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參訪教育館 觀摩取經再充電

參訪教育館 觀摩取經再充電

E-mail 列印
「當災難剛發生時,『防災協調中心中』著手計畫,提供及時物資,盡力照顧陪伴災民,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慈濟不斷研發慈悲科技,給災民最適切地協助。」學員連美鳳感動說著。

中彰投港苗區培訓委員慈誠理念課程,於 8月16日在苗栗園區展開,學員二百二十三位,工作人員二百六十七位。課程分為靜態及動態,學員分成A隊及B隊,輪流交換上課地點及參訪地點。

◎參訪防備災教育館

學員們戴著藍色斗笠,在隊輔引領下,頂著烈日,踩著緊湊的腳步,依序來到「防備災教育館」參觀。

志工張文相解析「防災協調中心」的角色及目的。當災難發生時,即刻成立「防災指揮中心,」經由一籌會議、二籌會議……達成共識,如何前往災區救援。由訪視組先進行調查受災戶數量,需要動員多少人力去打掃;香積組需要準備多少便當;機動組調度車子送便當等事項;拯救災民,動作迅速,每一組都有它的功能。慈濟救災,發揮愛心,即時膚慰災民。

災害發生第一時間,整合人力,分配物資,急難救助物資發放,人醫會提供醫療服務,還有毛毯、福慧床……安心、安身、安生、安學;張文相強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安養山林,不要過度開發。所有建築都在平地,大愛屋有三種型態,簡易屋、組合屋、永久屋,提供給災民居住。

「是不是地表出水了,房子開始傾倒了,地震發生,土石崩塌……」志工陳榮堅在防三館說明,臺灣風化作用很嚴重,土壤容易液化,地震規模是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臺灣所採用的計算方式為芮氏規模,希望人人都要具備災難發生的常識。

陳榮堅表示,臺灣在地形上,以花東縱谷為界,縱谷以東的海岸山脈屬於菲律賓海板塊,以西的中央山脈屬於歐亞板塊。慈濟基金會與國家災害防救 災科技中心簽訂災防科技合作協議,共同提升民間防救災能力,為社會大眾的生活環境安全把關。

學員蘇玫玲任職臺中慈濟醫院輕安居,參訪「防備災教育館」後,她的想法不一樣,以前以為慈濟賑災只是慰問和煮熱食,今天(8/16)才知道慈濟做事很周到,設備那麼齊全,利用環保材質搭建組合屋等。

臺中慈濟醫院護理之家督導陳秋珍印象最深刻的是「防備災教育館」,看到災區的慈濟志工在那麼危險情形下,可以用最快速更多元的方式,有限資源的情形下煮熱食。更感動志工動員行動迅速,互相補位為災民服務。

◎觀摩取經再充電

另一站,學員們來到「環保教育館」,志工林桂珠現場教導「一筷省水」,用一支筷子水流量的體驗。開水龍頭洗手一分鐘,大概100C C。相比較下,一般正常用水量,大概300CC。水是大地萬物的大生命,若有一天,全世界都沒水時,僅剩下的就是自己那一滴眼淚,所以大家要養成惜水愛物的好習慣。

再進入溫室效應體驗區,地球不斷發燒,氣候暖化,導致氣溫持續上升。藉由影片說明及溫室實際體驗,讓學員體驗高溫度的不適,進而喚起對減碳愛地球的重視,從生活中實踐,讓發燒的地球降溫。

志工楊莉娟告訴學員,每天騎腳踏車三十分鐘,一年減少105公斤二氧化碳,約少砍七年二十棵大樹。

另外,志工涂美蓉在環三館說愛地球很簡單,「餐盒清洗乾淨,減少使用,重複使用,回收再用,徹底解決垃圾問題,生活中隨處即可做到垃圾減量的目標。」再談到環保觀念,靠大家的智慧選擇。她舉例,吃一個牛肉漢堡碳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4.5公斤,吃一個蔬菜漢堡二氧化碳排量1公斤,比率懸殊很大。期待大家愛護地球,留給子孫美好的環境,讓大地永續生存。

「我印象最深刻是環保第二館的溫度體驗,氣候異常,冷熱不協調,這些都是人類造成的。」學員江菩瑩體驗溫度越來越高,造成地球毀滅,未來人類也無法繼續生存,所以環保很重要。經由解說員解說,讓她了解如何資源分類,外食自備環保餐具。

江菩瑩本身茹素,有人問她,這麼多人吃肉,妳一個人吃素,這樣有用嗎?她覺得只要素食就能救地球,這麼簡單就可以做到,如果不去做,就會少一分力量。

環保5R,口訣「減廢減廢減到零廢,拒用減用重複用,回收修理再利用……」來自臺中烏日簡貝倫參訪「環保教育館」後,呼籲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產品,這樣很不環保。如果人人都有環保5R的概念,就會減少很多垃圾量,也可以減緩地球暖化。現在氣候極端,天氣那麼熱,人人若能隨身帶五寶(環保杯、碗、筷和購物袋、手帕),減少垃圾量,地球溫度就不會再上升了。

臺中慈濟醫院護理部何玉萍分享:「來到『環保教育館』參訪,本來以為環保就是資源回收相關議題,其實蘊藏很多知識,串連證嚴上人的法語,深刻了解環保非常重要。慈濟真正落實環保在生活中,構築完整的體系和規畫,為地球編織最堅固的防護網。」

◎「大愛人文館」開幕

中午時刻,因緣殊勝,「大愛人文館」開幕了,防疫期間,儀式簡單隆重。

大愛感恩室組員李岩珂特地從臺北,第一次來到苗栗園區,開幕現場充滿喜氣。未來「大愛人文館」可以接引社區民眾來參訪,實地了解環保理念。大愛人文館和靜思書軒結合一起,是生活的環保,也是心靈的環保。期待透過這樣好的地點,展示環保新產品,讓大家從有形的產品,進而看到無形的環保理念,深埋在心裡,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今天『大愛人文館』開幕,第一次來苗栗園區,這裡有一種家的感覺,看到很多原生的植物,跟臺北不一樣。在鄉下地方看到心靈的殿堂,讓人很安心、很安定,回到自己家就有充電的感覺。」經營規劃室組員郭于禎希望透過環境教育,將這些有形的產品介紹給大家,每一件產品都可以說法,每一件產品背後都有一個愛的故事,會眾將這些產品帶回家,平常也可以身體力行說環保,做環保,從自身做起,進而人間菩薩大招生。

「『大愛人文館』擺設大愛環保的產品,從中體會環保志工無所求付出,回收物品清洗乾淨,經過好幾道製作流程,才能產生各式各樣物品。」大愛感恩科技中南區區關懷林淑珍,期望清淨在源頭,不要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大家一起來保護大地,環保才能永續經營。

一天課程,學員對環保理念更進一步的認識與體會,用心出發,與大地萬物共生息。

圖左 :中午時刻,因緣殊勝,「大愛人文館」開幕了,防疫期間,儀式簡單隆重。[攝影者:張環書]
圖右 :苗栗志工準備粽子,與學員結緣。[攝影者:張環書]

圖左 :中彰投港苗區培訓委員慈誠理念課程劃下圓滿句點,全體人員大合照。[攝影者:張環書]
圖右 :志工陳榮堅(右一)在防三館說明,臺灣風化作用很嚴重,土壤容易液化,希望人人都要具備災難發生的常識。[攝影者:張環書]

圖左 :臺中慈濟醫院護理之家督導陳秋珍(右三)印象最深刻的是「防備災教育館」,看到災區的慈濟志工在那麼危險情形下,可以用最快速更多元的方式煮熱食。[攝影者:傅台娟]
圖右 :志工張文相(中)解析「防災協調中心」的角色及目的。當災難發生時,即刻成立「防災指揮中心,」經由一籌會議、二籌會議……達成共識,如何前往災區救援。[攝影者:傅台娟]

圖左 :學員們來到「環保教育館」多媒體互動區,體驗節能減碳的成效。[攝影者:傅台娟]
圖右 :學員們戴著藍色斗笠,頂著烈日,踩著緊湊的腳步,依序來到「防備災教育館」及「環保教育館」參觀。[攝影者:傅台娟]
圖左 :大愛感恩科技中南區區關懷林淑珍,期望清淨在源頭,不要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大家一起來保護大地,環保才能永續經營。[攝影者:傅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