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吃素減塑我做到了 相信您也能!

吃素減塑我做到了 相信您也能!

E-mail 列印
2020年初,全球爆發COVID-19疫情,至今疫情仍嚴峻,證嚴上人一開始就聲聲呼籲「非素不可」,並說這是天地給人們一個最好的「大哉教育」機會。

2020「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 共修,11月1日圓緣之前的一堂課「大哉教育,我做到了」由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代表上臺分享茹素、推素、減塑的過程和成果。

◎用肚子來翻滾素

代表慈善志業分享的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說自己從二十一歲吃素到現在已二十六年,還會繼續努力。有次他聽上人開示,上人說從創辦慈濟到現在,最困難的一件事,就是要大家「嘴巴吃素」。這一句話讓王運敬非常震撼。

這堂課,王運敬介紹慈善基金會有一個很特別的人資團隊,規劃很多活潑、有創意又多元的推素活動。除了關懷同仁健康,並配合環保三十年,做了環保集點系列活動,以寓教於樂的環保點數、蔬食排行榜、蔬食心得分享、團隊競賽、相招蔬食等「五重」方式帶動同仁一起推動減塑、身心環保、蔬食和勸素。

在人資團隊的努力下,有三百六十五位同仁參加這活動,至今有一百一十五位同仁完全茹素,活動也累積了四萬四千三百二十五餐蔬食,並推動蔬食家庭日,讓家人也一起蔬食。

推動茹素難不難呢?加入慈濟至今已茹素二十年的人資團隊呂媛琪上臺分享:「其實茹素是很難,也可說不難,茹素就在那一念間而已;這一念間,可能影響自己的一輩子,也可能影響動物的一輩子。」

今年在臉書,常可看到花蓮好幾位年輕人在「吃播」、「煮播」──用肚子翻滾素的花蓮。除了介紹各地美味蔬食,也到不同的家庭,現場直播「介紹主人簡單又好吃的蔬食料理」來推素。

而主持「直播」之一的蔡柏毅同仁,是慈濟大學傳播系畢業,在慈濟基金會編纂處服務。他來分享「愛情和麵包」,什麼是「愛情和麵包」?就是愛地球、愛動物的情。他從今年3月10日開始「吃播」,推素以來,很感動這活動結合四大志業很多同仁和社區志工力量,透過網路邀約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一起來推蔬食。目前有逾三萬人觀看,觸及人數有四萬八千多人。

◎素食身體保健康

醫療執行長林俊龍分享素食三個好處:「身體好、地球環境好、心靈好。」他說疫情期間,茹素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可讓疫情趕快平安渡過去。

十年來,林執行長發表的十幾篇素食論文研究,從科學、醫學上,證明素食對心血管疾病是最好,更可降低患糖尿病和中風的機率,也能減少罹患失智症和憂鬱症。

現在全臺灣吃素人口,只有百分之八、九。林執行長希望大家有機會多勸素,「吃素一餐的功效有多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餐才不到千分之一!真正吃素就要每天三餐,一星期七天。」林執行長又語重心長地說:「要保護我們的環境,減少二氧化碳產生,就是素食。」

而醫療院所,是非常不環保的地方,因為要耗掉很多能源,例如:開刀房一定要低溫,細菌才不會生長;也要用很多水清潔等等。同時也需注意很多危險廢棄物,包括放射線和感染性等醫療器材。

如何做到環保節能減碳?慈濟七家醫院努力推動環保、素食、綠色回收、太陽能再生、空調主機調整到最有效益情況。林執行長也祝福大家健康防疫、蔬食祈福。

◎校長的那一堂課

「大哉教育,不只是我知道,而是我們知道,也要做到!」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代表教育志業分享。大哉教育是當校長、當老師的要教孩子懂得人生的道理,啟發他們的良知良能。學校高三、國三、小六學生畢業前,「校長的那一堂課」──就是大哉教育。

為何會戒慎恐懼、積極推動大哉教育?因為2003年SARS疫情時,慈中有三位疑似SARS感染,結果全校進行隔離。李玲惠校長回憶:「那年上人來到校門口,卻進不了校園。校園裡的老師和孩子也知道師公來了,只能遠遠看著上人。」因為有這樣的紀錄,這次COVID-19疫情,李校長帶著全校老師及行政同仁在佛前發願,不要讓這畫面再出現,要用高規格、很嚴謹的作為來進行防疫。

李校長表示,所有有情萬物都是眾生,要重新思考人和有情、有生命萬物的關係。在慈濟系統的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慈濟中小學到幼兒園全部素食。慈中全校每一餐吃飯前,都懷著敬天愛地的心情,來長養孩子的慈悲心;而慈科大也募素募心,和校外幾十間餐廳合作,一起響應蔬食推廣。

今年3月,慈中全校推動「茹素護樹,讓愛蔬醒」活動,到5月底統計,老師和同學共勸素一百二十八萬餐,拯救八萬棵樹。李校長感恩道:「今年國小六年級的七十位畢業生,發願一人勸一人茹素護生。呈給上人最好的畢業禮物,就是他們勸了三萬六千餐的素,其中十三位同學發願要生生世世茹素。」

◎溫馨勸素小故事

李校長分享兩個小故事,學校有一位家裡賣豬肉的小學二年級孩子,因為孩子有善良的純心,感動父母一起茹素至今已超過半年了;另外是三位不同班的慈中畢業校友,畢業後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旁邊,協力開一家純素食沒蛋奶、五辛的蔬食餐館。他們以阿嬤名字為店名「仁里居」,希望有更多人用素食愛地球。

從大學就茹素的李玲惠校長,她很感恩家人都護持她一起吃素,但今年初來照顧媽媽的印尼外勞瑪雅很喜歡吃牛肉和雞肉,每到吃飯時間,媽媽就和瑪雅很不愉快。

今年8月,媽媽在花蓮慈濟醫院動一個手術,換藥時,「勸素機會來了!」李校長對瑪雅說:「妳看阿嬤的傷口十五公分都這麼痛了,那些被殺的雞、鴨豈不是更痛!」並鼓勵瑪雅收看大愛臺印尼新聞,過了三、四天,瑪雅笑著把素食吃完了。

「所以非素不可,一定要堅持到底,一定要以身作則。」李校長堅定地說。而今年慈中小校慶的主題就是「環保三十,疼惜大地」。李校長很高興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學校獲得一項殊榮,就是經濟部能源局的「能源教育金獎」。

◎人文志業好蔬福

最後,人文志業中心總務主任李炳輝分享,人文志業從2004年大愛臺成立,就全面禁止同仁帶葷食進來的堅持。為了推素,讓同仁吃到想吃又有營養的素食,三、四年前,每星期二、四推出各式各樣美味的「蔬食特餐」,一開始只二百多人來吃,後來增加到四百多人,有次有碗粿,竟然吸引五百多人來吃,讓李炳輝非常高興。

因為午餐菜色豐富有變化,還有好吃的甜點,包括年輕人最愛的珍珠奶茶、紅茶都是自己煮、自己做,吸引年輕同仁一直進來吃。晚餐也以同樣價格給同仁打便當帶回給家人享用,讓全家「好蔬福」。

李炳輝表示,推素也要減塑, 2008年人文志業開始實施減塑行動,禁止帶一次性餐具,但是很困難;2015年就嚴格執行;2020年1月1日,再落實減塑運動──不用塑膠袋、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用寶特瓶水、多爬樓梯等四項運動,並列入個人比賽。

李主任也呼籲現場的「同學」和線上的法親家人,如果已經茹素和減塑,要更用力向親朋好友邀約;如果還沒減塑的,從今天開始,要加速來減塑。

大哉教育,人人要轉識為智,非素不可、非做不可、非說不可,除了知道、做到,更要繼續說、繼續推廣出去!

圖左 :COVID-19疫情,今年初爆發,肆虐全球,至今疫情仍嚴峻,上人一直呼籲「非素不可」,且說這是一個「大哉教育」的機會。[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王運敬介紹慈善基金會有一個很特別的人資團隊,規劃很多活潑又多元的活動,推廣素食。[攝影者:余景昇]

圖左 :醫療執行長林俊龍,分享素食三個好處:「身體好、地球環境好,心靈好。」[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期勉老師要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理,啟發他們的良知良能,這也就是大哉教育。[攝影者:張清和]

圖左 :人文志業中心總務主任李炳輝,分享人文志業同仁推素的過程與成果,從今天開始,大家還要更加速來減塑。[攝影者:張清和]
圖右 :畢業於慈濟大學傳播系,目前在基金會編纂處服務的蔡柏毅分享「愛情和麵包」。[攝影者:張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