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技藝班串出希望 安定生活傳承文化

技藝班串出希望 安定生活傳承文化

E-mail 列印
慈濟沿用「以工代賑」方式,從今年1月初開始,在旗山聯絡處為八八風災受災鄉親開設手工技藝班,有兩班編織班、兩班串珠班及一班木雕石雕班,共計五個班、五十幾位學員,除了維持生活,也從作品中傳承原住民的傳統文化。有學習串珠的媽媽說:「(人生)終於有色彩了,期許自己再加油。」

何茹緣老師運用山上天然色澤漂亮的植物種子,如薏仁鴨母珠、無患子等,做為創作素材。[攝影者:洪如澤]
高雄杉林慈濟大愛園區永久住宅,是八八風災受災鄉親的身心安頓處所。除了提供安全的居住處所,也興建教堂、手工技藝教室及展示中心等,尊重原住民宗教信仰及協助保留傳統文 化,更計畫協助入住居民的後續生活技能培養。

慈濟沿用「以工代賑」方式,從今年1月初開始,在旗山聯絡處開設手工技藝班,有兩班編織班、兩班串珠班及一班木雕石雕班,共計五個班、五十幾位學員,正在這裡學習傳統技 藝,期許學得一技之長,除了維持生活,也從作品中傳承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早起,媽媽帶孩子上班

每天早上六點半,專車即從民族村臨時安置所燕巢工兵學校出發,接尚未入住大愛園區的技藝班學員上車。

為了趕上每天六點半的專車,鄉親們一大早五點就起床準備。當志工問到每天這麼早起會不會累?民族村長老劉阿蘭笑著說:「不會累,因為你們(慈濟人)都陪著我們,心情很高 興。」林李紅柿也說到:「不會累,因為我們想工作、要生活,就不會覺得累。」

因為一份感恩及知足的心,他們用燦爛的笑容,迎接每一個嶄新的未來。

花了五十分鐘的車程,專車接著來到杉林慈濟大愛園區,再接已入住園區的技藝班學員上車,大家一起往旗山聯絡處出發。

學員有五、六十歲的婦女,有年輕人、也有年輕的媽媽抱著幼子一起來學習傳統技藝,是上班也是上課,更特別的是,慈濟體貼年輕媽媽要照顧幼兒,還有專門的志工來協助照顧幼 兒,讓媽媽可安心上班。

鄭淑美、鄭淑敏姊妹倆就一起來擔任志工保母,讓年輕媽媽可以安心上班。見到哭鬧的孩子,鄭淑美馬上拿出口袋內的法寶──玩具,來吸引孩子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鄭淑美靦腆的 說:「自己的孫子大了,來這裡幫忙帶小孩就像照顧自己的孫子一樣歡喜。」

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一起來上班,串珠二班指導老師何茹緣感恩慈濟,她表示,媽媽的一些困擾都沒有了。以前媽媽想工作、想學東西,但只能在家帶孩子。來到這裡慈濟展現包 容力來貼進媽媽的心,她說:「一方面學習技術、又可賺錢,孩子就在這邊,有用心的保母幫忙照顧。一邊工作的同時,有聽到孩子的歡樂聲。」

◎作品,每件有成就感

串珠二班的八位學員都是原住在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的鄉親,在同鄉何茹緣老師教導下,大家一起互相切磋,學員不只學習一技之長,也看到未來的希望。

一盤盤五顏六色的小珠子、一條條細線或中國結綿繩,就是串珠的材料。ㄩ字型的木板兩端分別釘上幾根鐵釘,一條條的細線就固定在兩端上,用細針挑起一一顆顆小珠子再穿入一條 條細線中,橫線直線相互交叉,橘色與綠色的珠子組成不同的三角形造型,一條充滿原住民風味的項鍊,就在學員的專注下完成了。

也有學員用中國結繩編出不同結型,再搭上不同材質的珠子,學員在老師教導下,已能自行創作,一條手鍊、一條項鍊或是眼鏡帶,每一件成品的完成對學員來說,就是一種成就感。

◎心開,用專長找未來

何茹緣原本在台北從事手工藝教學,有生意頭腦的她,常跑各種大型活動的攤位,從事DIY教學,展示各種具有原住民特色的串珠配件。沒想到回鄉就近陪伴家人才兩年的時間,就 碰到八八水災。

何茹緣表示從事技藝創作過程,就是在一直追求技術的提升、不斷的學習,然而在追求過程中,卻一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及內心的踏實感。

直到慈濟開串珠班課程,邀約她來從事教學,幫助原民婦女開發技能,學習一技之長。

「天啊!為什麼慈濟人那麼祥和?」是她對慈濟的第一印象。

從不知什麼是人文營,就在接觸志工到進入一堂堂的課程後,她因感動而掉眼淚。她更表示,參加人文營課程將她把心打開了,不再只是為自己。

「在這裡要毅然決然,把會的都教給學生。在這一段期間,要讓他們學得很好,看到他們的成就感。」心寬了,她也感受到付出的喜悅。

運用山上天然色澤漂亮的植物種子,如薏仁鴨母珠、無患子等,做為創作素材。她說,早期老人家祭典時用薏仁鴨母珠來串成項鍊,戴在身上保佑平安。雖然歷經八八水災植物遭土石 流沖毀,她說:「現在找種子自己種,以天然植物傳承在生活上,保留傳統文化用在配件上,是天然也是環保。」

雖然布農族婦女以前在山上,只會做簡單的項鍊或是十字繡。何茹緣發揮創意巧思,把用在織布上的原住民圖騰,運用在項鍊飾品的配件上。

拿起一條項鍊,她說,光是手工,初學者可能就要花上兩三天的時間。她指出,搭配原住民斜條紋及色彩,就是富有原民風味,不同於一般的市面成品。「運用天然的素材,市場上較 看不到,結合原住民不一樣的想法,真的不一樣。」因為對市場的敏銳度,讓她對未來充滿信心。

一直鼓勵學員創作,何茹緣說,教導他們技巧,再加上他們自己的想法,作出來的東西更不一樣了,也看到他們發揮潛能,及學習的快樂。

◎茫然,轉為有了色彩

學員朱凱萍也是帶著幼兒一起來上課,回想八八風災當時的慘況內心驚恐猶在。她說,親眼看到連日豪雨瞬間讓溪流暴漲,就像一條巨大水蛇從空而降挾帶大量土石,沖毀了美好村 莊。當下她腳軟了,整個人也呆了,不知要怎麼辦?

帶著幼兒逃難,缺水缺食物,大雨仍是不斷,勉強可遮雨的棚子,先讓老弱傷患進入遮蔽。朱凱萍背著幼兒沒地方坐,只能將就站立著,全身溼透,孩子肚子餓了,只能用雨水沖泡牛 奶。種種災難的恐怖情景及逃難的艱辛歷程,脆弱的心,禁不起再次的考驗。

她說:「像這次地震(3月4日,高雄甲仙發生芮氏規模六點四地震),我整個人快軟掉了,怕到全身發抖。」

災後,朱凱萍對未來感到茫然無知,雖然家沒被沖毀,但是怕了,她不敢回去了。

直到入住大愛園區,她跟孩子都很高興終於有自己的家。她說:「已經半年了,終於知道自己的人生有色彩,知道未來應該往哪裡走。」從剛開始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會不會有家, 朱凱萍說,現在有家,也該為小孩、為家奮鬥了。

「感謝慈濟能給我們工作機會。之前在山上沒辦法做,下來慈濟給我們機會,學習一技之長,也可以幫助生活。」朱凱萍說,對串珠滿有興趣的,可以學一技之長,有機會也會想自己 發展。每天帶著孩子一起來上班,可以近距離看孩子,她說:「(人生)終於有色彩了,期許自己再加油。」

回想從八八風災後,慈濟人用愛心用耐心呵護陪伴鄉親走過傷痛,就像一條條細線用愛將一顆顆分散的彩色珠子串起。因為線的串聯,珠子找到安定的力量,因為愛與關懷,鄉親也將 如串珠展現彩色的人生。

圖左 : 慈濟沿用以工代賑方式,從今年1月初就開始在旗山聯絡處開設手工技藝班,有兩班編織班、兩班串珠班、及一班木雕石雕班。[攝影者:洪如澤]
圖右 : 朱凱萍說:「感謝慈濟能給我們工作機會。之前在山上沒辦法做,下來慈濟給我們機會,學習一技之長,也可以幫助生活。」[攝影者:洪如澤]

圖左 : 學員用中國結繩編出不同結型,再搭上不同材質的珠子,學員在老師教導下,已能自行創作,一條手鍊、一條項鍊或是眼鏡帶,每一件成品的完成對學員來講就是一種成就感。[攝影者:洪如澤]
圖右 : 鄭淑美、鄭淑敏姊妹倆就一起來擔任志工保母,讓年輕媽媽可以安心上班。見到哭鬧的孩子,鄭淑美馬上拿出口袋內的法寶──玩具,來吸引孩子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攝影者:洪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