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課務初體驗 大哉教育入人心

課務初體驗 大哉教育入人心

E-mail 列印
「能承擔就是福,能付出就是慧」,承擔「2020年『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研習」課務的萬昌鑫,對這句靜思語有深刻體會。「能承擔代表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況可以,就是一種福氣;願意付出,不論 是為工作,還是為人群,這都是磨練智慧的開始。」前置作業中,需要不斷溝通協調,克服種種困難,他就常以這句靜思語勉勵自己,給自己有一個修福修慧的機會。

已邁入十五年的志業體同仁精進研習,因為全球covid-19疫情嚴峻,「到底要不要辦?用什麼形式辦?」經過許久的評估,終於在7月決定續辦,並著手規劃整體大方向,而擇定以證嚴上人慈示的「大哉教育」為主軸,訂定為期三天兩夜的一系列精采課程,期待每一位志業體同仁都能有深刻體悟與滿滿收獲。

◎分工合作 克服困難

「執行長有一個發想,要讓大家了解素食對身體與氣候的影響,而且是運用一些大家比較可以接受的大數據方式,而不是感性說理。」在教育志業執行長辦公室擔任秘書的萬昌鑫,娓娓說出王本榮執行長的期待。今年志業體同仁法脈宗門研習,是由教育志業主辦,也是他再歸隊回到志業體工作的第一年,「以前很少承擔這樣的角色與工作,今天有這個機會就承擔下來……」萬昌鑫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讓自己從單一個角色去看整個全面的統籌運作。

「找人是最難的,找夥伴、找講師……」這一次課務團隊有來自四大志業三十九位同仁一起承擔,主要人力以花蓮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慈濟中小學為主。「我們把工作細緻化,每個人分區負責溝通。」看到大家都很配合,一起成就這大型共修,萬昌鑫表示,這是他承擔最大的動力。

而龐大講師群邀約,也是一大考驗。「以前七十分一位講師,這次是二十分鐘就需一位講師。」每一堂課都有二到三位講師針對一個主題不斷探討申論,以串聯方式串場分享,「我們只能用比較柔性方式讓大家接受,而不是用強硬方式讓人家了解。」短短三天課程,能在同仁們心裡埋下一顆善種子,是萬昌鑫最大的期待,「所幸在教育志業各個學校都非常合作,這是我一個很大的動力和支持。」

萬昌鑫指出他最大的問題是經驗不足,怎麼找講師,怎麼找到適合的講師;一年一次的研習要安排什麼課程?在前置過程中,就經過很多討論,就如課表就改了很多次,直到研習前幾天還在改;細流,一天改六次以上仍然是一直修正,有新的訊息就需因應改正,萬昌鑫表示,一切變化球都是為了讓團隊愈來愈好。

精舍師父也一再勉勵團隊,「這些變化是讓我們的人文更落實,需要有一些更細緻的微調,甚至要如何更細緻體貼學員的需求。」萬昌鑫露出笑容分享,剛開始以為這樣就夠了,後來發現些許改變,可以讓人更有感受,更攝入法,做調整全都是為了讓無論遠近,所有家人都能感受到這分溫馨美好。

◎用心安排 要你感動

今年精進研習,有來自各志業體三百多位同仁參與,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因為疫情,上人叮嚀『大哉教育』……」今年是環保三十年,明年是慈濟五十五周年,而疫情期間,慈濟又做了什麼?課務團隊便把齋戒茹素、環保議題及行善等元素都納入課程中。

第一堂課以座談方式,不是談佛法、法脈,而是五位資深志工一路走來的人生路程,經歷了哪些事?他們做慈濟的感覺與感動是什麼?透過人生故事來影響人。「因為人的故事最真誠,只要願意投入,就會有所感動。」

而慈濟志工慈悅分享的課程則是屬於現在社區在推動的遍地開花讀書會,萬昌鑫也認同以大家一起聊聊天,聊聊工作心得,而不是只有幾個人在領讀或讀經的讀書會方式。第二天下午課程,安排環保志工蕭秀珠及葉明珠的環保見證,分享她們的人生故事與在社區深耕環保的點點滴滴。

「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能出去,到底慈濟作了什麼?」萬昌鑫指出,其實慈濟做了很多,只不過慈濟人不習慣去大力宣傳,而志業體同仁卻應該要知道,因此安排「大哉教育,我做到了」,就是告訴大家,防疫期間慈濟怎麼動員,從口罩、從紓困,慈濟做了哪些?以往都是發願,未來的願景是什麼?這次要回顧過去,過去一年來,各志業落實了哪些?

「為有源頭法髓來」、「與苦難同行-轉換對生命的態度」、「藥師大願療世疾」、「靜思法髓-精進聞說傳」、「素無量心-慈善憫生」、「素無量心-健康養生」、「素無量心-生態利生」、「素無量心-法音護生」、「見證-看見那雙手、見證一念心」、「一罩難求使命必達,防疫紓困安身安心」、「大哉教育我做到了」等課程,有不同主題,萬昌鑫表示,沒有任何單一課程可以影響所有人,因為每個人根性不同,但是希望大家能慢慢記住,才是精進研習共修的長久目標。

雖然知道與做到還有一段距離,但是萬昌鑫期待學員們從研習中至少能夠「知道」,也知道很多人有做到,藉以激發學員一起來做到,這也是課程安排的遠程目標。

◎合和共識 成就美事

參與這一次的營隊課務功能,讓萬昌鑫體悟到「和」與「合」,怎麼樣能和大家和諧處理一件事情,讓在不同地方工作的人,一起為一個共同目標努力成就;而在過程中,大家不會計較,凡事想辦法配合、克服,「我覺得,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事情!」

精心安排這樣的課程,萬昌鑫希望能夠讓學員了解上人所說的「大哉教育」是什麼,再透過不同故事,不同角度層次切入,讓學員對慈濟有更深刻的認同;還有境教,工作人員彼此互動,學員也會觀察,在這過程中,讓學員感受到那一分和諧,法就自然融入他們心裡。

「或許他的改變不會在當下,但是會埋下一顆善的種子,有一天也會發芽,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期待。」萬昌鑫語重心長表示,一個人不可能因為上了一堂就馬上改變,成為另外一個人;我們不期待就在當下這一刻,我們期待在不久的未來。

圖左 :萬昌鑫希望能夠讓學員了解上人所說的「大哉教育」是什麼,再透過不同故事,不同角度層次切入,讓學員對慈濟有更深刻的認同。[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短短三天課程,能在同仁們心裡埋下一顆善種子,是萬昌鑫最大的期待。[攝影者:張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