祈福」。

「年輕人又能做什麼?你能為地球、為世界、為自己還有下一代留下什麼?」蔡研發長引導學員思考。「看到你們就看到臺灣的希望,看到世界的希望。」他勉勵學員從自己的每一個小動作做起,做出對地球的貢獻。為了加深學員對他所講述的「雙循環零垃圾」以及淨斯產品印象,他利用Q&A時間以問答方式互動,並大方送出淨斯衛生紙跟學員結緣。學員呂泓毅牢記二代環保杯碗筷功能,回答如何收疊和其中的多功能用途。

體格壯碩的陳柏岷,在營隊中很醒目。他是去年的學員,參加後覺得很有意義,今年再度報名,並擔任小隊輔。有「暖男」稱號的陳柏岷,來自在去年營隊貼心遞上衛生紙給因感動落淚的女學員。他對營隊傳達的環保理念深有同感,認同書軒同仁分享的「齋戒茹素是消弭災疫唯一靈方妙藥」,早餐茹素有一、二個月了。他表示,愛護地球和關懷苦難的人是他未來要多去付出的。

◎舍監媽媽要改變

在每一組都是坐得滿滿「青年人」的小組中,只有三位成員的第十四組,顯得有些特別。來自豐原的吳孟勳和蘇素卿,其實是分別陪伴她們的子女劉其璋、吳昭儀前來的。儘管過了一夜,媽媽們對昨晚黑幼龍老師的分享記憶猶新,不斷說著要將所學帶回她們擔任隊輔的親子成長班,融入在課程中。

「我會好好拜讀黑老師的《走出一條不平凡的領導之路》應用在給孩子的課程中。」蘇素卿如是說。吳孟勳則醒覺自己是「舍監」媽媽,改不了嘮叨的習性。劉其璋聽了分享發現,原來媽媽會嘮叨,是因為他總是「機不離身」,媽媽說的話耳朵右進左出,「下次媽媽說話時,我要放下手機,好好傾聽;如果媽媽不小心又念個不停,我就提醒她:黑老師說……」本來還有些「被迫」參加感覺的他,慶幸自己來對了。

吳昭儀則是自己想來的,從當地靜思書軒處得知活動訊息,正好需要回花蓮慈院複檢牙齒,想著或許可以一起安排。老天成就好因緣,可以兼顧,心中十分歡喜。講師的分享對已入職場的她來說,收穫很多,「領導未必上對下,善用那些法則,溝通無障礙。」

緊湊的課程,充實的內容,無論是重量級講師的演講或是穿插其中的小活動,都是心靈講座想深植學員心中,化為慈悲智慧的心靈,成為未來的新希望。把握午齋前的短暫空檔,花蓮區人文推廣幹事朱正琇介紹了志工在花蓮的學校、監獄、社區所推動「安心好素」系列活動。學員遠道而來,他們盛情以待,動員十四位志工,準備了「茶香醃嫩薑」、「莓果茶凍」和「薑黃香鬆鹹糕」等小點心要讓學員品嚐。

課間的「與椅子共舞」由靜思書軒志工帶動學員伸展、拍手、跳躍,從手忙腳亂到很有默契地自拍、互拍,和諧響亮的掌聲,為講座增添不少歡樂。「拿自信推開了窗,看看天空其實非常寬廣。星星太陽月亮,各有值得被讚歎的光。」一如營歌〈別害怕去夢想〉青年要勇敢逐夢,夢想中不忘對社會、對人類還有我們生存的地球做出貢獻,生命將會更閃亮,能成就的事,也會超乎想像。

圖左 :解析自己的「認知反應特質」和「決策果斷特質」後,學員要找到同型和不同型的學員,邀請他們為自己寫下祝福的話。[攝影者:魏宏州]
圖右 :蘇國垚教授告訴學員:「TO BE意謂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TO DO則是你為了想成為什麼而去做什麼。」要學的東西很多,地點不重要,什麼時候開始做以及從對的事開始做才是關鍵。[攝影者:魏宏州]

圖左 :學員呂泓毅牢記二代環保杯碗筷功能,回答如何收疊和其中的多功能用途。[攝影者:吳碧華]
圖右 :體格壯碩的陳柏岷(右),示範坐小福慧椅。他對營隊傳達的環保理念深有同感,認同書軒同仁分享的「齋戒茹素是消弭災疫唯一靈方妙藥」,早餐茹素有一、二個月了。[攝影者:吳碧華]

圖左 :曾彥禎(右)直覺就選中清澄透明又有條紋的彈珠,她跟同組學員分享,感受人生就像一張白紙,從學生時代到進入社會,逐漸增添不同的色彩。[攝影者:吳碧華]
圖右 :課間的「與椅子共舞」由靜思書軒志工帶動學員伸展、拍手、跳躍,從手忙腳亂到很有默契地自拍、互拍,和諧響亮的掌聲,為講座增添不少歡樂。[攝影者:吳碧華]

圖左 :吳孟勳(左)帶讀國二的兒子劉其璋來參加營隊,吳孟勳感受要改變自己「舍監」的習性,劉其璋也學到要專注傾聽媽媽說話。[攝影者:吳碧華]
圖右 :帶動相見歡的高明智老師,以學習嚮導自居,他愛學習、愛教育、愛助人,創建「奈普敦智慧平臺」。[攝影者:魏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