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詹尊玉退而不休 揮灑生命能量

詹尊玉退而不休 揮灑生命能量

E-mail 列印
「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把握因緣與人結好緣。付出後,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在別人的笑容裡,看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曾經是無神論者的詹尊玉如此說道。

◎慈濟生活 晨起薰法

2006年,詹尊玉經由同學介 紹而加入慈濟,從此展開與慈濟的因緣。從慈善訪視到居家關懷,再到環保工作,詹尊玉頻頻在付出過程中獲得歡喜。2017年從職場退休後,他更加篤定往後的方向,那就是做慈濟,在最需要的時候主動補位。

詹尊玉分享他一天的「慈濟生活」,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五點就在住家附近的巴士車站等候「菩薩車」,與志工一起到慈濟靜思堂參與「晨鐘起,薰法香」。他表示,每天恭聽證嚴上人開示,浸潤在佛法的馨香中精進聞法,猶如每天把零錢投入竹筒,啟發自己的善念;每天的薰法香,也讓他淨化己心,啟動正能量,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用過早餐後,他根據行事曆聯絡志工和安排接下來的活動。在時間空隙中,詹尊玉把握分秒,每天透過手機或電腦收看大愛電視臺節目,以及閱讀書籍來給心靈「進補」。

詹尊玉透露,收看《人間菩提》是他必修的功課,從中知道國際間的大事,看到某個地方發生天災人禍,那裡就會有慈濟志工的身影。他形容慈濟是一個「日不落」的佛教團體,只要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志工在做濟世救人的工作;即使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也能看見志工在膚慰眾生。詹尊玉笑笑地說:「一天沒看《人間菩提》,就感覺到與世界脫節,心裡很不踏實。」

◎退而不休 嚴以律己

「以前工作時,只有週末才能投入慈濟活動;退休後,感覺如魚得水,以前所不能做的,如今都一一實現。」詹尊玉歡喜地表示,因為很多志工周日都需要工作,只要哪裡缺人,隨叫隨到,隨時補位。一星期七天,他幾乎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做慈濟事。

在慈濟諸多活動中,詹尊玉尤其熱衷慈善訪視,因為能夠走入照顧戶家,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雖然是資深訪視志工,他還是不錯過任何的慈善培訓課,承擔隊輔的同時,溫故而知新。

此外,詹尊玉也會與後進志工分享如何善用社會資源,補政府資源之不足,解決照顧戶面對的困難,陪伴他們一起走過生命低潮。然而,他更希望受助者能翻轉人生,從手心向上受助者成為手心向下助人者。

詹尊玉分享一位照顧戶洗腎多年的故事,洪先生的三隻腳趾已經被截除,因無法正常排尿,導致腹部積水,每天只能攝取少量的水份。加上身體的其他疾病,使他無法工作,常常自艾自怨,自我封閉,日常生活依靠八十歲的老母親照顧。

經過幾年志工接力膚慰與勸導,洪先生漸漸從低谷中走出來。曾經是廚師的洪先生,如今偶爾還會和訪視志工分享烹飪心得。打開心胸後,洪先生也改變自己對母親的不友善態度,反而感謝母親一直以來的照顧。

◎自我期許 慈悲利他

其實,不只慈善訪視,退休後的詹尊玉也承擔周日大愛人文館導覽員的工作,接引來自四面八方的會眾,向他們介紹慈濟在世界各地的大愛足跡。有時侯,志工夥伴臨時有事無法值班,他會毅然幫忙和補位,因此成為許多志工心目中的「及時雨」。

「如果因為我個人小小的付出,能夠讓人開心,讓事情圓滿,就覺得很滿足,很感恩了。」五十二歲那一年加入慈濟,轉眼走入慈濟大家庭已有十三年的光陰,詹尊玉學會付出,懂得感恩。縱使難免遇到人事磨合的問題,卻也淬煉出生命的厚度,道心願力也更加堅定。

「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舍」,詹尊玉謹守證嚴上人的教誨,以感恩、尊重的心,走入人群結善緣。他期許自己嚴以律己,慈悲利他,在下半輩子繼續揮灑生命的光與熱。

筆耕:謝瑜振、吳南凱

圖左 :詹尊玉(右)認為如果因為自己小小的付出,能夠帶給他人歡樂,讓事情圓滿,就會覺得滿足和感恩。[攝影者:馮麗萍]
圖右 :志工駕駛自用車作為「菩薩車」,接送詹尊玉一同前往靜思堂聽經聞法。[攝影者:馮麗萍]

圖左 :詹尊玉(右二)與慈濟志工一同參與「晨鐘起,薰法香」。[攝影者:馮麗萍]
圖右 :詹尊與與訪視志工走入照顧戶家裡,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並給予關懷。[攝影者:馮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