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難民無法前來 義診跨入社區

難民無法前來 義診跨入社區

E-mail 列印
慈濟的難民義診不再局限於慈濟義診中心及士拉央僑民華小。為守護弱勢族群的健康,慈濟人醫會連同社區志工抱持「難民無法前來,我們走進去」的心態,於2019年開始,將難民流動義診擴展到各社區,讓就近的難民有機 會看診。

◎扶老攜幼齊來看診

2019年8月3日,當難民流動義診來到加影親善花園民眾會堂(Community Hall Taman Mesra),來自加影市區、雙溪龍、錫米山、蕉賴皇冠城一帶的難民喜獲信息,紛紛扶老攜幼來看診。

志工為了廣傳義診信息,在義診前夕,特地到雙溪龍鎮緬甸難民教育中心(Ciimnuai Learning Center)及三間位於加影的難民宗教學校宣導和派發傳單。由於考量到住處較偏遠的地方沒有交通,難民來看診可能會遇到困難,志工貼心安排巴士接送,同時還請難民們口口相傳,期待可以嘉惠更多病患。

除了安排載送,志工也貼心地準備了餅乾和麵包,送給尚未用早餐的病患們充飢。此外,在看診結束後,志工也分發一包包馬來風味的齋飯,讓大家在看診後帶回家享用。

對難民來說,這是非一般的義診,現場嗅不到藥水味道,也聽不見呻吟聲。原本空蕩蕩的會堂前方,志工用塑膠支架間隔出七個空間,再把印有「慈濟人醫會」字眼和慈濟標誌的白布幔穿過支架,頓時成了一間間醫生看診的「診間」。當天為難民提供看診服務的有牙科、西醫和物理治療。

在會堂後方,志工也在配藥區擺放一排排一行行的椅子,讓病患可以舒服地坐著等待拿藥。會堂外面正門口,設有衛教區塊,另一隅則是登記處。大人們靜靜坐著聆聽衛教的知識,而年幼的孩子,則拿著志工送的玩具嬉戲;還有一群學生也許是難忍饑餓,大家從志工手中接過一包飯,就馬上打開來,坐在草地上吃起來……

◎租巴士載學生看診

「今天來到這裡,覺得很特別,因為,我從來沒遇過有團體用巴士免費載送我們來看醫生,看完後還有飯吃,孩子也有玩具拿。感覺這群學生不像來看病,而是來遊玩似的。」

五十五歲的南連化(Nang Lian Khual)是緬甸欽族,來此已經十年,2012年擔任雙溪龍鎮緬甸難民教育中心的校長,這次因志工到該校宣導和派發傳單,他便將傳單派給校內的七十位學生,結果七十個學生全部要來看診,其中也包括十多位家長。

看見學生們玩得如此開心,南連化不由聲聲感激志工的用心和愛心,化解了學生們看醫生的恐懼。對南連化而言,陪伴學生、家長前來,他本身也有收穫。尤其在衛教處,學習到患有肺癆病者,要注意環境清潔、飲食要清淡等知識。

他不禁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族群內的肺癆患者,大多不懂要怎樣照顧自己,現在我知道了,我會和族群分享要多吃水果蔬菜,也要注意個人的衛生,環境的整潔也很重要。」

首次帶學生來看免費醫生的南連化坦言,他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免費醫生,他懷疑自己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在一年半前,他發現小便頻繁,而且偶爾還會大解失禁。雖然,他曾想過去看醫生,因擔心醫藥費會很貴,只能選擇強忍著,盡量避免失禁。

直到最近,南連化感覺頻尿的次數增加,大解不受控制的情況也變嚴重,還出現容易疲倦和暈眩的情況。醫生勸告他儘早到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驗血做檢查,以便及早找出病因,才有辦法醫治。

志工也勸他及早去檢查,因為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長長久久地照顧學生、教導學生。他聽了,頻頻說,難得慈濟能免費幫他驗血和做全身檢查。他鬆一口氣:「我這兩天安排好教育中心的工作,就會去慈濟的義診中心檢查,真謝謝有免費看病的機會。」

◎再見到熟悉的身影

隨同南連化一起到來的學生愛莎(化名)今年十二歲,她陪伴祖母在候診區坐著,患牙疼的她不擔心也不害怕,反而歡喜地看著來來往往的藍天白雲身影。對她而言,這是她熟悉的身影,也是久違的身影。

「我因為牙疼要看醫生,我祖母下腹痛,腰骨也痛,膝蓋也痛,所以也要來看醫生。」口操簡單卻流利英語的愛莎有張圓圓的甜美臉龐,頭上戴著花環式的髮箍,模樣十分討喜。

面對志工的關懷,她毫不膽怯地表明自己是緬甸欽族,有一個很好聽的洋名。她還告訴志工,她和家人來大馬已經六年了,祖母則是去年(2018年)才過來,所以,只會家鄉話的祖母聽不懂志工的問候,而她就充當小小翻譯員。

志工見愛莎來看醫生,一點都不緊張,反而笑瞇瞇的,志工不由讚歎她是個勇敢的孩子。她卻稚氣地說:「以前,我們一家住在吉隆坡市區,有什麼不舒服,媽媽或姊姊就會帶我去慈濟義診中心看醫生,慈濟的醫生對人好好,我很喜歡。」

◎衛教宣導聽得入神

愛莎說起那時候,她和媽媽、姊姊,會在舊巴生路坐巴士到半山芭,很方便;一年前,全家搬來雪蘭莪加影的雙溪龍鎮,因為距離很遠,加上自己也沒有什麼病痛,所以就沒再去慈濟的義診中心了。

最近,愛莎的牙齒隱隱作痛,有時甚至會劇痛,原本,她想央求媽媽或姊姊帶她去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看醫生,正巧志工來到她就讀的緬甸難民教育中心宣導義診活動。於是,她便帶著祖母一起過來。

經牙醫檢查後,發現愛莎有蛀牙,需服用消炎藥,若再還有牙齦疼痛或腫脹的狀況,就需即刻到義診中心拔牙。志工引領愛莎到衛教處聆聽保護牙齒的方法,她聽得入神,明白早晚要刷牙,方法要正確才能保護牙齒。聆聽過後,志工還送她牙刷牙膏,叮嚀她天天早晚勤刷牙。

由於愛莎的祖母無法和醫生溝通,愛莎遂當起小翻譯員,一五一十地將醫生的話告訴祖母;原來,祖母被醫生檢查出有痔瘡,導致大解時會一直流血,醫生擔心痔瘡會愈來愈嚴重,便寫信推薦她盡快到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檢查,萬一需要到醫院動手術的話,慈濟也會給予各方面的協助。

愛莎安慰祖母,慈濟的醫生一定可以治好她的病;愛莎也和志工保證,回家後,她要叫媽媽盡快帶祖母去醫治,她相信,祖母獲得治療,就不會再喊疼痛了。

◎不擔心沒錢看醫生

用摩托車載三個孩子來看診的巴基斯坦難民卡路里(化名)是穆斯林,他來馬已有二十多年了。之前曾經營二手衣買賣,生活勉強過得去,但後來漸漸沒有生意,只好當割草工友,有時一星期才工作三、四天,一個月收入僅四、五百元,要付房租、吃飯,生活過得很艱苦。

「我和孩子們生病了,都沒錢去看醫生,有時孩子病得嚴重,只好向朋友借錢帶孩子去看診;我常常腰痛背痛,膝蓋也痛,加上又傷風咳嗽,很辛苦,可是沒錢看醫生。」四十七歲的卡路里訴說痛到無法忍受時,便去買成藥吃,但療效不大。樂觀的他接到孩子從難民宗教學校拿回來的慈濟義診傳單,趕緊帶孩子前來看診,因三個孩子也感染了傷風咳嗽。

看完醫生,拿了四瓶的咳嗽藥水和幾包傷風藥丸,他笑逐顏開地說,若是去普通診所看診,要拿這麼多藥,必定要花一、二百元,那是他負擔不起的。在這裡,不但免費,醫生也很親切,還寫了一封介紹信給他,讓他到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看診。義診中心有中、西醫和物理治療,也許可以緩和他膝蓋的痛楚。

他拿著醫生的信,喜出望外,頻說有慈濟義診中心長期免費為難民看病,他以後再也不擔心生病了沒錢去看醫生。他笑言,今天真是收穫滿滿,他要趕緊把孩子載回家,再載妻子過來看診。

◎走入難民家庭關懷

當十四歲的阿里(化名)帶著四個弟妹走進現場,即刻引起志工的注意,因對方一直咳嗽而且神情疲憊,詢問下,才瞭解發燒四天的他帶著弟妹,徒步走了三十五分鐘才來到義診現場。

阿里在等待看醫生的當兒,志工主動關懷他家裡的情況,懂得用馬來語表達的他,訴說自己是緬甸羅興亞族,爸爸是割草工友,媽媽在家照顧弟妹,原來,他共有七個弟妹,最小的雙胞胎妹妹才三歲。

阿里七年前與媽媽、弟妹從緬甸過來,當時爸爸已經在大馬工作多年。當媽媽陸續生下弟妹,爸爸所賺的錢已不夠一家溫飽,因此,當家裡有人生病時,都沒錢去看醫生,他有點無奈地說:「每次生病,爸爸都說沒事,睡一覺就會好,有時真的很難受,媽媽就買成藥給我們吃。」

阿里和弟妹們看了醫生,拿了藥,還有一大袋玩具和五包飯,正打算走路回家時,志工袁翠媚(慮彥)見天空飄著細雨,不忍孩子淋雨回家,她遂請志工駕車載孩子回去,她也順便去探訪阿里的媽媽。

抵達阿里家的路口時,志工的車輛無法駛入通往住家的泥路,只得下車步行進去。抵達家裡,但見客廳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舊沙發。阿里的媽媽挺著八個月大的肚子從房間出來,看見志工顯得有點慌張,原來她以為志工是執法人員。

袁翠媚連忙向她表明自己是慈濟志工,她才放心,看見孩子們拿著藥物和飯回來,不由馬上打開幾包飯,盛在碟子裡,年幼的孩子連忙上前,大家輪流吃幾口,很快就將一碟飯吃完了。

袁翠媚看在眼裡也感到心酸,細問之下,才知道屋租和水電每月都要馬幣七百(約合新臺幣四千八百元)左右,阿里的爸爸收入只有一千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千九百元),一家人只好省著吃。阿里也坦言,已經欠了五百多令吉(約合新臺幣三千五百元)的電費沒能力繳付。

儘管生活艱難,但阿里說,餓肚子不算什麼,生病也不算什麼,他牢記爸爸說的,讀書才重要,有知識將來才能擺脫不幸的命運;雖然目前他並沒有什麼理想,只是一心想把書讀好,因此每天走三十分鐘的路程,到難民宗教學校讀書,他不怨、也不懈怠,反而努力上進,每次考試都拿到第二、三名。

臨走時,孩子們拿著玩具站在門口,向志工揮手道別,袁翠媚決定再來拜訪這個家庭,希望能給予更實際的幫助。

◎下次還要參加義診

「如果這群難民沒機會接觸義診,也許永遠不知道自己患了什麼病?」醫生麗莎菲夏(Liza Binti Ahmad Fisal)是第一次隨同志工來到加影為難民看診。當天雖然從早上看診至下午三點才完畢,連午飯也沒時間吃,但她不覺得餓,反而笑吟吟地看待坐在她面前的每個病人。

麗莎菲夏很欣慰,來看診的難民都沒什麼嚴重病症,許是最近受煙霾影響,來看診的難民多是發燒、咳嗽。但在義診過程中和難民互動時,她聽到難民的心聲,深感不捨。

「有一位欽族婦女,朋友告知她患有糖尿病,便買傳統草藥給她,她吃了一段時間,感覺心跳加速,但朋友勸她繼續吃草藥。我檢查了她的血壓和血糖,並沒有糖尿病的症狀,所以勸她最好到吉隆坡慈濟義診中心做更詳細的檢查,不要再吃草藥了。」

麗莎菲夏感嘆難民很少有機會做身體檢查,難免會受到誤導而亂吃藥。她勸導婦女若身體不適,應立即求醫;看見對方如釋重負地點頭,她也開心地給予祝福。

麗莎菲夏也難忘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因上學一個月後,在朋友慫恿下不再上學,整天躲在家裡悶悶不樂,結果導致頭暈,全身無力。

經仔細檢查後,麗莎菲夏發現女孩的健康毫無問題,只是無所事事導致胡思亂想,她遂勸導女孩要去讀書,在學校有老師教導、有同學陪伴玩樂,遠比在家荒廢時間來得有意義。女孩聽了,似乎認同醫生所言,點頭說願意回校讀書。

一個個的故事,讓麗莎菲夏感嘆不已,雖然她不是慈濟人醫會的志工,但她許下承諾,下次慈濟若有舉辦難民義診,她願意來服務。因為,她渴望能為這群弱勢族群付出自己的一分關懷。

此次的難民義診,在毛毛細雨中結束,共嘉惠了二百八十九位病患。在志工和醫護人員的心裡,這只是義診的開始,大家期待有更多機會為這群難民伸出援手,傳遞愛與關懷……

圖左 :醫生麗莎菲夏(左)很欣慰難民都願與她分享,她期待能再參與難民義診,為難民送上關懷。[攝影者:翁書霖]
圖右 :來自雙溪龍緬甸難民教育中心的校長南連化(右)是第一次帶學生來免費看病,他本身也收穫良多。[攝影者:翁書霖]

圖左 :愛莎(化名.左)的祖母(中)因為只會講緬甸家鄉話,無法和醫生(溝通,愛莎以簡單卻流利的英語充當祖母的翻譯員。[攝影者:翁書霖]
圖右 :巴基斯坦難民卡路里(化名.右)帶著三個孩子(右二、三、四)來看診,獲知慈濟有義診中心可以長期讓難民免費看診,他喜出望外地說不再擔心生病沒錢看醫生了。[攝影者:翁書霖]

圖左 :雙溪龍緬甸難民教育中心的學生及家長都感受到當天的義診,是非一般的義診,來看病除了有飯吃、還有玩具拿。[攝影者:翁書霖]
圖右 :2019年8月3日,慈濟人醫會團隊聯合社區志工,在加影為難民舉辦流動義診,讓加影一帶的難民也有機會看診。[攝影者:翁書霖]
圖左 :阿里(化名.右)將志工送的玩具,給沒去看診的妹妹(中),對方抱著玩具開心地笑了,左為阿里的媽媽。[攝影者:翁書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