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天寒地凍 慈濟為您暖心

天寒地凍 慈濟為您暖心

E-mail 列印
近一個月來,連日濕寒天氣,在1月9日這天總算放晴。清晨不到六點,志工紛紛摸黑起早,頂著七度的寒風,齊聚雙和聯絡處,為2020年度的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進行總彩排與準備。大廳裡張燈結綵,環境中充滿著年節喜 慶與濃濃的溫馨人情味,志工希望藉由這分用心與熱情,來趕走這寒冷天氣與惱人疫情,送走不堪回首的過去,以愛共伴、以行共善,一起迎接幸福的來年。

雙和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分別於1月9日與10日二天舉行,9日的二場活動,會眾與志工近三千人次,其中也包含大使、縣議員、校長、里長與社區文教機構、社會賢達等貴賓三十餘人一起與會。

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去年席捲全球至今仍未停息。在相對比較平安的臺灣,接待組志工除了提醒人人戴口罩,並以戒慎虔誠的心,在大門入口進行防疫措施。舉凡噴酒精、量額溫、識別貼紙,過程一樣都不缺。

甫進一樓迴廊,書法班志工書寫應景的春聯,為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用好話與眾結善緣。上了二樓,除了有寓教於樂的體驗遊戲,也安排了竹筒回娘家,讓愛心轉動、福慧雙修;整隊的同時,社區古箏社的學員也以一分感恩心,用悠揚旋律與大家結好緣。

◎一念慈悲愛 遍灑到全球

今年的福慧紅包,上面的數字55別具雙重意義,花蓮靜思精舍德勘師父與大家細說從頭,分享慈濟於民國五十五年成立功德會的時空背景與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

慈濟草創時期,連個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沒有,但上人一念悲心,只要天下眾生有需,就有慈濟愛的足跡,並非等到萬事具備了才開始做濟貧的工作。如今,慈濟即將邁入第五十五個年頭,全球慈濟人依然秉持著上人的這一念慈悲,從後山走到全球一百一十九個國家,這份大愛並不因此而終止,只要天下災難不停,慈濟的大愛就會繼續延伸不息。

透過慈濟年度大藏經的影片,帶著大眾回顧2020年所走過的點點滴滴。一年之始,慈濟基金會發布安美專案,以八大面向深入社區,與各單位部門開展合作共善的計畫。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慈濟行善的腳步更加緊湊,醫療超前部屬,為第一線籌募防疫物資,提倡齋戒祈福,更以跨宗教的愛,照顧天下蒼生,過程中有做有得有歡喜,無私無我無量力。不只國際行動如此,國內慈善也不遺餘力,諸如老舊校舍減災計畫、慈善濟貧助學、推動全球齋戒、守護生命。

世間災難的頻傳,究其因無非與人的生活環境與眾生生命息息相關,「垃圾袋袋丟,子孫代代憂」,想要扭轉四大不調與氣候變遷的苦因,人類守護大地的使命實是刻不容緩。2020年欣逢慈濟環保三十周年,志工在做好防疫措施之下,透過各項慶祝活動,不斷深入社區、校園宣導呼籲環保減碳、齋戒護生的重要性。非素不可,環保非做不可,上人殷殷叮嚀人人要向天求懺悔、對大地說感恩。唯有茹素才是救世的靈方妙藥。在影片的年度回眸中,慈濟的愛,一直都在。

◎心情轉運站 倉庫變道場

在早上場的祝福會上,永利環保站的志工上台歡喜見證與分享。永和區地小人稠,想要找一個舒適的環境來做環保並不容易,資深志工吳阿欽回想三十年前,1990年剛開始做環保,是借用每位志工家的小小空間,點滴累積後,於假日時,再請志工開車來載,如此艱難地做環保,一做就是十多年。

2004年在永利路一處民宅成立永利環保站,也開始借用永和國中的校園,每個月定期推動社區大環保,直到2018年,因學校整修而中止。原本在永利路的定點回收站,早在2010年因屋主另有他用,只留下不到二十坪的小空間當倉儲用,然志工不捨環保從此停擺,因而發揮巧思,以時間換取空間,從每周三天的回收,調整成每周做六天,讓這小小空間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的全職環保站。

如今每天平均都有三、四十位志工及街坊鄰居到場整理,平時也透過群組分享訊息,即使因故環保車暫停回收一天,仍有許多會眾照常習慣性地前往。在慈濟志工組隊長劉夢萍與陳重光的用心帶動下,更活化了這個小而美的環保站,除了邀約會眾參加讀書會,一起學佛法、開心門知道理,也啟發了具有廚師專長的志工分享由葷轉素的過程並指導大家學做素菜料理,故也凝聚了社區鄉親的好感情,讓環保站不僅發揮守護大地的功能,更兼具著安撫人心的良能。

一位從德國回台定居的金先生,人生地不熟的他,在志工的招呼下,成了環保站的常客,廣結善緣的歡喜,讓他更加樂於付出。周寶照師姊與先生感情甚篤,但自去年先生過世後,生活頓時亂了方寸,開始胡思亂想,走不出喪夫之慟,身體健康也亮起了紅燈。幸有志工一路陪伴,邀約到環保站做回收也與人談心話家常,情緒一天天開朗,身體也逐漸恢復了健康。

志工張淑珍的媽媽高齡84歲了,喜愛做環保的她,無論是在嘉義鄉下或來到台北女兒的家,雖然空間變了,但做環保的生活習慣依舊,心心念念就是要做回收。老人家自在輕安,即便無預警地跟著女兒上台分享,也是笑容滿面,絲毫不怯場的侃侃而談,口吐蓮花不斷讚嘆大家對她很照顧。環保志工的分享,在在流露出草根菩提的真性情,也讓人看見慈濟在社區做環保的種種好。

◎老來都是寶 餘生會更好

「若是有一天,我忘記了我的名,麻煩你著詳細講乎我聽……曾經陪你寒冬每一晚,歲月染成白頭鬃,牽手行甲祙震動,是咱雙人一生的願望。總有一天,身邊會減一人,毋通忘記哩咱來生再來牽。」下午場的歲末祝福會上,雙和記憶保養班一群已屆古稀之年的老學員溫馨登場,透過這首充滿深情的台語歌,娓娓道出失智者的心聲。

面對未來的高齡化社會,據衛福部統計,每一百人當中就有二人罹患失智,如何延緩老化與預防失智的課題,開始逐漸受到地方重視。所謂的「上醫治未病」,慈濟雙和聯絡處自2016年參與政府社區長照2.0的整體照護開始,針對六十五歲以上,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安排了多元的學習課程,包括運動、藝術、韻律、認知及衛教等,希望能陪伴社區長者一起追求健康快樂的餘生,至今學員已有一百二十位。

歲末祝福這天,老人家不僅上台表演,也分享自己找到人生桃花源的喜悅。「我是黃糖,我很歡喜來這裡『上班』…不是啦,是來這裡『上課』…,真的很開心媳婦帶我來這裡玩。」老人家坐著輪椅,九十二歲的陳黃糖用著顫抖的台語,與大家說出此時的心情,即便說錯,也及時改了回來,台下會眾先是一驚,後也隨之一笑。

媳婦林貴鈴從原本的陪伴,最後也投身成為協助志工。她表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婆婆,是記憶班裡年齡最大的長者,「當她慣用的右手抖動的厲害,婆婆就說:『我用左手跟你拚』;即使當她兩手都抖動時,她仍不放棄,因為她很清楚的知道,唯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延緩老化。」林貴鈴在陪伴的過程中,感受到老人家對學習的那分堅持與毅力;更感恩老師的帶動與同學之間的互助互愛,讓老人家的餘生能過得充實又愉快。

八十七歲的愛珠阿嬤,曾因孩子失聰、憂鬱而苦悶;八十二歲的沈奶奶,曾因長期照顧日漸失智失能的先生而身心俱疲,他們都因為上了記憶班的課程後,重拾快樂心情。七十二歲的幼珍阿嬤則是在午休時,經老師發現提議前往就醫,竟發現自己罹患了呼吸中止症,如今痊癒了,透過運動,學畫畫也學打鼓,日子過得更加健康與充實。七十歲的張未妹,曾因家人失和而煩惱,深信因果的她,有智慧地選擇了參與慈濟做環保,與人結善緣,當健康逐漸走下坡之際,也開始參與記憶保養班的課程學習,無意間竟也解決了長期失眠的問題。她以自身的經驗,誠心奉勸大家,「一定要走出來,才會有健康的餘命。」

巍峨的雙和靜思堂,矗立在車水馬龍的熱鬧地段,冷的是天氣,暖的是人心。只要您願意,歡迎走進社區的慈悲道場,共同譜寫人生大藏經。

圖左 :雙和社區2020年歲末祝福感恩會,在司儀董壽梅的引言中,為1月9日的首場活動拉開序幕。[攝影者:蔡思培]
圖右 :大眾恭迎花蓮靜思精舍德勘師父(中左)與德本師父(中右)進場,共同迎接2021的福慧年。[攝影者:梁榮為]

圖左 :社區志工張淑珍的母親今年84歲了,無論是在嘉義老家或來到台北女兒的家,做環保都是老人家的日常。在歲末祝福會上,淑珍的媽媽感恩兩地都有志工照顧。心寬念純的長者,真情自然流露。[攝影者:梁榮為]
圖右 :新冠肺炎疫情在去年席捲全球至今仍未停息,接待組志工仍戒慎虔誠地在大門入口進行防疫措施。噴酒精、量額溫、識別貼紙,過程一樣都不缺。[攝影者:梁榮為]

圖左 :「若是有一天,我忘記了我的名,麻煩你著詳細講乎我聽……」,雙和記憶保養班的一群已屆古稀之年的老學員溫馨登場,透過這首充滿深情的台語歌,娓娓道出失智者的心聲。[攝影者:曹健輝]
圖右 :慈濟雙和社區志工於歲末年初之際,舉辦祝福感恩會,因應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書法班志工也書寫應景的春聯,用好話與會眾結善緣。[攝影者:盧瑩順]

圖左 :會眾在二樓福慧廳整隊的同時,社區古箏社的學員首先以一分感恩心,用悠揚旋律與大家結好緣。[攝影者:盧瑩順]
圖右 :面對高齡社會,雙和聯絡處以延緩老化,預防失智為目標,為長者開辦記憶保養班,除了定期量血壓,上課內容五花八門,上過課的老人家都說讚。快樂學習,成了他們往後餘生中,最喜悅的一件事。[攝影者:姜媛榕]
圖左 :新北市永和區的永利環保站,原本只是一處倉儲空間,因緣際會下承擔了附近回收物資的集散點,志工善用空間,透過讀書會與蔬食教學,轉身成了社區會眾心靈成長的福慧道場。[攝影者:陳春淑]