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護持教育 學會捨生起心靈財富

護持教育 學會捨生起心靈財富

E-mail 列印
一般人對行善布施的觀念,多停留在等將來有錢才付諸行動。然而,卻有一些善心人士,他們雖然沒有豐厚的財富,有的生活亦屬小康,但是他們願意捐獻部分儲蓄予教育建設,為教育獻力的精神值得敬佩。

◎源頭活水 培 育英才

為籌募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建設基金,慈濟志工各施其法、善用巧思,有人憑著精湛廚藝烹飪美食供義賣、有人化朽木為既美觀且實用的木椅、擁有「綠手指」的志工細心栽培盆栽,也有人發揮愛心捐獻榮董〈註〉等等,體現眾人注重教育而付出的大愛與大捨的精神。

捐錢做善事其實並不難,但是願意捐出一大筆款項,實是不易。然而,發大心、立大願的有心人,既懂得把握當下,理解如何發揮金錢的良能,利益社會。

十八歲那一年,黎小強(惟澈)獨自一人從砂拉越美里,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深造。當時,由於家境非常窮困,在繳交學雜費後,身上的錢已經所剩無幾。但是,他靠著升學貸款以及一股毅力、勇氣,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士學位。

十多歲就接觸社會的黎小強,深信致富之法離不開回饋社會,對社會貢獻可以累積福緣;因此,無論大小善事,例如:印佛書與眾結緣、捐血、扶持洗腎中心、捐款給單親媽媽及基督教團體等等,他皆不分宗教,義不容辭參與。「我當時的觀念是出錢賺福報,是很直接的事。」

◎逆境來襲 招架不住

現年三十七歲的小強參與慈濟十多年。開始接觸慈濟時,他是抱著「付出有所求」的心態加入,他自我調侃地說:「我以為捐錢和幫助他人,可以讓我的生意興隆,甚至天真地以為付出後,賭博可以贏錢……」

原來,年輕時的黎小強習氣很重,他很愛打架、賭博等。即使認識慈濟多年,但他一直卻步,遲遲不敢深入參與,把自己局限於環保站活動,或載送慈濟照顧戶到診所看病,僅此而已。然而,在聽聞證嚴上人講經說法後,他漸漸體悟到正信佛法的真實義,才明白「福報不是求來的,而是自己修來的。」

正當黎小強下定決心踏入人群付出時,一次的無常,將一名視他如摯友的志工帶走了。在極度不捨的情況下,他承接了這位志工在環保站承擔站長的崗位,延續友人的使命,亦填補心中對於好友的思念與不捨。

這一路走來,黎小強在付出中得到許多歡喜,感覺生活愈來愈順遂。但是,這段安然喜樂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2018年8月29日,八十五歲的父親突然一睡不醒,離世了;而母親亦在一個多月後悄然往生。這種突如其來的考驗打破了他堅信的「好人有好報」的想法。

為了生活,長期在外地打拼,他來不及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黎小強哽咽地說:「當時,讓我感覺行善未必就能保佑我的父母,可以享福、過安逸的晚年。」

由於過度思念父母,黎小強在剎那間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彷彿所有的煩惱與困擾,都在這個時候往自己衝來。逆境來襲,令他有點招架不住,每晚痛哭、失眠,心中開始產生逃避人群的念頭。

◎回到精舍 家的感覺

陪伴於黎小強身邊的太太李漢柔(慈諦),看著丈夫的性情一時間大逆轉,心生難過與不捨,建議他陪伴她回臺灣花蓮靜思精舍當志工。滿腹疑問,心中一直想尋找父母往生後何去何從的黎小強,欣然答應。「漢柔時刻都處於反觀自省的狀態,她的溫柔與笑容,亦是輔助我降伏哀愁與脾氣的良藥。」

靜思精舍四處充滿正能量,家的感覺與溫馨的氛圍,令黎小強的心安定許多,不僅如此,在小組分享中,他也聽到大愛劇場《有你陪伴》的故事主人翁黃靜貽(慮迎)的分享,讓他對行善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翁黃靜貽形容從前的自己愛打扮、愛花錢、貪圖享受,無疑是在消福。由於體悟到救世要救心,恰逢慈濟要蓋醫院,想到證嚴上人的教誨:「藉著有形的建設來淨化人心。」因而發大願捐錢布施,利益大眾。為了圓滿兩個榮董,翁黃靜貽和丈夫嚴一輝(惟接)改變生活方式,從奢入儉、降低欲望。

他們甚至可以放下身段,撿拾人家不要的青菜、水果來吃,到環保站結緣回收的二手衣服來穿。這一分甘為清貧、大捨的情懷,頓時感動了黎小強。「翁黃靜貽沒有房子,沒有車子,但她卻擁有大捨的心胸,我心中的大捨種子即開始萌芽,不再想要等到賺大錢才捐榮董了。」

◎布施捐獻 正是時候

黎小強領悟到真正的財富原來就在佛經中,而非錢財數字。「我終於了解到人在利他時,才能磨滅自己心中的貪、瞋、癡、慢、疑這五毒。」他要學會捨,才能生起心靈上的富足;心靈的安定,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2019年3月3日,黎小強和李漢柔一同參與於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舉辦的精進研習營,席間聽到志工董秀美(慈澤)及慈濟雪隆分會教育執行長蘇祈逢(濟祈)分享,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正迫切籌募建設基金,黎小強認為此時此刻,正是他布施捐獻的時候。

課程結束後,小強在課程心得回饋單裡發願捐獻榮董,然而,他的存簿中,其實並沒有這筆存款。他心想,「即使儲存到這筆錢,我也不會大富大貴;少了這筆錢也不會致我於貧窮。捐獻給學校,哪天我們百年歸老後,學校依然發揮培育國家未來棟樑的良能。」

當天,黎小強就在回家的路上告訴李漢柔這個決定,她不但沒有反對,還溫柔地表示:「嫁雞隨雞,只要你想做的,對的事,我一定會支持。」

◎透過教育 轉變人生

「我的腦裡一直隱藏著這一件事,總有一天我們家亦會捐榮董。」在第二次的籌建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義賣會的會議上,黎小強向志工們宣布這個消息。

黎小強表示,儘管自己還沒有存到這筆錢,但他要開源節流,從小小的理髮費用開始節省,即把頭髮理成「阿兵哥頭」,以減少理髮的次數,就可以存錢。黎小強的分享,讓志工蔡雪棻(慮慈)深受感動,促使她也有想捐榮董的動力。

隔天,蔡雪棻開始採取「魅力行動」,她輕聲柔語地遊說丈夫陳文華(惟濟)將準備養老的存款領出來捐榮董。一直認為要善於利用錢財的蔡雪棻表示:「這筆存款放在銀行裡,我其實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反之,捐獻教育建設讓它發揮其價值與功能,造福群眾會更有意義。反正,我們還可以再賺回來。」

其實,陳文華小時候家裡很窮,父親務農,母親幫人洗衣服及「無師自通」裁剪馬來服裝幫補家計。從小,陳文華就養成節儉的習慣;他從不敢奢望擁有什麼,即使想要有一份外帶的早餐,對他們家來說,亦是很奢侈的事。

雖然生活清苦,父母親卻非常注重孩子的品行與教育,所以陳文華與五位兄弟姊妹都很乖巧,成績皆名列前茅。中學畢業後,陳文華順利考上大學,但由於家境貧窮,父母無法負擔陳文華的學費,更別說在吉隆坡昂貴的生活費。

因此,他唯有仰賴貸學金及在課後擔任補習老師賺取生活費,很不容易地完成了馬來亞大學(Malaya University)學士學位。畢業時,他還以一等學位而獲得赦免攤還升學貸款。

「教育」是擺脫貧窮的捷徑,父母親期許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以便將來覓得一份正當且穩定的工作,讓生活安裕。一路走來,陳文華能夠體會教育的重要,因為他就是通過教育而改變生活的實例。

◎行善布施 樂於救助

至於捐獻榮董的念頭,早已經是夫妻倆腦海中的心願。陳文華回憶,勤儉持家的父母是孩子們的身教與楷模,雖然自身處於貧困的狀況,父親亦在同事們有急難時伸出援手,給予幫助,造就陳文華遇見苦難人時亦會行善布施,樂於救助。

然而,當考量到要為孩子儲存出國深造的教育費,捐獻榮董的舉動,卻讓陳文華一直猶豫不決。他們有三位分別為十九、十六和十三歲的孩子,他表示:「我是屬於保守派,我會以孩子的教育費作為首要考量。但是,經過雪棻的分析,確實是應該把握機緣,趁著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最需要大家的時候捐款,這樣才能達至捐獻的意義。」

慈濟辦學以美善大愛為基礎,以品格教育為優先,培養孩子有堅實的知識基礎、獨立的思考與生活技能。陳文華認為透過教育,可以啟發眾人善的思維,從而讓社會注入一股淨化人心的清流。

此外,陳文華感念母親不辭勞苦,為養育兒女而犧牲。今年七十九歲的母親已可以安享晚年,但他心中始終有一個遺憾。他惋惜地說:「媽媽很聰明,很可惜媽媽沒有受過教育,不然她或許會有一番更好的成就。」他心中為母親祈願,希望母親未來(來世)亦有因緣就讀慈濟學校。

◎積少成多 聚沙成塔

陳文華與蔡雪棻,這兩位成長背景各異的人湊在一起,共同建立一個注重教育,行孝、行善都不亞於人的「積善之家」。兩人都很疼愛自己的父母,蔡雪棻更是深深地感恩自己從小生活無虞,讚歎母親雖然在中國出世,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卻未曾被封建思維所影響。

蔡雪棻說:「媽媽對於每一個孩子都施予滿滿的愛,因為上一代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媽媽沒有機會升上中學,所以她非常注重孩子的學業。」

「除了幫忙一些輕便的家務,從小,讀書即是我的責任。」蔡雪棻的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同時,在父母的支持下,蔡雪棻亦順利完成馬來亞大學的牙科學系,成為一名牙醫。雖然自己開業,忙碌於診所工作之餘,她亦抽空參與慈濟舉辦的義診,甚至雇用其他牙醫來代班,自己則報名參與慈濟的義診活動,在在體現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善舉。

蔡雪棻的努力,打動了文華原本就心存慈悲的心。文華答應捐獻善款,讓雪棻滿心喜悅,她深深地感恩文華圓了兩人心中的夢;為國際學校、為世代子孫的未來捐獻。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將有形的財富,善盡其所擁有的功能,發揮於利益眾生之處,即是創造源頭活水。慈濟國際學校,肩負著淨化人心的使命,為千秋百世培育英才的殿堂。期許人人抱持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精神,樂善好施以護持慈濟國際學校的建設。

〈註〉榮董:凡捐款滿臺幣一百萬元者,由佛教慈濟基金會聘任為永久榮譽董事,簡稱為「榮董」。

圖左 :黎小強(左)參與2016年柬埔寨大米發放,了解為人群付出的真正意義後,他歡喜付出。[攝影者:胡玉美]
圖右 :當考量到要為孩子們保留出國深造的費用,陳文華(左二)對捐獻榮董即猶豫不決。[攝影者:蔡德青]

圖左 :黎小強於義賣會會議上宣布自己發願捐獻榮董,一顆單純付出的心感動一眾志工。[攝影者:陳德銘]
圖右 :捐獻榮董的念頭早已藏在陳文華與蔡雪棻夫妻腦中,如今因黎小強的分享,而讓兩人更堅定。[攝影者:顏偉明]
圖左 :雖然黎小強未存到捐榮董的善款,但李漢柔(右)仍無怨無悔地支持黎小強。[攝影者:陳德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