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慈濟環保站 發光發熱的真珠

慈濟環保站 發光發熱的真珠

E-mail 列印
「一個是非常富貴而且有智慧的寶珠,一個是可以當別人生命中貴人的夜明珠……」10月31日,主持「見證-看『見』那雙手,見『證』一念心」課程,人稱「小甘」的宗教處環保專員甘萬成幽默介紹,兩位人生故事都有被 拍成大愛劇場的人物,兩人都經歷過人生的苦而找到慈濟,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他以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向2020年「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三百多位同仁介紹蕭秀珠與葉明珠兩位環保志工,藉由她們的人生故事見證慈濟環保三十年。

◎全心推動環保不遺餘力

2011年大愛劇場《何處是我家》是一部以描寫慈濟志工陳松田與蕭秀珠夫妻的真實人生電視劇,蕭秀珠顛沛流離的人生,在慈濟找到安身立命的家。

劇中主人翁蕭秀珠,自小父母離異,母親再嫁,自稱是「跟轎後」的前人子(臺語),被人看不起,從小就渴望有個安定的家!蕭秀珠說,那種苦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走過顛沛流離童年,再歷經與生父相認卻訣別,母親墜河往生的人生起伏悲歡,她終能走入慈濟,喜獲新生。

1971年,陳松田於八德市場經營塑膠袋、保麗龍等免洗餐具生意;1990年,外食人口為避免感染B型肝炎,免洗餐具的消耗量變大,奠定陳松田的事業基礎,成為北市最大的免洗餐具盤商。

1997年,家中經濟穩固後,陳松田與蕭秀珠夫妻倆決定實現長久的願望──結束白手起家的免洗餐具事業,並在八德市場做起環保,蕭秀珠說,「當時一個月做一次,從早上八點做到下午四五點。」很會帶人的她,當時在不怎麼大的地方,就有一百多人一起做。她發覺地方太小,而八德市場旁有一塊地,每次經過時,蕭秀珠總是在心裡祈求上人賜予這塊地。「一天走過多少次,我就祈求多少次。」有人說是公賣局的地,有人請她去找中山區長租借,她表示,當時因為納莉颱風,慈濟人幫忙打掃及送便當,讓區長很感動而願意把地借給慈濟。

2003年八德環保站正式開張,晚上八點多,蕭秀珠帶二十多位會員去到八德路環保場地助念,卻讓過路人嚇一跳。她笑著與大家分享:「因為師父(證嚴上人)說大愛無邊是好事情,是一種祝福,所以我們想唱一唱,可以保大家平安,做事情可以順遂。」

證嚴上人很讚歎蕭秀珠全心推動環保,從「低頭做環保」成為「挺身說環保」。蕭秀珠表示,「資源回收場,也是修身養性的道場。以前老是怨自己命苦、運不好,現在懂得惜福了。」她說自己在慈濟學到好多,並勉勵大家要緊跟上人腳步,「不輸你出國讀博士!」蕭秀珠也歡喜分享她最受用的靜思語:「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行善行孝不能等。」

◎最圓融的畫面就是原諒

2003年推出的大愛劇場「夜明珠」,描述慈濟志工葉明珠的人生故事。生長於花蓮的她,因為家中的困頓而移居到臺北。十六歲時,就被介紹到舞廳上班當小妹,開始在酒家歌廳工作的人生。

曾到臺中和高雄風月場所上班,她學會看別人臉色,對人家說好話就有小費。從高雄回到臺北時,還沒滿十八歲,親戚就介紹她到酒家上班。若有警察臨檢,就跳到另外一棟樓逃走,葉明珠苦笑說,「那是很辛苦的一段人生。」在舞廳認識伴唱走唱團的先生,而結為連理,葉明珠並於婚後加入先生的伴唱團。但先生的花心,讓她不斷遭受打擊,而有「四個孩子三個媽」的故事。

「當時要結婚的時候,就知道他有一個五歲的孩子。」葉明珠說,大兒子是先生與他人的孩子,從不叫她媽媽,常常犯錯,還曾被送到少年感化院。當時已經走進慈濟的她,帶著這個大兒子一起到環保站做環保,每週跟一次車。「我們的法親無微不至照顧這孩子,讓他在這種環境下找到愛和溫暖。」她帶著笑容分享,「有一天他要出去,就笑笑跟我說,『媽媽我要出去了。』當下我的眼淚差點就掉下來,第一次叫我媽媽。」葉明珠表示,這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到現在這個畫面一直停留在她腦海中。

第四個孩子是妹妹麗香和先生的,當知道這件事後,她選擇原諒。葉明珠說,「只想到要如何圓融這個家?但心裡很苦。」她忍了下來,找尋信仰,而找到慈濟。那時候,才明瞭上人所講的因緣果報。

在三重志業園區環保教育站裡,常看到葉明珠的身影。一直在三重環保教育站深耕的她,常現身說法說環保,呼籲大家用「環保」來救地球,大家共同惜福來愛護大地;同時也照顧環保老菩薩的身心靈,讓大家在環保站找到安身之處。葉明珠歡喜與學員們分享:「心靈被啟發的同時,心靈的財富就會滔滔不絕,就會用之不盡,在付出的當下就不會有什麼困難的事。」

◎捨得放下是最大的力量

第一次參加法脈宗門共修的大愛電視臺江玉婷,十二年前就因自己養很多動物,不忍心看到動物被殺而茹素。進到慈濟工作,讓她體認到慈濟不只是自己修行而已,而是真的在人間拔苦,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一個團體。

聽到今天兩位環保志工的分享,讓她很感動與欽佩,她說,看到她們兩人的人生都很多曲折。「蕭秀珠師姊,能夠放下原本那麼成功的事業,真的是非常不容易。」江玉婷露出笑容表示,自己要放下口欲吃素已經很不容易,而她要放下的是貪念。對於葉明珠所提,「上人說要改就要馬上改,不要慢慢改。」這句話給她很大的啟發,她發願,要很堅定放棄蛋奶素,改為全素。

一直到進入大愛感恩科技,陳玟錡才慢慢了解原來保特瓶可以做成衣服、包包、鞋子,什麼都可以做,了解到原來慈濟一直致力在做環保。「原來慈濟作了很多事,不只有捐錢而已。以前都覺得捐錢就是做善事,原來除了捐錢還可以能力和勞力去做很多善事。」

於2013年受證慈濟委員,進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工作已經十年的陳玟錡,聽了兩位環保菩薩的分享,很讚歎兩位分享者的生活已經那麼苦還投入做環保,又可以得到那麼多智慧,真是付出無所求。「覺得她們在做的當下,就是因為捨得,願意捨得放下自己的事業,全心全意投入在環保,很值得我們學習。」她表示,很讚歎她們能把上人說的「對的事做就對了」放在心上並付諸行動。

自從證嚴上人推動「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到今年已經三十年,而慈濟三十年來做環保的意義及內涵在哪裡?甘萬成語重心長地表示,上人要我們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念、莫忘那一人,到現在要我們清淨在源頭。那一念不外乎就是那個源頭。「源頭清淨了,我們的命也好了,自然環境會愈來愈好,在兩位環保志工的身上,可以看得到這一念的啟發,和這一念的見證和體現。」

圖左 :來自各志業體超過三百位的同仁參與課程「見證-看『見』那雙手,見『證』一念心」。[攝影者:陳吉龍]
圖右 :蕭秀珠表示,「資源回收場,也是修身養性的道場。以前老是怨自己命苦、運不好,現在懂得了惜福。」[攝影者:陳吉龍]

圖左 :葉明珠呼籲大家用「環保」來救地球,大家共同惜福來愛護大地。[攝影者:陳吉龍]
圖右 :江玉婷發願要很堅定的放棄蛋奶素改吃全素。[攝影者:陳吉龍]

圖左 :陳玟錡(前)覺得環保志工在做的當下就是因為他們捨得。[攝影者:陳吉龍]
圖右 :甘萬成說,兩個人都經歷過人生的苦而找到慈濟,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攝影者:陳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